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次叛逆和革命.该理论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该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理论实质的分析,批评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为实现政治目的对翻译的利用。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和女性的境遇一致,而将翻译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采用增补、劫持以及添加前言和脚注的翻译策略以及发明女性语言文字的方式反抗男性话语,妄图彰显和提高女性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忠实对等。其对语言的文字改革,也将使语言陷入混乱。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为实现政治目的而越位的翻译表征。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核心是差异问题,如翻译中所反映的两性差异和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地位差异.它首次把视角落在了二元对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提醒人们注视文化中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角色.笔者在分析国内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近年来的一股新生力量,它给译界带来不少的活力,而且它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研究视角.而中国译界中被长期视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也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信",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应该怎样去认识呢?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激烈碰撞,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在此就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从译者及译文地位、翻译策略、翻译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三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两次高潮,产生了诸多流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篇对比,而是扩展到了方方面面.翻译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父权语言,女人的解放首先要从语言开始,所以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过去50年的中国翻译理论做了有益的回顾.它大致可以分为文革前与后两个时期.傅雷的"神似说"到钱钟书的"化境说"可视作是对传统信、达、雅的突破.文革前的翻译理论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局限于经验式、感悟式的散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翻译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经历了80年代以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为主的觉醒期,90年代反思期,新世纪之初的全面建设期,正逐步走向成熟.展望未来,翻译研究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西译论的有机结合和文化研究将会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当代西方翻译流派的理论渊源,将西方翻译理论按照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出其范式特色.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范式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具有重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亚莉 《兰州学刊》2013,(3):187-190
中国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影视翻译却鲜有问津。与国外影视翻译的勃勃生机相比,我国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迟缓、基础薄弱。纵向梳理国内影视翻译史:萌芽期(1948—1950)、成长期(1950—1966)、蛰伏期(1966—1976)、苏醒期(1979—1984)、兴盛期(1984—2000)、多元期(2001—至今)。通过概览我国影视翻译从著名影视翻译家到民间字幕组的实践活动,横向比较国内外相关影视翻译理论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影视翻译实践路径的偏离以及理论研究式微,呼吁社会与译界重视影视翻译的文化传播性、加强影视翻译研究的理论性、加大影视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为影视翻译事业的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的"旅行理论"阐述了理论运动进程中被借用、接受和改造的历史脉络.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发轫于西方的政治与文化环境,通过其著作的引进与翻译开始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并经历了理论的接纳与研究、驳难与本土化、挖掘与运用等一系列过程.从权力关系介入对译本的研究,从翻译的政治考察翻译活动的本质,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研究打开了崭新的视角,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食人主义产生于巴西,起初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后来对巴西的各个领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翻译领域也不例外,一些巴西学者在翻译实践中以食人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塑造巴西的文化身份为旨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不仅如此,巴西的食人主义的发生对我国的翻译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红英 《理论界》2008,(12):165-166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被卷入到争夺世界市场地位的激烈竞争中。商标不再只是一种产品的象征,而变身成为实现促销策略,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关键因素,因此,商标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商标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做系统介绍的基础上,探讨顺应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学理论基础入手,概述了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语言学问题,并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支派,其在中国传播的200年间,有过大量的经籍翻译。但是,对于景教的翻译活动,学界的研究很不充分。从当代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其翻译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国翻译史提供一个视角,同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下,国外翻译资源的涌入对中国文化、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至关重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提倡跨学科发展的今天,翻译资源的变化与合理利用问题已迫在眉睫,但是,这一问题尚未引起研究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致力于对近13年来国外主要翻译理论资源在中国的影响力做一考察,包括对国外翻译理论资源在中国的总体占位和影响情况、翻译理论家个人热门资源的影响力、翻译流派资源的影响力和国家总体理论资源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图考察中外翻译理论资源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和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翻译理论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两次高潮,产生了诸多流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篇对比,而是扩展到了方方面面。翻译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父权语言,女人的解放首先要从语言开始,所以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词频统计法,分析了《中国翻译)2001年~2006年发表的694篇论文的题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上,我国目前翻译研究的范围较广,视角较多;对“认知”、“诗歌翻译”、“翻译单位”、“公示语的翻译”(包括“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住名称的翻译”、“电视新闻和电视栏目名称的翻译”)、“解构主义”、“美学”、“翻译(学科)的有关历史问题”、“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等问题的关注有较明显增长趋势;对“归化与异化”、“翻译技巧”、“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术语翻译”、“大学英语教学”、“科技翻译”、“可译性”等领域的关注近年来则有消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陈钰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06-107
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的特点,深入探讨女性主义翻译中译者之"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19.
对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的"苏珊.巴斯内特的力作《翻译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对苏珊.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研究。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的确存在不足,但是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功能派的翻译观,翻译被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重在强调翻译所要达到的功能。旅游资料翻译是应用翻译文体的一种,注重信息传递,其翻译过程涉及到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等诸多因素。在此运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浅析《黄山简介》英译,并借以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