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舜徽对常州学术的理解不同于其前的清学史家。他以常州地区特有的学风与宗尚为关怀来研究常州地域学术,其观察着眼点不在于具体单一的学术形态,而在于常州经世致用的内在学术精神。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张舜徽以"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为标准建构了囊括常州今文经学谱系成员及常州其他学者在内的常州学术谱系。张舜徽对常州学术的独特理解突破了长期以来理解常州学术的"公羊—今文"典范,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之所以有如此理解,原因在于他以"经世致用"为依归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2.
从根本上说,当下学界对西方文论局限性的批判,对中西差异的凸显,最终消解的是西方文论的普遍性,这是当下中国学界学术自觉的体现,其根本要义在于深入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明确自身的问题意识,面对中国经验。从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相关论点出发讨论中国美学的学术自觉,在中国美学的跨文化研究中卜松山发现中国学界自我意识的缺乏导致对西方学术的盲从。他认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国美学通过自身的理论建构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中国学者不再盲从西方理论,而是通过对中国问题的解决建构自身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体现出宏观统领,大处着眼的特点,智慧地处理好世界与语言世界的关系。该书能够尊重语言世界,还原学术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冲破语言牢笼,探寻学术真实,而且采取客观的态度,正视语言世界,完善学术规范。这些特色使得该著作在修辞学史领域里,乃至在整个学术史领域里奠定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饶宗颐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人格独立,是饶宗颐生命精神的主旋律,贯穿着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他这种独立人格,既体现在对政治功利的自觉超越,又体现在对流俗的自觉超拔,并藉此践履了其为学术而学术的纯正学术理想。与独立人格相联系,饶宗颐极具创造精神,追求崭新复绝的境界。其生命精神的养成,既有家学渊源、个性气质的因素,更在于他吸取了中西哲学的智慧和释道二藏的宗教精神,亦与香港的因缘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分析了复社成员对举业及明末学风的批判,并认为复社成员的上述学术批判为其学术实践的转折创造了可能。复社成员学术实践的转折主要体现在治学态度与方法、提倡学术调和、对结社及讲会进行改造、提倡经济之学等方面,其实质在于使漂浮的学风沉静下来,这些新的学术动向进一步影响了清代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办国际学术名刊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有否国际学术名刊,既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能否形成世界范围内某一学科科研核心能力的表征。中国学术期刊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国际学术名刊也有其显著的特征。中国要创办国际学术名刊还存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强,经营与管理工作欠科学,学科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凸现不够,经济基础薄弱和编辑关键人才缺乏等主要困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国创办国际学术名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变化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学术话语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术话语的对话、交流;学术话语权力不一定以经济的强势为标志,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术话语的权力。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从概念、术语、范畴、思维方式、理论思辨、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涵化和濡化的方式,形成既适用于全球化的学术交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意义上,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学术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中国渐渐融入世界体系时,"国际化"就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宿命。学术国际化的动力始终来自两个方面:学术共同体内部和国家行政权力部门,专业的学术评价机构则在两者之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成功地将学术国际化与学术评价、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利益联结在了一起。在评价机构的导引下,对SCI的过度看重使得自然科学期刊在当今学术国际化进程中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现已开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进程则显示了典型的路径依赖,进军SSCI和AHCI已成为国际化最现实的目标。其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样的国际化不仅会让其学术期刊重蹈覆辙,而且人文社会科学自身也会被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应选择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学术共同体内部普遍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主要表现为学术良知、学术品格、学术素养、学术诚信四个伦理维度。学术良知体现出学者对学术的理想和本能追求,学术品格体现出学者的人格和价值观,学术素养体现出学者的学术底蕴和学术自信,学术诚信体现出学者的自省和自律。这四个维度体现了道德价值与道德观念、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道德层次与道德水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王季思对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为20世纪戏曲研究学术力量的培养与整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他亲历了20世纪戏曲研究的发展与变化的完整过程,从学术理念到学术方法等多方面体现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王季思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戏曲研究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