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红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0-126
转型社会大变革、大流动的特定背景诱发了中国社会边缘群体游民意识的复苏,导致了部分社会边缘群体的游民化;游民意识及边缘群体的游民化,构成社会稳定风险的隐性来源,防范和化解游民意识复苏和社会边缘群体游民化的关键在于化解其生存危机,因此,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培育公民文化和完善法律救济以保障边缘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边缘群体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给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边缘群体精神危机既有观念上失范、文化认同丧失乃至价值虚无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制度制约和社会歧视等外在原因.在社会大转型时期,通过构筑现代化的城乡文化价值体系来解决边缘群体的游民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方志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3):119-122
下岗失业群体是弱势群体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对下岗失业群体产生的原因着手 ,分析这一群体对社会治安、家庭稳定、政治稳定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如何从观念和制度层面解决这些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朱宏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8-51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高同质性,容易成为引发种种社会风险的高危人群。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分为供需失衡型失业、知识结构型失业、期望选择型失业与社会歧视型失业四种,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社会风险表现为教育深化恶性循环,社会流动不畅与社会不公,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求应对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同心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51-53
建国初期上海地区仍存在很多游民,给新生的人民政府、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单位社会也开始形成。由于单位社会的特性,上海地区单位社会的形成断绝了游民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失业大学生紧张刺激源探析——社会应激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大学生紧张刺激是其在内外环境威胁和压力下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从社会应激层面考察,包括金融危机等特异环境、竞争的淘汰机制、贫困的生活境遇、社会排斥引起的边缘化等方面,呈多元性分布,构成该群体的社会应激源系统. 相似文献
7.
刘旭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2):48-50
我国转型期的大规模失业与高同质性群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群体是旧体制的产物,有文化、意识形态、过度集中原则、计划经济等背景因素影响。高同质性失业与一般性失业有很大不同,它蕴涵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应予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缓解和释放这类风险。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包容平和与冷漠浮躁、成熟自信与弱势心理、务实进取与功利迷茫多重社会心态交错的现状,以社会效应理论中的剧场效应、羊群效应、群体极化效应、马太效应和踢猫效应分析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形成的机制,探讨构建以引导大学生自我确证的建立、夯实大学生积极心态的物质基础、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为基础的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辛斌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138-13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强势行为的产生有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才、对学校的安定等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从重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引导大学生建立真正的高自尊、建立健全大学生心育机制、营造高校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强势行为进存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许玉芬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181-182
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维护其心理健康,构建其和谐的心理琼境,对建设和谐校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以有心理危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旨在探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陆恒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61-63
高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未雨稠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是: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科知识及运用能力;建设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心理危机防范、干预的网络机制;着力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144-146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扩招后压力积聚的困难时期,国家就业制度改革正在动议之中,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尝试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都希望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能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完善就业制度改革,从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
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交往的适应,了解学习处理成年人更为复杂的多重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课题之一。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较为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失控、家庭教育失当是其主要原因。大学教育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实施人际交往干预策略,以期根本扭转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李锦顺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Z1):1-3
创新能力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社会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从学术基础、日常生活应有的研究态度、想像力的激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曹旺儒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35-237
正确使用社会称谓语是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确切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现状,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河南省五所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存在拟亲属称谓语使用情况多、不确切、缺环和滥用等现象。对此,有必要规范使用社会称谓语,净化语言环境;创造恰当的社会称谓语,摒除过时称谓,保证言语交际顺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危害及类型;揭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来自于抑郁的人格特质、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存在人际交往障碍、逃避不够理想的现实、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建宗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98-100
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就业模式在向“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新的就业模式转变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质量以及如何包装、营销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64-68
调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抽取南京3所高校47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和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根据UPI得分,4.2%的女大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SCL-90结果统计发现,女大学生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分数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4-78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根据危机形成与干预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提出了对该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心理危机干预途径:完善助学政策是干预的前提;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干预的保障;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是干预的关键;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干预的根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