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进化是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是通过种性遗传实现的。社会进化,主要依靠物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语言符号等形式存在的知识的积累,二者与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社会进化的重要机制。工具和语言符号是社会进化的标志,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发展是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不断内化和外化运动的过程,教育就是这种内化和外化的中介。教育也是一个指导个体文化适应的最理想的文化机构。同时,教育又必须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人类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会给人的生物属性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与科学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知识、方法、态度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状态,它崇尚客观经验,提倡开拓、进取的人生观,对近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变化具有深刻影响。科学文化是近现代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运动的基础。近代科学课程的建立,现代教学方法的确立,当代教育思想的更新,都与科学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精华的结合,将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领域,其文明程度高,学术氛围浓,是一个相对封闭又相对开放的文化圈。在高等教育的大系统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既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也是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良好途径;而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信息载体,则是探讨问题、追求真理、倡导科学的重要园地。从表面上看,高校学报与校园文化联系不大,但从深层次看,二者却自然融合、相互交汇,通过特殊的文化现象为中介紧密联系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为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活动服务。一、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整体观照文化一词…  相似文献   

4.
“教育──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是发展人的活动,其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而,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1]语文教育是传递以语文课程形式组织的人类生活经验,并以掌握语言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相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轻视或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把教育变成狭隘的唯功利性的德育,甚至是某项具体政策的教导…  相似文献   

5.
“潜课程”的教育功能与校园文化建造柳中海,侯俊平教育社会学观点认为:学校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彼此协调的。所谓文化结构是指学校文化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内部的有机联系,文化功能是指文化结构内部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教育目标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标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发展、变化了,教育目标和人才标准必然要随之作相应的变革。 价值观是多元化的。由于教育是通过传递文化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不同的价值主体就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与社会发展、变化,特别是与一定社会的文化有深刻的联系。 “人”与“才”是矛盾的统一体。长期以来,在教育界,就有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同时重视培养“才”,还是教育首先是培养“才”而忽视培养“人”的争论,争论的核心也是教育目标和价值观问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是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为教育提供了教育的资源和发展方向,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使命,是文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教育,文化自信中包含着教育自信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要通过文化教育,让更多人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热情和培养民众文化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80年代以来,源于美国,根在日本,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新理论,是一种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企业经营管理长期实践和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与“人”相联系的。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人的研究。本文试图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同时,初步探讨企业文化与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文化转型与新世纪教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教育受文化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又是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文化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重塑,中国近现代史中三次重大的文化转型与教育超越证明了这一历史规定性。当前我国正处于跨世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决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转型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基于此,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构想应该是:在时间维度上鲜明体现21世纪的时代特征;在空间维度上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具有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在功能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程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二者结合的方式是基础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和预防性教育的同时并举;二者结合需要坚持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心理和思想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统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回应的要旨是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情境,其中文化情景的创设需要联系受教育者的民族、家庭等文化背景因素。以学前教育为聚焦点,文化回应视角下教育文化情景营构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好家庭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融会贯通,通过合理转变办学理念、整合课程资源、培育文化回应型教师等多种方式,实现新时代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结合的文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与教育环境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系统梳理,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思考维度。运用教育环境学的学科意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和系统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当代大学教育的国际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从微观上把握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办学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是思想、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应成为示范区和辐射源。为完成一这重任,认真地研究和把握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正确认识以下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精神文明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大方面。前者着重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后者着重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两者都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通过传递文化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比较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其主要内涵是本质观、价值观、人才观和教学观。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这种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既受教育规律的制约,又与时代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15.
论拉祜族基础制度文化的双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的分离,使人类的活动成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这种文化创造活动的基点在于人的社会本质的实现。“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纽带。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无意识,即文化哲理心态来影响语言构造;又按照语言构造来理解世界,从而强化自己的文化哲理。文化哲理和语言构造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反映,呈现出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递活动和催化活动。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及其开发人性,为个人发展奠基的功能是随着近代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而日益突显。在考虑教育匮乏的后果时,既要想到对国家、社会前途的影响,也应关注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把教育机为人的一叶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称之为社区教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应当体现时代的先进文化,是时代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专能性社区的政府文化是政府行政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是政府在其履行国家事务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总和。 政府文化是广义教育文化,政府文化的教育功能属于主导性、主流性公共教育文化,而社区文化则是基础性现实性教育文化。二者互动整合生成的社区教育大文化对社区发展与社区教育,以及人的素质的发展起着多重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辰山 《东方论坛》2008,1(1):1-9,22
现代奥运新哲学的新,就在于它有一个扩大的“多”和一个新“一”。“多”:许多人,许多个体,许多国家,许多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现代奥运这个“多”远比古奥运那个时代的“多”广大,更多远,更色彩斑斓。奥运已不仅仅是希腊人的奥运,而是全人类的奥运。“一”是人的一: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信仰,什么文化,都联系在一起。它是人自己的联系,自己的一,是来自人内在追求与他人联系的一,是色彩纷呈的一。这正是中国混沌精神的一,融合的一,和而不同的一。奥运会本身是个“一”(相融相通)的世界。这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教育作为维系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既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质,也具有共通性的本质和规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应深入理解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多维视野中打开价值观教育新局面。为此,应深入研究时代变革对价值观念领域的复杂影响,自觉彰显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及其独特优势;把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与21世纪世界价值观教育发展相联系,洞察把握不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的特点和规律;把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复兴后继有人相联系,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根基,探索拓展富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