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6年在烟台市进行的"城乡老年人孤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交互分析,结合烟台市实际状况,分析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之间在经济、生活、精神上的双向支持,探讨双向支持与老年人年龄、收入、同分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双向支持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老年人与子女的双向支持受到代际之间的经济状况,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犯罪从宽的年龄标准应当有别于老年人免死的年龄标准。当前,中国对老年人犯罪从宽的年龄宜规定为"年满70周岁",而对老年人犯罪免死的年龄则宜规定为"年满75周岁"。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应当与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相一致,统一规定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没有必要区分故意和过失犯罪分别规定。考虑到老年人犯罪免死的根据、刑罚目的和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中国应当免除所有老年人犯罪的死刑,而不应有例外。  相似文献   

3.
开彦 《社区》2002,(20):34-35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因此与其他人群相比,对住宅的依赖程度相对更高。住宅的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适应不同年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居住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为切入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仍以家庭居住为主;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对生活总体感觉是比较满意的;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儿女数量的多少、个人爱好的满足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有没有孩子、孤独及害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收治148例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50~60岁的39例,60~70岁的58例,70岁以上的51例。另外选取8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试研究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和β-CTX水平,并研究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清骨钙素、β-CTX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60岁、60~70岁和70岁以上研究组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下降,β-CTX水平显著上升,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呈现负相关性;β-CTX水平与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与血清骨钙素水平呈现负相关性,与β-CTX水平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有病因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并且在老年群体中已成为常见病之一,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受到很大影响,以前的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慢性病的药物治疗疗效。近些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改善老年慢性患病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国内外研究总结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栋 《调研世界》2016,(8):19-25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同时,全面分析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自理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和养老观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失禁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北京老年医院以及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共计4419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人年龄及不同失禁状况分为低龄老年组(60~75岁)和高龄老年组(75岁以上)以及大便失禁组、小便失禁组和大小便均失禁组。对各组老年人失禁情况与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的关系行卡方检验分析,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老年人失禁的特点。结果老年人失禁一般状况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长期居住地、养老方式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层、性别及教育年限的老年患者失禁发生率不尽相同,失禁老年群体饮酒及长期运动等生活习惯及各种常见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无尿失禁老年群体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辽宁省三个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3个人口学因素和居住安排、子女是否孝顺、与邻里的关系、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诉说心事的人、近两年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人活动6个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311份老年人社会网络状况结构访谈问卷分析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均值为4.63人,其中,年龄、居住状况、照顾子女家庭以及参与娱乐活动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网络规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亲密者与老年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性,老年人社会网络主要亲密者是老年人的配偶、孩子和其他亲属,这些“强关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引起社会网络结构变化,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白跃玲 《山西老年》2009,(11):58-58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深受其害,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主要疾患。研究表明,老年人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降低,骨组织的显微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问卷的相关数据,对老年人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的单位性质、经济条件自评等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就业行为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这些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单位性质与他们的就业意愿显著相关,性别、退休前的单位性质及就业意愿显著影响其就业行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就业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查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的足部疾病患病情况,为国内开展老化相关的老年足部疾病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编制老年人足部疾病筛查清单,筛查了1193例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结果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总患病率为89.3%,其中皮肤病患病率最高(78.8%)、趾甲病次之(48.7%)、足部畸形最低(33.6%);仅有2.8%的老年人就足部疾病咨询过医生。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与老年人足部患病率有关。结论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患病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老年人对足部疾病的重视程度低。建议未来围绕改变老年人足健康错误的观念,如何提高老年人足部疾病重视程度开展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4.
依据"烟台市芝罘区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数据,对老年人进行了分类研究,引入社会孤立衡量指标,按照孤立和孤独交叉分类,区分4类老年人。分析了老年人的社会孤立和孤独感,分别对他们的成因进行了阐释,指出造成老年人孤立和孤独的原因来自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收入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跌倒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和宁夏银川市两个规模大小、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相当,地理位置不相邻的社区,共抽取3197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本项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3197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1.12±7.84岁。被调查的3197名老年人中有394人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2.3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是晕厥(OR=3.32),骨折病史(OR=2.46),骨质疏松症(OR=1.81),强心药(OR=1.58)和视力障碍(OR=1.43)。结论我国北方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较高的跌倒率,且女性高于男性。跌倒已经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全社会都需要重视起来,找到有效防控跌倒的措施。在社区开展对老年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鼓励老年人经常锻炼身体,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唐山市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唐山市老年人的婚姻形态符合我国传统婚姻模式.夫妻在家庭中权力基本平等;婚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婚姻关系稳定;性别、年龄对老年人婚姻质量影响不大;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与婚姻质量相关性高;健康状况、子女状况、夫妻收入状况、婚姻结合途径对老年人婚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不少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提倡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朋友,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因为忘年交可以使老年人忘掉年龄的差距,给老年人精神上带来青春和活力,延缓心理衰老,有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人歧视的社会与制度偏见嵌套入"算法黑箱"中,不仅技术性固化了传统老年人歧视社会建构的场景观念,而且加剧了对老年人群体社会排斥的隐性歧视,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相背离。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与区块链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基础上的算法,不仅将老年人技术性歧视为原子型与比特型两类群体,进而对比特型群体的老年人以微粒化与标签化的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隐性歧视,而且利用其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特点,将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年龄歧视"等立法不足或缺陷问题给与"合法化"承认并无限放大,实质损害老年人群体的应然权益。通过对老年人叠加算法后遭遇的三种主要歧视类型进行原因解读,明晰社会变迁与科技发展叠加背景下老年人同时遭遇"前喻文化"代际鸿沟与技术迭代数字鸿沟的双重冲击,而进入比特世界场景的老年人仍然面临嵌套偏见与复杂规则的算法塑造的老年人画像的直接排斥或不公平对待间接歧视的自动化决策歧视情形。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老年人的单一年龄维度界定标准与有关老年人退休、退职的规定,既无视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性,也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保障法的功能设计与本质要求。因此,应从法治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对破解老年人算法歧视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与发展悖论问题予以合理化规制,即用分层理论完善老年人法律制度以纠正法律本质主义年龄歧视下的制度性缺陷,解构数字孪生法律制度嵌套规制老年人歧视的"算法黑箱",赋予老年人算法自决权以积极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而平衡科技发展与老年人群体权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科技向善和算法造福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Alkire& Foster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4年两期面板数据,对老年人收入状况、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保障程度四个方面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标,并运用工具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老年人吸烟习惯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当前或者过去有吸烟习惯都会导致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风险增大,且吸烟年龄越早、烟龄越长,吸烟频率越高,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风险越大。通过对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吸烟习惯会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心理情绪等造成负面影响,增加了老年人患重病的风险,使得老年人的医疗门诊费用与住院费用都大幅增加,进而导致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