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理解当代自由主义同社群主义之间有关自由观争论的实质,有必要对两种自由分与合的内在理路进行阐释。从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对古代人自由和现代人自由的区分,再到柏林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著名二分法,人们似乎在此基础上能够辨析近代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然而,随着当代强势的社群主义者把尖锐的矛头指向柏林的消极自由观,并以某种过于夸张的形式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截然对立误解为当代社群主义——自由主义论战的实质,这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包括哈贝马斯、尚塔尔.墨菲的警觉。他们以一种以包容、扬弃和超越这种抽象对峙为目标的理性辩护,演进着当代政治哲学自由观重构的政治命题。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从个人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神圣不可侵犯,个人自由高于社会(社群)自由,且强调消极自由;社群主义基于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指出,个体的自由建立在社群自由之上,个人的权利内在于公共善,针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观,他们主张积极自由;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真正内涵和本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观为向度来审视新自由主义在学术界是不多见的,具有相当的新颖性。新自由主义政府观秉承的是一种"新守夜人"型政府,它包含了政府的起源、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四项主要内容,具有有限性、消极性和法治性三个基本特点。社群主义以"社群"为其理论基点,对这种一直在西方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政府观进行了全面批判,并试图用自己主张的"强化政府"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演变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和动态性的统一、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阶级性和公共性的统一是它的特质。在现今时代它面临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已不具有现实性,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法诞生;阶级斗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受到质疑。西方国家观的主要流派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国家观和社群主义国家观。尽管陷入时代困境,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西方国家观的逻辑演绎力证了与时俱进的国家观才是指导实践的一剂良药,它对时下中国的国家治理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自由主义思想在当今西方社会中显现出的弊端越来越多,社群主义思想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自我观”、国家的作用、权利观念等方面与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并且对新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中立国家观、个人权利优先于社会等观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高景柱 《东方论坛》2008,(5):111-115
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邦雅曼·贡斯当有关自由理论的最大特色在于他以时代的区分为基础把自由分为“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两种自由之间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存有一定的关联性。两种自由的结合是民主与宪政的结合,但由于两种自由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张力,两种自由并不能完全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对自由概念的探讨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赛亚.伯林在理清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自由的含义的基础上,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区分是伯林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基于伯林的著作文本,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划分以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伯林的自由观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政治哲学以目的论为基础,即“人是目的”,大自然隐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普遍法治下的公民社会,实现人的尊严和自由。康德政治哲学具体表现在“政治自由主义”和“理想的世界主义”两方面,这是其目的论在政治法律层面的落实。康德政治哲学是近代启蒙政治思想的总结和展望,其纯正的自由主义精神和普遍法治下世界公民的理想,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学校价值教育受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深刻影响。自由主义以个体权利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政治中立的立场、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尊重与宽容及对个体自治的强调,深刻地影响着公立学校价值教育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而社群主义为批判地审视自由主义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参照,重新唤起了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体的社会责任在学校教育中重要地位的关注,使重塑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成为美国价值教育的重要议题,同时社群主义对公民美德的重述也为价值教育提供了一种基于公民品格塑造的路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修复和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影响着美国学校价值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代美国学校价值教育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在多元政治哲学的变奏中,力图淬炼某种更加具有包容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两种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的有力确证。从生产力内涵对两种生产的包容性出发,在两种生产理论的视野中,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观是肯定人自身生产,否定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的否定性动力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观则是否定人自身生产,肯定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的肯定性动力观。而未来社会则是在较高形态上向着肯定人自身生产,否定物质资料生产中心的否定之否定性动力观的社会阶段的回归。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动力观在两种生产的关系上与史前社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第三、四任总统杰斐逊积极倡导言论自由,直接参与了《独立宣言》和《权利法案》的起草拟定工作,一直被新闻学界认定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基于此,从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自由主义思想的体现,自由主义思想的摇摆,以及其身上所体现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几个层面来还原一个集自由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于一体的复杂的杰斐逊。  相似文献   

12.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相反,同样出身哈佛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但是,历史是否有一终极的理想状态尚有待探讨,自由民主社会亦不是历史的终结点.尤其是支撑福山的观点的、建构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普遍史理论,与自由主义在学理上的冲突和经验上的不相容,更是福山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3.
法治并非只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阶段的目的来看,中国的法治类型是一种效能型法治,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增强国家能力以实现民族复兴. 这一目的从隐到显地体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文件之中. 从清末民初,即中国变法时代的开始,就已预示了未来中国在变法运动中的法治之路不是自由型法治,而是效能型法治. 这是因为中国的变法运动对国家能力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个人自由的需要. 当实现富强中国的目标之后,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未来发展则应当走效能与自由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西方社会推崇个体权利优先的价值观,儒家社会却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推崇个体责任优先的价值观;由此,儒家社会往往也被视为缺乏个人自由,儒家规范被视为是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制约。但实际上,儒家的社会规范建立在“尽其在我”的责任观之上,它不是对个人权利的剥夺和对个人自由的损害,相反,它有助于自律性自由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克服权利至上的个人自由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困境。因此,要真正发展实质性自由,还需要从儒家社会的责任文化及其相应的社会规范体系中汲取丰富营养,这也是有为政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的分派,是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宋明时期的唐宋词分派,主要是"婉约"与"豪放"两分。清代与现当代的分派研究,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诸如"三派说"、"四派说"等,应有尽有。不同时期的唐宋词分派,既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词学批评与研究风貌,又是当时人们词学思想与审美理念的最佳反映。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等二级单位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众所周知:有权力就必须要有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因此,建立健全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加强各二级单位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和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院及学校的发展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2010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就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出发,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数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现状。认为我国政府近年来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大,但仍然不足以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应实行"一院两制"的改革模式,即"一个医院、两种制度",以切实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