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台湾版《中文大辞典》收录了大量成语,征引繁博,细大不捐,对成语的使用与研究有极大帮助,但部分成语的定型式书证尚可上溯,今举三例如下: 【鞭长莫及】《中文大辞典》引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除掉腹地里几省,外国人鞭长莫及,其余的虽然没有摆在面子上瓜分,暗地里都各有  相似文献   

2.
<正> 新版《辞源》、新版《辞海》与台湾版《中文大辞典》三大辞书均收录了大量成语,审慎考源,博引书证,对成语的使用和研究都有极大帮助。然而三辞书所收的某些成语尚缺定型式书证,应该补充。今择其相同者举四例如下: 【画虎类狗】三大辞书均引《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可补引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卷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狡兔三窟】均  相似文献   

3.
<正> 新版《辞海》收录了很多成语,为成语的溯源与明流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有些成语尚缺书证,需要补充。本文试举六条成语为例,并为补充定型式书证如下: 【安之若素】可补引《曾同藩未刊信稿·复李小泉观察》:“凡风波之来,静以待之,从容捩柁,涉险不惊,东征局初开,浮议沸腾,几至停歇,今则安之若素,且觉事事应手。”【繁文缛节】可补引明代祁彪佳《祁彪佳集·石雨大师语录序》:“犹越人安于断发文身,见章甫玉帛而讥其为繁文缛节耳。”【化险为夷】可补引《曾国  相似文献   

4.
《中华大字典》、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辞典》、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均在“都”字头下列了“试也”、“大指也”两个义项。列“试也”义的根据是《汉书·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都,试也。”列“大指”义的根据是《文选·扬雄<长杨赋>》:“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李善注:  相似文献   

5.
<正> 新版《辞海》收录了很多成语,在成语溯源明流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然而,有些成语尚缺定型式书证,尚需补充,举三例如下: 【怙恶不陵】《辞海》引《左传·隐公六  相似文献   

6.
<正> 新版《辞源》收录了很多成语,在成语的溯源明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有些成语尚缺定型书证,还须补充,举四例于下: 【事半功倍】《辞源》引《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为然”,又  相似文献   

7.
现有辞书的成果,应当吸取;其漏误处也必须补正。兹从“释”字所领词目,举三例简述如下: 释憾现有辞书的释文与例证,几乎全同。旧《辞源》:“谓心有所怨恨,因事以消释之也。”旧《辞海》:“谓消释雠恨也。”《辞海》未定稿:“消除仇恨。”《汉语词典》:“谓解去心中之怨恨。”所引书例,皆为《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中文大辞典》释为:“消释怨恨  相似文献   

8.
孙樵任过中书舍人一职之说法,见于《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中文大辞典》,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唐代古文运动论稿》、《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等也沿袭这一说法。除《中文大辞典》明称据《四库总目提要》外,其它均未言所据。笔者以为此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从明喻成语的喻词和喻底两个要素出发,依据《修辞学新论》和《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的定义,探讨了明喻成语的类型,认为明喻成语中喻词形式自由和喻底分布自由。并由此入手,提出明喻成语造词的两种方法;同时基于喻词形式和喻底分布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喻词自由分布的合理假设,并对这一假设的可能性及造词的可操作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论语》成为众多成语的来源,这些成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少来自《论语》的成语集中体现了"仁"的内涵。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成语大辞典》所收录的来自《论语》的成语,从"以仁待人"和"以仁律己"两方面,阐释了"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修身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 新版《辞海》在成语的溯源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微瑕,有些成语所举例证时代较后,其定型式书证尚可上溯,举三例如下。【穷乡僻壤】《辞海》引《儒林外史》第九回:“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  相似文献   

12.
《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是台湾省出版的一部汉语大辞典.收单字49888个、复词371231条,并穿插有关古今文物、舆图等图表,总计八千万字.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一九六八年版,以十六开本精装分订四十册(前三十八册为辞典正文,  相似文献   

13.
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在“每”字的义项说:“每,小者也。《逸周书·王会解》:‘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又词目说:“《每牛》小牛也。《逸周书·王会解》:‘数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由于该词书对“每”字误训为“小”,其词目的“每牛”也就因之误训为“小牛”了。《辞源》修订本虽然在“每”字下面没有建立“小”的义项,但在词目中仍然将“每牛”释作“小牛”,与《中文大辞典》的观点并无二致。 《说文·(?)部》:“(山母),(?)盛上出也。”段玉裁注:“按每是(?)盛,引伸为凡盛。”  相似文献   

14.
<正> 新版《辞源》在成语的溯源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尚有微瑕,有些成语所举定型式书证时代较后,尚可上溯,举四例如下: [丰功伟绩]《辞源》引元代朱晞颜《瓢泉吟稿一·题金总管所藏王宰临本长江万里图》诗:“丰功伟绩想余风,霸略雄图见遗址。”定  相似文献   

15.
(馘面):《康熙字典·备考·面部》引《篇海类编》,只释其音,谓“音掴.”无义.《中文大辞典》和《大汉和辞典》同《篇海类编》,并注“义未详”,《五音类聚四海篇海·面部》亦注“音掴”,未释义.《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中华大字典》等,均无(馘面)而有“馘”.  相似文献   

16.
日语成语、谚语、惯用语的分类,是迄今为止各类辞典尚未妥善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大的两本日汉辞书《日汉大辞典》(陈涛主编,约14万词条)和《现代日汉大辞典》(宋文军主编,约11万词条)均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以湖南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周炎辉教授为主编的、正在编写的《日汉辞海》也同样遇到了成语、谚语、惯用语的分类问题。1992年8月由湖南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日汉辞海》编者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主编周炎辉教授曾提出,“我们要把日语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正确分类,作出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初稿》(下简称《初稿》)释文作:以方便、合适行事.《战国策·齐策三》:"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汉语词典》与《中文大辞典》亦收有此目,前者释为"谓从权行事",后者释为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新编《中文大辞典》,是大型的汉语词典,自问世以来,以词目丰富、义项周备、引证详尽著称.当然,它作为一部成于众手的巨著,象其他大型工具书一样,不可能没有失误.昔《康熙字典》成书,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其引书(讠为)误凡二千五百八十八条,而《康熙字典》的错讹远不止此.今检《中文大辞典》己部“已”字,巾部“帝”字,干部“平”字、“翰”字,幺部“幽”字,弋部“式”字等部分词条,每见其释义、引书亦颇有失误或可商兑者,因略作考索、核对;择若干条,以原词条为目,不另作归纳,汇而成篇.有些词头,义多事繁,拟另成专篇,兹不具.惟《中文》多本日本《大汉和辞典》,其错讹失当处,亦多袭《大汉和》,或辗转相袭其他旧时辞书如《中华大字典》、《辞源》(旧)、《辞海》(旧)等而致误,为避免繁复,不一一说明.至于本文错误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曾写了一则短文,举出三个例子说明新版《辞海》所收的部分成语的定型式书证尚可上溯。(文见《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八六年第一期第120页)。今再举四例: 【椎心泣血】《辞海》引唐代李商隐《祭裴氏姊文》:“椎心泣血,孰知所诉”。可引唐代陈子昂《陈子昂集卷之三·为程处弼辞放流表》:“何图诚效未申,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组成成份多种多样.其中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语大辞典》共收各式成语达18000条,据笔者检索,三字格有近60条,这些三字格有的是典型的成语,有的算不算成语可能还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