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的高负债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质、不同于西方的银企关系、不发达的资本市场等原因引起的。“债转股”政策只能暂时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要优化国企的资本结构,就要改革企业的产权结构,让民营资本进入国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独立自主的理财主体。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重要载体,应向作为出资人的国家及其所代表的国民上缴利润,这是国家作为股东行使收益权利或者作为所有者行使所有权之收益权能的体现。从法理上分析,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是其社会公共利益使命和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体现股东、利益相关者与社会整体三方一致的利益诉求;同时,占据着政策、资源优势,在市场多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应在义务负担上做出表率。基于此,我国应从制度建设、主体明晰、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推动国企利润上缴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上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的真正的突破表现在"有所不为"和"有退".而现在的难点是:退的阻力太大,退的效率能否体现出来,即能否实现体制上的转变.要使"退"真正落实到两个减少上,即国企数量的减少和国家所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相对减少,也即是归根到底"退"使国有企业在数量上确实减少,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导致了经营者约束的软化,加上国企高管与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引发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缺乏有效监督情况下的高管权力扩大导致了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问题。本文以国企总经理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五十家国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国企高管超额薪酬实现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企总经理领取了超过民企总经理的超额薪酬,并且国企高管超额薪酬的实现路径受到任职时间、政府投资力度、总经理股权、是否有政治关联、是否在其他公司任职等因素的影响。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约束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大型国有企业个案的实地研究发现,市场体制下国企工人的阶级意识源于在劳动过程中权利与利益被削弱或剥夺的过程。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国企工人逐渐从"国有工人"变成了"契约工人",这不仅影响了国企工人的生活境遇,而且影响了国企工人阶级意识的变迁。即国企工人阶级的认同意识从单位认同转向了阶层认同,利益意识从政治利益转向了经济利益,合作意识从一致转向了分化,冲突意识从指向国家转向了指向企业管理者。国企工人阶级意识的变迁深深嵌入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逻辑中,而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制度、工资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等核心制度变迁成为国企工人阶级意识变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认为,搞好我国国有企业的关键不是产权改革,而是国企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经营者的选择等。在我国国企模式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应照搬西方国企的模式.更不应照搬美国国企的模式。我国国企既要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更要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国企的特色。在如何发展私营经济问题上,作者认为应采取平等国民待遇的政策支持其发展,不宜采取优惠的方针支持其发展,更不能采用“明卖暗送”、“半卖半送”的办法来支持其发展。最后作者认为,要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再加大反腐力度,否则什么事情也难以真正办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的。在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运行目标的问题、关于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以及关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问题。从实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国企改革的成效,而且影响到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涉及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但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日渐显现。本文主要从国企高管薪酬分布不均、国企高管薪酬与绩效脱节、薪酬管理失控、有效激励不足、薪酬考核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国企高管人员的利益和股东(人民)的利益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是对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即明确国企建立的目标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国企的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文章不从正面对国企目标进行论述,而从反面说明保值增值不应当包含于国企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保值增值仅是国企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条件之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云南 《金陵瞭望》2010,(28):45-46
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一个重大原则.国有企业党领导干部丝毫不能模糊。如何发挥作用?我们认为总体要求应当以公司发展为中心.以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责任:参与制订并带头执行公司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调整.主动承担党和国家赋予国企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在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上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扎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调动和保护好员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利益。  相似文献   

11.
国企的制度改革表面上对国企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他带来的忧患也日益显现:国企的社保工作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针对当今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国企经营者偏好企业控制权的强烈动机体现了国企经营者激励模式中的行政取向,也是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激励悖论的主要原因.应完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以缓解国企中的代理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运用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实施股份制、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离真正搞活还有相当差距。搞活国企不但要在其内部实施改革,而且要大力整治外部环境,使两者配套进行。外部环境不整治,业已进行的企业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政府职能转换又是外部环境整治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产权改革。由国企产权改革导致的国资流失问题引爆了2004年8月至今的“郎顾之争”,论战的焦点是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当前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是: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为产权流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国企产权改革建立法制规范,使其步入法制化轨道;必须正视改革大潮中的社会公平,在各利益主体角色切换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改革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跨世纪的中国呼唤真正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我国所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本文就国企经营者的培育与监督和如何构建有利于我国国企经营者成长发展的培育与监督机制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国有企业脱困的三年目标已如期基本实现 ,新世纪国企改革重点是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十五”期间 ,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 ,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国企改革的影响不容忽视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策略选择将直接决定未来国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国有企业仍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主导或垄断地位,政府是应该保护消费者利益,还是为了国企的"保值增值"而牺牲消费者利益,或者是"各方兼顾"?本文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指出: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与企业的利益是矛盾的,政府只有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通过竞争对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才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部分经济学学者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工具总结出了国有企业财产权利结构的不同层次,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但法学对此类结论的吸收与运用应注重学科间的差异与共性。在制度架构上,价值取向差异使得更换所有者无法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全民所有”可作为义务驱动代替利益驱动使所有者归位。研究方法差异使得“经营权”完成了从经理到国企的转移,但这一概念不符合民法原理。为塑造国企的主体地位,应采“综合权利说”对法人财产权概念进行扩充,“法人所有权”的理念蕴含其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不一致属于理论共性,但“分级所有”不可采,“代表理论”仍具有足够的解释能力。横向对比经济学和法学的委托代理理论能够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理念扩充,这包括应明确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以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应强调责任保障作用以矫正利益不一致,应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并引入双层股权架构以落实底层制度。从国企义务出发,《民法典》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能为国企分类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有股权的单一化和集中化是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极不规范和完善的深刻根源 ,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则又是其直接原因。国企公司化改造过程中首先必须调整国企的股权结构 ,平衡各股之间的利益关系 ,并确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实现产权主体的制衡  相似文献   

20.
吴德  钱昭  朱惠 《金陵瞭望》2009,(19):48-48
“国有企业每年上缴利税达万亿.超过国家财政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命脉!”7月3日下午,包括晨光集团、北方信息集团等国企纪委领导在内的近百名纪检干部.齐聚“晨光之星”国有企业反腐倡廉论坛.集体会诊“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难题”,为国企反腐倡廉出谋划策,建言献计近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