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可预见性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预见性规则是世界各国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重要的标准之一,意义重大。可预见规则的理论基础、构成要求、判断标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预见规则的例外应由法律明确规定,并明确其预见主体、判断标准、适用范围、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以求更好地在实践中操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法经济学分析,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期望利益赔偿和市场损失赔偿对于实现当事人的缔约目的而言具有不同的效果,提出了市场损失赔偿作为期望利益赔偿替代选择的原因和条件,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计算公式.最后,指出赔偿沉没成本和赔偿减少的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对劳动契约概念的阐释表明,劳动契约的研究离不开对政府的研究。但在劳动法学界以对政府职能的理想假定为主,在劳动经济学界则对政府行为以"公共选择"解释为主,由此表明二者对于政府职能的研究存在"应然"与"实然"的脱节;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解释上,劳动法学界对此的解释还是注释法学的路线,而且往往缺乏实证的调研,也没有将上述违约行为纳入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学界虽然将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行为有较多调研,但仅仅限于事实的描述,而没有将其纳入劳动基准契约的分析框架;最后,由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低效率而导致的"私力救济"、"地缘维权"或者政府行政介入,其本质上是一个契约执行机制的效率分析,而这恰恰是法经济学的经典分析主题。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正进行大规模的法治建设,法治与法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在法治视野中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法治建设的价值选择与最终格局。从表面上看二者是一种必然的冲突关系,但是,公平与效率各自具有自己的适用领域,如果界分清楚各自的疆域,那么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争议与悖论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并伴生着当代乡村治理路径的探寻。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重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学和社会学领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的较少。考察传统乡村治理的特点可以看到,以宗族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是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以乡规民约为核心的民间法是主要治理规则。本文通过构造当事人选择适用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决策模型,分析了国家法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而探究背后的法律含义,得出乡村治理规则的选择取决于人们购买司法正义的价格。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共存应当构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架构。乡村治理的良性实现有赖于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前,世界发达国家基本还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缺失法经学产生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结合其他因素,导致自由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催生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经济因素。20世纪后,国家干预经济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政策不断增多,为法经济学分析范式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另外,20世纪以来的"法律现实主义"思潮成为催生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意识因素。在上述因素的促动下,法经济学分析范式发韧始于上世纪30年代,自上世纪50-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勃兴,于上世纪80年代后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自愿合作是实现效率的最佳途径, 对自愿合作阻碍因素的克服, 构成了谈判理论的主干。谈判理论也因此将对法律部门的经济分析统一在促进合作、实现效率的宗旨之下, 成为法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谈判理论在财产、契约、侵权法中的应用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闭环供应链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闭环供应链是供应链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范围也大多限于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循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等经济理论阐述了闭环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两大法系可预见性规则适用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限制手段,合同法上的可预见性规则是一个弹性概念,包含了众多的价值判断因素,适用中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它既给法官留下一个较宽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同时也在学界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因此,不同的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技术.本文在比较分析英美及大陆法系可预见性规则的基础上.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事登记是国家确认商事主体资格,并公布商事主体相关资料的信息公示机制。运用法经济学的原理对商事登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的机制特征。商事登记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合作博弈的框架体现了其经济属性,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市场安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的经济功能。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观察,商事登记蕴涵了社会契约的基本属性,具有强制缔约义务、法定的格式条款、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登记效力等契约要素。我国在完善商事登记立法时应当更多关注其信息公示功能,以此保障交易安全,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法经济学角度,政府管制是对法律的替代或补充。管制与法律的替代或补充理论包括政府直接管制与普通法体系效率论、控制社会无序的公共管制与法律理论以及法律的不完全性与政府管制理论三种,他们从处理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管制和法律都是社会控制的方式,当法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时,管制和管制机构就被引入发挥作用。显然,这种政府管制理论在促使人们从更微观的原子层面理解政府管制的意义、作用和存在范围方面提供了新的洞见。这对于转轨期的中国反思法律体系的局限性、认识政府管制的正面作用、审视管制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法治机制还存在很多缺陷.根据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反腐败法治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反腐败群推动反腐法治工作所投入的成本大大超过由此产生的收益,从而缺乏推动反腐法治工作之激励.因此,完善反腐败法治机制必须依循成本效益规律,在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注意加大腐败成本、提高反腐败收益.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联盟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的各个角度对供应链联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从分工角度而言 ,供应链联盟将分工层次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市场内企业之间的分工 ,分工的程度从简单专业化分工深化至企业核心能力的分工。为了进一步解决分工层次的拓展问题 ,从企业的边界入手 ,以交易成本为重要工具 ,就威廉姆森的静态交易成本学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最后 ,我们利用博弈论的两个模型论证了供应链联盟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及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固。  相似文献   

14.
法治信仰是指主体对于法治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法治不同于法制,也不只是依法治国,是一种法律的理想体系.实现法治的精神要件在于法治信仰.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人们信仰法治.法治信仰的内容既包括主体对法律价值的感受、体认与认同,也包括主体的权利意识、理想意识及守法精神.从而强调了法治必须被信仰,主体才能奉法而行.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集中是在所有权分散基础之上实现的,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所有权集中是一个国家在资本结合与支配关系上所采取的普遍方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认识到所有权集中是主要的公司治理形式,将极大地影响我们对公司治理问题及其政策含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讨论了现有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对产业集群的解释,以及产业集群对诸理论提出的挑战,考察了一体化大企业和集群化企业网络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作用相似而逻辑相反的过程,揭示了一体化和分体化、内部化和外部化是获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两种不同方式,说明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区域不仅是一个产业分布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人们群居的群落空间。进而证明了,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复杂经济系统,只有沿着"经济学的麦迦是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动力学"的方向前进,才能有所突破和前进。  相似文献   

17.
哈耶克的法治思想与他的经济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哈耶克立足于自由主义立场,主张法治重在维护个体自由,认为法治与计划经济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因为计划经济会全面消蚀法治。在形式法律与实体法律的二元划分中,哈耶克认同形式法律,认为只有形式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至于实体法律,则是人为的立法,法治只能依赖形式法律。形式法律保障人们在形式上的平等,只有形式上的平等才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在经济上的结果,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哈耶克的法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因此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交易成本理论、谈判理论和产权理论构成了法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理论。三个理论的预设基础相同并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产权理论在制度层面是最基本的理论,是交易成本理论展开的必要前提,谈判理论着眼于自愿基础上的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人治与法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出发,分析了人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在依法治国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不详尽、执法不规范、司法不独立、守法不自觉。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且地域差异大,法律滞后;行政权力膨胀,缺乏行政权力清单;司法体制不完善;人民法治意识淡薄。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公正独立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