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凡是有蒙古人居住的地方都有敖包。1992年7月,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又建立了一座新型的“呼格吉胡敖包”,意为“繁荣昌盛”。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奇迹。 为什么要建一座呼格吉胡敖包?因为胡吉吐莫镇管辖的范围内,历史上曾有过7座敖包。  相似文献   

2.
嫩江流域蒙古敖包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黑龙江省嫩江、乌裕尔河流域的杜尔伯特、后郭尔罗斯、扎赉特(泰来部分)、伊克明安等四个蒙古部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文化变迁的洗礼,在祭祀敖包方面,逐渐形成了地方性特点。不论敖包的数量、分类、装饰、用途等,均有别于其他蒙古部落。下面就嫩江草原的蒙古敖包作一考述,求教于方家。 嫩江和乌裕尔河流域的蒙古敖包,分为祭祀敖包、路标敖包、分界敖包三种。  相似文献   

3.
蒙古敖包的属性、传说及其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崇拜敖包的民族不仅是蒙古族,与其邻近的达斡尔、鄂温克等几个民族也同样是崇拜敖包的民族。近年来,热心研究敖包者越来越多,从不同角度对敖包进行研究,并发表一些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纵观研究敖包的资料,有的认为从汉文字出现便有了敖包,或后  相似文献   

4.
祭敖包是北方很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蒙古语中敖包有“土堆”、“堆子”的意思,如今蒙古族敖包有自然形成的和人工堆积而成的两种,蒙古族祭祀的敖包是人工堆积成的。敖包和祭敖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敖包作为自然景观存在,它就不会有人文价值,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敖包作为祭扫的对象,就被纳入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蒙古族祭敖包的起因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蒙古人在远古从森林中走出来后,因怀念过去的山林,堆土石成山,上插草木为林,后成祭祀的对象;①有人认为:敖包中埋葬着蒙古族英雄祖先,敖包是他们的坟墓,是后人对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5.
“敖包”是蒙古族早期原始信仰意识的早期形成,“敖包”、“敖包祭”这种原始信仰形式至今仍广泛存在。蒙古族在“敖包文化”发展过程中,在原始崇拜意识支配下,创造了他们的原始美术。从蒙古族“敖包文化”中看它所体现的原始美术特征,是具有民族个性的原始美术。  相似文献   

6.
蒙古贞十三敖包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性格特征吴金凤地处辽西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俗称蒙古贞,其独特的十三敖包祭祀,不仅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其民族性格的体现。一、蒙古贞十三敖包概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历史上共建有十三敖包276座,现存有7座。据载,蒙古贞建...  相似文献   

7.
额尔敦敖包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1957年祭祀中断之前,它一直是阿巴嘎哈纳尔旗(锡林浩特市前身)和贝子庙共祭的敖包。从2004年开始,额尔敦敖包祭祀变为由当地政府直接组织、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在政府主导、国家在场的情境下,敖包祭祀这一蒙古族传统民间信仰仪式,由于祭祀主体地位的边缘化以及仪式操控者身份、目的改变,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文化传统被碎片化地利用,原有功能弱化或被再造。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9.
1987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日),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举行祭敖包活动。本刊特派记者专程前往采访,实地拍摄了这一组照片。 敖包,又作鄂博、脑包,蒙古语(?)b(?)g-a的音译,意为“鼓堆”。用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一般堆成圆包形,或以柳条围筑成方形基座,中填沙土呈圆顶形。上插幡杆,杆上缀各色绸、布  相似文献   

10.
敖包和“敖包祭”是蒙古族典型的民俗文化之一,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原始的信仰意识,孕育和影响了蒙古族早期的建筑艺术,而且也形成了蒙古族原始的色彩学意识,对蒙古族审美取向中的色彩偏爱具有一定的作用,使蒙古族早期美术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崇尚自然、追求功利和师法宗教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孤独的索拉血红的晚霞水一样落在祁连山黑河岸边时,我又听到了对岸索拉老人凄惨而悲切的笛声。那一声声撕破人心的笛声正敲打着落日的心,落日带着沉默把红红的泪花洒在草原,隐向山后。泪光里草原在颤抖,大地在哭泣,那笛声剑样一下一下扎穿大地的心,淌过滚动的河水一串串滚落在黄昏的草滩上。渐渐暗去的霞光里索拉的身影像一只老鹰孤独地悬卧在岩石上,像一个金属的雕刻。对岸山包上是牧民们常去祭天的敖包。高高的敖包稳稳地坐在山上,彩色的红幡在夕阳下随风飘动,周围的一切显得那样庄严而肃穆。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敖包的肃穆中神秘地…  相似文献   

12.
马下双驹     
一辆崭新的北京吉普,带着我们对马下双驹的祝贺,开出了内蒙正镶白旗所在地查干诺尔,沿着通往锡林敖包生产队的草原公路急驶。夏天的草原,像画一般绚丽。透过车窗向公路两边望去,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被一朵朵红的、白  相似文献   

13.
北音何处     
韩晗 《民族论坛》2006,(7):20-21
如果说腾格尔的歌声代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峰,那么我们可以据此整出一个系列的名字:韩红、亚东、李娜、容中尔甲、刀郎、彝人制造……这些声音都可以代表中国民族流行音乐的最高峰。可惜,如今的蒙古音乐再流行,也无法超越《敖包相会》。这首没有考虑市场却流传至今的歌曲毫无疑问是民族音乐歌坛上一个永恒的高峰,也是一种永恒的流行。在现在那些流行的民族音乐中,不变的是粗犷、大气与豪迈。就在这些特征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敖包相会》的声音。(一)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但却是很功利化的。早在阿卡德人茹毛饮血对天祷告的…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的敖包祭祀,是一种以祭拜山神为主体的原始崇拜活动。本文以新疆和硕地区特有的山神旺青扎西的烟供祭文为线索,探讨与论述和硕地区山神崇拜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上:阿尔斯楞(石狮) 中:芒金陶告(敖包会煮肉粥用的大鼎)一 下:达赉因哈巴(石海豹)呼·纳斯图摄富余正洁寺文物@呼·纳斯  相似文献   

16.
记锡林浩特     
记锡林浩特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场大火在一个喇嘛庙里烧了几天几夜,黄黄的经书烧成纸灰,灰在锡林浩特全城飘飞。被烧的庙就是贝子庙,是与百灵庙、协拉木纶庙、五当昭齐名的内蒙古四大庙宇,位于锡林浩特市市北的额尔德尼敖包山南麓。贝子庙第一块奠基石,就是锡林浩...  相似文献   

17.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它是古代蒙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崇拜天地、高山、大树的原始信仰活动。 据元史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九日,  相似文献   

18.
军民鱼水情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有一座海拔一千二百多公尺的敖包山。山上,驻守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个连队;山下,居住着阿巴哈纳尔旗达布希勒特公社蒙、回、汉族社员。十多年来,军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指战员们处处想着山下的群众。连队只要放电影,总是不忘公社的各族社员。有时把他们接上山看,有时专门到公社驻地演出。牧区交通不  相似文献   

19.
敖包与玛尼堆之象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繁衍生息的草原、森林地带,旅人们常常会遇到一种在平地上或路边堆起的土包或用石块、树木垒成的石堆,当地人把这种石堆叫做“敖包”(又称鄂博)。在藏人繁衍生息的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山麓或草地上,旅人们也常常会遇到与敖包大致相似的石堆,当地人把它们叫做“玛尼堆”。人们对这类石堆,抱着十分虔敬的态度。1993年春,笔者到云南省丽江县玉峰寺进行民俗考察时,在山坡下见到一个规模相当大的藏民的玛尼堆,石堆上镌刻着藏传佛教六字真言的石块,历历可见。玛尼堆旁刚刚祭祀过的香火余烬还散发着热浪。在其他民族聚居的地方,往往也有类似的崇拜物,供人们祭拜。这些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堆,又是自然崇拜民俗文化的象征,潜藏着深厚的原始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20.
鄂博,又称“敖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为祭神之所。裕固族牧民企盼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就通过祭鄂博这种仪式,来祈求天地之神的保佑。 肃南地区除裕固族外,境内的藏族、蒙古族也祭鄂博,其内容大同小异。在1958年之前,肃南各地每年都普遍举行这项民俗活动,1958年之后被当作封建残余取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