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物蕴含各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中国不少文物承载的戏曲资源就具有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价值,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可进行活用。从佛山祖庙文物中,可以探寻出文物的戏曲内容与文学小说的深层联系,运用“符号学”原理,这些文物在当代得到保护并实现其现代利用转向,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十余年戏曲文献的搜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有不少新的戏曲文献发现,包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等。这些新发现的文献资料既有戏曲作品,也有作家的佚著佚文,还有相关的戏曲史料和戏曲文物。这些新发现对戏曲研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将来可以朝着跨越学科、扩大范围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 ,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 ,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4.
河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区,保存了大量的古语词。本文举例分析河东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考证其在古文献中的应用状况,从而为汉语史及河东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定语料。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10日在哈佛大学召开了高水准的中国戏曲研究之新方向国际学术会议。研讨的主要论题包括中国戏曲的概念辨析、文本细读、作家研究、戏曲文物、戏曲演变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国剧陈列馆从20世纪30年代筹备到成立的过程,以及在抗战期间的艰难维持和抗战胜利后的恢复,乃至建国后的去向,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考察。国剧陈列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政、学、戏曲界等多方关注和呼应,所搜集和收藏的戏曲文物也多得以保存和延续至今,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梳理国剧陈列馆的沿革,我们可以发现齐如山等人抓住博物馆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国剧陈列馆来收集、保存和研究戏曲文物,并向公众开放,宣传介绍传统戏曲,为传统戏曲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同时,由于陈列馆的藏品始终带有强烈的私有色彩,与公立博物馆相比,陈列馆又具有“不完全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优秀遗产的国家,保存在地上地下的遗迹、遗址和遗物遍布全国,极为丰富。 文物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碑帖、工艺品等)国家规定一律禁止出口。对时代较晚、有大量复品、又无收藏价值的一般文物,可适当允许出口。  相似文献   

8.
新化县是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的一个山区县,新化方言属老湘语娄邵片,新化境内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城区话、河东话、河西话。城区话分布于城关镇、燎原、西河镇、游家、南源等地;河西话分布于洋溪、炉观、水车、横阳、琅瑭等地;河东话分布于白溪、吉庆、田坪、圳上等地。本文对白溪话的音系进行了描写记录,以期达到大致了解新化河东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俗文化,宋元戏曲大量地演述广大平民观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事象。文章主要摭取其中的民间俗信、饮食等习俗略作考释,以观宋元戏曲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世情小说。它是一部丰富详细的文化史料,保存了大量的戏曲史料,反映了作为通俗艺术的戏曲文化在当时的演出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火葬习俗蔚然成风。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迁中,以今天山西中北部地区为中心的河东路始终是火葬盛行的重点区域。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考古资料都表明了此时火葬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俗形成的原因,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与河东路的区域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清代产生了大量的节烈戏曲,此类戏曲与清代大修方志的风气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二者在教化观与夸耀地方乡里上有相通之处;其次,方志记载的大量节烈事迹成为戏曲创作的素材;再次,一些节烈戏曲的创作则是补充方志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征集启事     
《北京纪事》2011,(5):112-11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纪事》将在7月号杂志推出以红色文物故事为主题的“建党90周年纪念”专栏。 在建党建国的历史中,遗留下来大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遗物,这些文物包括书刊资料、革命漫画、革命油画、雕塑作品、革命实践物品遗存等,这些红色文物本身的故事以及收藏经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伟大而光辉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的古典戏曲评论带有个体性感悟与平民化表述的显著特点,他之于一流戏曲作家的评论倾注心力最多,对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的著名作家也作了符合创作实际的评价,尤其是五大古典名剧的评论则显示了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鉴赏水平,对五大古典名剧之外的优秀戏曲作品也留下了大量评论。凡是比较有名的或代表性的戏曲作品,郑振铎都很深入地阅读、揣摩过,而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和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就是他所关注作品风格特质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河东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在"藏用并重"的古籍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现存的河东古籍进行全面普查,尽最大努力抢救保护;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对传统古籍资源进行有效转换,有效缓解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利用各种手段,使河东古籍数字化,科学保护、承传、开发、利用河东古籍,挖掘河东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文化河东     
“山之西,河之东,人之杰,地之灵”,用这12个字来概括运城,是再恰当不过了。运城所辖地区,秦汉时称河东。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河东泛指山西省,本文河东专指运城地区。历史上,这里是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生息的地方,相传“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蒲坂和安邑就是今天运城的永济和夏县。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幼儿园课程时,整合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有效策略。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通过追溯河东盐文化历史发展,挖掘河东盐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以盐文化学术话语体系为科学依据,尝试建构了以“盐用文化”为脉络的幼儿盐文化图式。认为提升教师河东盐文化自觉、研发河东盐文化园本课程、创建儿童河东盐文化博物馆以及开展河东研学旅行等工作,可以促进幼儿积累盐文化经验、自我建构盐文化图式。幼儿园课程开发应该遵循河东盐文化的选择、重组、改造和传递的路径,才能形成一套回应幼儿盐文化图式需求、适宜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园本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富连成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戏曲教育史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富连成之所以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为突出,是由于其优化而严密的科班组织形式,即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严密的组织运作机制、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以及严格的教学安排等。作为一个传统戏曲的优秀科班,富连成面对时代大潮,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挑战,既受到在戏曲市场与同行"演"的挑战,也受到中华戏校"教"的挑战。富连成被迫解散不能过多地归结于其自身的缺陷,它被社会洪流碾压而亡。即便对恢复富连成作了大量努力,在面对时代的变迁与变革时,其力量也显得微乎其微。富连成在戏曲教育方面的成就,对当下戏曲教育与戏曲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定西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在中华古代的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近百年以来,定西逐渐衰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大量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文物遗迹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使定西的文物资源在全省名列前茅。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定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需要大家深思,本文拟就定西的汉墓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