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散文翻译应以原作审美情感的迁移为核心,这一过程可表述为情感判断、情感体验、情感迁移的线性序列。情感判断着力于体察原文中审美意象系统构筑的意境和含蕴的情感;情感体验过程中译者以虚静为前提,移情为中枢,了悟为目的;译者最终通过情感迁移在译文中再现原作情感。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散文翻译中的审美情感迁移问题,并提出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散文翻译应以原作审美情感的迁移为核心,这一过程可表述为情感判断、情感体验、情感迁移的线性序列.情感判断着力于体察原文中审美意象系统构筑的意境和含蕴的情感;情感体验过程中译者以虚静为前提,移情为中枢,了悟为目的;译者最终通过情感迁移在译文中再现原作情感.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散文翻译中的审美情感迁移问题,并提出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移情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移情可以重现原文的美感与情感,提高译作的质量。对文本的透彻理解是译者移情的前提;排除理解障碍、心理障碍、文化障碍及审美障碍是译者移情的重要途径。翻译审美之移情是翻译的主体化移情,是对客体的目的化重构。  相似文献   

6.
审美移情理论都注意到了人们在主观意识中将主体情感赋予客观物象这一事实,关注的对象在于对感性经验的陈述而没有对审美移情在心理活动中的情况作以分析,情感在审美心理的机制与活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分析审美的移情必须首先从情感的作用入手,从审美的角度对移情的情感心理机制作以探讨是发展审美心理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里普斯的“移情作用”艺理论体现在《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与《再论“移情作用”》两篇章中。它们涉及审美欣赏的对象、审美欣赏产生的原因、移情作用发生的原因。“指向相应自我活动的倾向”的涵义、欣赏的身体状况及器官在审美时的缺场、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意及观照观念中情意转移的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用户交互体验的游戏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性设计是游戏策划和开发的核心命题,直接关系到游戏作品的最终质量和用户体验。经过对用户体验的分析,游戏性的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用户交互体验(Player Experience)的反馈基础之上。其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沉浸度(Immersibility)、愉悦度(Joviality)、操作性(Playablility)和重复可玩性(Replayability)等方面。此外,还应包括可用性和艺术性等参考标准。在游戏开发和设计中,应充分考量用户的游戏体验,经由用户反馈来进一步修正游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具有语言、表情和视线交互功能的情感智能教学虚拟人原型系统。为了获得情感虚拟人系统对用户情感体验影响的定量描述,通过心理物理学实验的方法,利用中文简化版情感量表,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得到了基于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PAD,pleasure—arousal—dominance)情感空间的情感体验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情感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提升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正向情绪及唤醒度和优势度。  相似文献   

10.
工作幸福感包括愉悦体验和意义感体验。如何通过设计激发劳动者的工作幸福感已成为体验创新领域的新挑战之一。结合文献梳理得出,工作幸福感设计可被视为一种以新的可能性为导向的体验设计,包含两大关键步骤:体验目标设定与转译。基于KONE客服专员工作幸福感设计的实践与反思,揭示了工作体验目标在设计过程中的三重作用:推动溯因逻辑推演、重构设计机会空间与促进传播体验知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工作幸福感设计的产出对劳动者工作体验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是其前期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探讨美感经验时,朱光潜主要以艺术为中心,在吸收、借鉴与批判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审美直觉论、心理距离观、审美移情说为支点的独特的美感经验理论。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与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的美学思想相比较下,朱光潜自身的美感经验理论的内容得以明确化、系统化,其美感经验理论的独特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审美经验是杜威美学的关键概念,出于不同原因对其意义的领会长期处于晦暗中.为了澄清审美经验概念,通过置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框架下,经对比性分析阐明美学研究方法就是基于逻辑学的探究理论,因此作为动态经验的审美性质具有工具与智力的特征.基于此,艺术创作的内涵扩展为一种生产性技能而进入到技术领域.审美经验理论超越现代科技与审美生产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强调艺术创作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指向一种基于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在协作性社会关系之中的技术美学.  相似文献   

13.
审美体验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 ,层次越高 ,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 ,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美育理论研究向人生论的回归,体验概念正逐渐为美育界所接受。体验和美育有相同的哲学出发点,它们关注的都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体验被美育研究认可的哲学基础是体验概念的生存论理解。美育是实践性的学科,体验是美育实践的基础,在学校美育实施中,以体验为核心的美育化教学是美育实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闭合用户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已从最初局限于交互领域的专业研究扩展到整个商业过程中,用户体验的闭合性与开放性是不同商业层面的发展体现,企业和品牌应着力建立具有鲜明特征的产品生态系统,通过将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大要素在产品系统中的充分应用,创造独特的闭合用户体验,对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析适应营销时代报纸版式设计的美感表达,运用了印刷制版技术、专业审美水平、设计理念等科学设计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现代报纸版面设计颠覆性的变化,这不单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美化和装饰,而是建立在视觉科学、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是一个以审美活动为对象,以美感经验为中介,研究美、审美和艺术创造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对象世界,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对象化的过程,又是用主体的生命改造对象将对象主体化的过程。在这种双向交流中,审美对象的深度为主体的诗意体验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形式,体验为审美对象的深度的呈现提供了最佳的契机,我们试图在这二者的双向互动中对其做动态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