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005年至2009年收治并得到随访的7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7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术式。结果本组77例均正常切口愈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患髋功能优良63例,可12例,差2例,总优良率83%。结论手术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固定器特点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选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治疗组,34例)和未接受治疗(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其他化疗方案相同,两组患者均进行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17.64%,控制率为73.53%,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39.39%,两者相差显著(u=2.37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结束时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5,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配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手术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滑脱效果,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26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63例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手术;B组63例患者采用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对近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术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2个月,A组滑脱百分率丢失、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明显少于B组,A组融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融合方法均可有效融合,且各具优势,但从长远看椎间融合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者死亡风险提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方案较多,相关实践研究也随之增加。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临床治疗相关实践研究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对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螺旋刀片位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螺旋刀片放置位置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A组螺旋刀片正、侧位均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C/C);B组正、侧位分别处于股骨头下1/3处及股骨头中心位置(I/C)。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尖顶距(TA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TA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螺旋刀片C/C与I/C两种放置位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股骨防旋近端髓内钉(PFNA)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27例,根据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小)少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短于DHS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高于D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可坐起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217;t=0.479,P=0.633)。结论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方法 从199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9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架及多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年,并发症最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论 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导针或防旋钉将主钉向上推移的现象,导致拉力钉在股骨颈中位置偏上,应在定位钻孔时施加外力固定.防止主钉上移.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转子部骨折,普遍伴有大转子粉碎骨折,术中一定要在透视下探入主钉导针,避免形成假道,加重股骨近端及大转子的破坏程度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应注意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内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固定的问题,拉力螺钉应在股骨颈中下1/3处深及股骨头下0.5~1.0 cm位置,拧入到钉尾靠近骨皮质时要注意,防止原地空转破坏骨孔道螺纹,降低拉力螺钉的固定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择期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与其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及手术时机有关(P0.05),与其性别及手术时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ASA高风险、骨质疏松均为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80岁、不稳定骨折、ASA高风险、骨折疏松均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加强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控制、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营养支持与骨形成作用,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Keller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足外翻患者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改良Keller手术治疗的老年足外翻患者47例,疗效评估工具选择拇外翻角(HAV)、第1~2跖间角(IMA)和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外翻评分标准中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AOFAS)。结果老年足外翻患者接受改良Keller手术后10~20个月HAV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而IMA及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P 0. 01)。结论改良Keller手术方法可明确改善老年足外翻患者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老年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各项舒适度指标。方法选择36例近期在我院进行妇科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调查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后各项舒适度指标,并与37N同龄、同期住院和进行相同手术但未接受专项护理的患者比较。结果专项护理组术后主诉分级法疼痛分级、睡眠指数、腹胀发生率和舒适度分级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老年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有较高等级的各项舒适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102例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98例接受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5)。同时对照组达有效以上者61例,观察组达有效以上者77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由18例及15例患者死亡,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微创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高血压病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锁定加压接骨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并得到35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5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根据Parker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到94·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提供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 ISR)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前往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 )治疗的老年患者57例,入选对象按服用瑞舒伐他汀方法分为两组:连续口服瑞舒伐他汀(35例,观察组)及间断口服瑞舒伐他汀(服药总时间≤2个月或者口服其他他汀,22例,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在PCI前及PCI后6~12个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PCI后6~12个月随访中,观察组ISR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4例和18.18%;χ2=4.552,P<0.05)。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数据比较中,观察组PCI后6~12个月的靶血管直径及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P<0.01)。结论连续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老年PCI术后IS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髓外固定组与髓内固定组,髓外固定组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髓内固定组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60.81±18.32分钟与113.28±16.47ml,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患者;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患者,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髓外固定系统相比,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呼吸锻炼干预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各种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12月在沈阳市胸科医院ICU内接受监护与治疗的肺癌术后老年患者93例,入选对象根据入住ICU时间随机分为呼吸锻炼干预组(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我科肺癌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气法和深呼吸法)干预,出院前进行各种疗效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肺内感染例数、肺内其他并发症例数、两次插管例数、呼吸指数、使用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等各种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呼吸锻炼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各种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3±12分钟,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3±24分钟,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短期内无显著差异,但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42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4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采用振动排痰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痊愈患者15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痊愈患者12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82.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与对照组(26.08%)相比明显较低,细菌清除率高,两组临床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振动排痰联合药物的方法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85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早期营养干预组(48小时内行营养护理,43例)和对照组(≥48小时行营养护理,42例,对照组),营养护理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护理(PN),出院前评估各类疗效指标。结果早期营养护理组的摄食开始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频度、ICU停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腹部术后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晚期贲门癌采用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329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并随访3年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经治疗后329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42.55%;发生溃疡出血57例,黏膜损伤26例,恶心呕吐104例,白细胞计数降低32例,肝功能损伤29例,肾功能损伤33例。6个月生存率为84.50%,1年生存率为61.40%,3年生存率为42.25%,5年生存率为15.81%。结论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