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商品意识     
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必然要产生的商品意识,是不以人们的意愿泯灭的。过去一度把商品、货币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范畴之外,理所当然地也把商品意识当作资本主义意识看待。这种观念至今束缚着一部分人的头脑,给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带来障碍。因此,正确地评价和对待商品意识,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系重大,有必要作出符合实际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廉政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规则文化;规则意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规则意识能够有效规范从政行为,规则意识中的权利——权力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和伦理基础。廉政文化建设若取得实效,必须将规则意识培育融入其中并着力培养规则权威意识、规则平等意识和规则约权意识。  相似文献   

3.
存在决定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为社会主义的商品意识。因此,认真探讨社会主义商品意识这一范畴,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所谓商品意识,简言之,即商品经济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涵义较为广泛,包括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一般是指人们对商品经济现实的感觉或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商品意识反映商品存在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用从商品经济的现实活动中所引出的概念、思想和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论法意识与立法意识郭道晖一、“法意识”的涵义(一)“法意识”与“法律意识”法意识,即通常所说的“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法意识”的涵义比“法律意识”更宽广、更确切。因为法与法律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首先,根据我国立法体制,法律是特指全国人大及...  相似文献   

5.
论商品意识     
商品意识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经济领域内出现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必然在意识领域引起反映。就广义上说,这种反映既包括高层次的、关于商品经济的各种理论;又包括较低层次的,即广大群众日常的、不定型的关于商品经济活动的感情、习惯、信念等心理状态。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我们在本文中考察商品意识,着眼点是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在广大群众的心理状态中发生何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将发生些什么作用。因此,我们这里研究的商品意识是狭义的,即广大群众日常的关于商品经济活动的感情、习惯、信念等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3期上登载杨洛、吴克烈二位同志论述商品意识的文章,读后颇受启发。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经济——社会系统作全面的、综合的考察与研究,对于商品意识的研究应是这一系统研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杨、吴二位同志在这方面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也想谈点拙见,兼与杨吴二同志商榷。一关于商品意识的定义杨文与吴文都不同程度地把商品意识理解为对商品经济的“认识”。这种倾向在吴文中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公民意识概念的描述中,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公民的规则意识作为公民意识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强调.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或核心的要素,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诚信意识、正当程序意识、合法权利保护意识、积极守法精神和权利滥用.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体现在:权利意识、权利行使的正当性意识(正当程序意识)、权利的节制意识(控制权利的"超前消费")、自觉守法意识、社会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构成现代文明意识基本内容的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不同内涵及特点,认为它们分别反映着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因而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取代。文章强调指出,在当今须注意由于商品意识的泛化而导致人文精神萎缩的现象。文章批评了那种主张以市场经济要求为基准来筛选和建构文化的观点,认为文化对市场经济不是简单地适应,而是以肯定性、否定性和前导性三种形式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要,标志着人类主体意识在经过这两种精神的对立之后正重新趋向于统一,反映着人类更新、更高、更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规则意识研究是有待深入开掘的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视域,推进这一研究是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的内在要求.邓小平规则意识既具有“钢铁公司”的原则坚定性,又兼有“一切看情况”的策略灵活性,达到了对柔与刚恰到好处拿捏的境界.对上级,敬重但不盲从;对同级,合作但不作“好好先生”;对下级,信任但不放任;对亲属,保持共产党人本色但不拒斥俗世情怀:这构成了邓小平规则意识的基本框架.其重要启示在于,只有切实加强法制才能为潜规则解毒.邓小平规则意识是矫正社会不良风气的榜样,学习和探究它,对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伤害社会公平、扰乱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具有毋庸置疑的警示意义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魏建新 《理论界》2007,(10):84-85
使从纸上的法律走向社会的法律,使纸面上的死的规则变成人们行动中的活的规则,使理想的法治迈入现实的法治,必须认识到法律本质在于法律之利益,法律效力在于法律之意识,法律至上在于法律之信仰,法律生命在于法律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制度建设的成败。法治意识作为法治国家的内在灵魂与精神支撑,不惟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全面认识法治与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素质教育要紧扣专业特点。以对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对法学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着重论述了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培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培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民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有:维权意识不强;对法律的遥远感和不认同感;封建思想严重;违法犯罪相对突出以及村规民约与法律的冲突等方面。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目标是: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良法的统治观念;法律的最高权威观念;勇于维权的观念。法治意识的培育途径主要是法制宣传和教育,应从宣传和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春秋末期,社会失序。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孔子深刘阐述了规则(即孔子反复强调的“礼”)对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孔子为完善规则体系、推动社会规则的落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身体力行自觉遵守规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孔子对社会规则的探讨,不仅在当时富有开拓性,而且是我们今天培育国民规则意识的优秀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法律缺失的原因,并试图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法律,构建大学生现代法律理念及应具有的全新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本性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山 《社会科学》2004,(10):79-85
自利是人的本性 ,无所谓善恶。自利本性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都应当以承认人的自利本性为前提 ,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建立在对人的自利性和利他性的正确评估之上。如何保护和促进自利本能和意识的积极作用 ,防止和遏制其消极作用 ,就成了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的重要任务 ,也是衡量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是否合理的人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践行和遵守。经验表明,宪法实施需要依托一种以合法性、信仰、认同、良知为特征的观念意识相支持。当下我国缺乏有利于宪法实施的相应观念意识。而要构筑有助于当下我国宪法实施的观念意识,则离不开自觉增进以下法治认识和法律知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法律;法治社会离不开公平优先的价值论法律观;客观理性认知法律的功能及其限度。另外,为保障宪法有效实施,在实践中还要自觉地做好法律的人民性与专业性之间的沟通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谈新时期高师学报编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做为特殊商品的学报毫无例外地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竞争机制已经介入。为争生存求发展 ,学报编辑尤其高师学报的编辑 ,除了应具有通常论及的政治意识、经营意识、知识重组意识、精品意识外 ,还应具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定位意识。本文对后三种编辑意识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传统法律心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 ,应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 ,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对社会各层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国民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尤为深远。国民须构建的意识框架由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十大基本意识所组成。超前的国民意识是赶超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