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搞好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对于我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活跃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我国国内市场来看,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比重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尤其是农民消费水平更低。即使这样,工业仍不能保证供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工作长期违背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占人口84%的农村消费者的需要,人为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市场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作个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简称建议),绘制了我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是迈向21世纪的纲领性文件,十分重要。现仅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如下体会。一、“建议”的历史背景一定的计划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50年代初的“一五”计划,以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而确定的任务。“九五”计划,是在完成“八五”计划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历史条件出发而确定的计划任务。离开历史条件而空谈计划任务就会脱离实际。故学…  相似文献   

3.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国民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合理地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实践证明经济联合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好形式。大连市的经济联合是从八○年上半年发展起来的。以前有个别的企业做了联合的尝试,现在已有更多的企业在经济互利、平等协商、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联合。截至八○年十月底,已经建立起来的联合企业54个,参加联合的单位113个。按联合的范围划分,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中外联营等形式。按联合的程度划分,有技术协作,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等形式。通过经济联合,发展了生产,搞活了经济,开辟了新的局面。经济联合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正确地认识它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作用和地位,对于调整和改革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深刻认识和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三十二年的基本经验,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了我国国情,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结构开始向合理、协调的方向发展,工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去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大好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以便实现财政平衡,经济稳定,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走上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认为,在调整中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不仅是消除潜在危险,摆脱当前经济困难的有效办法,而且是全面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必要性 党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民所有制的工业和集体所有制的农业,都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整个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工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社是适应我国工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在我国条件下,它不仅是推动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形式,而且是将来全国农村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形式。人民公社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经济学家把人民公社经济列为首要的研究对象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肯定计划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之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基本观点,是列宁、斯大林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的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了有计划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按比例发展规律,不存在有计划发展规律,或者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可以代替有计划发展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有计划发展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两个不同的规律,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回答的问题不同。它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调节的,而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计划分配劳动时间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这种通过计划安排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二者的联系,但不能因此而将二者混淆起来。按比例发展规律具有“自然规律”的性质,它反映的是存在社会分工特别是存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毛泽东把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原则,如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工农业发展关系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思想极富理论价值。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这不仅牵涉到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在这里,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关系如何?(三)如何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市从 1 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佳木斯市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扩大 ,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佳木斯市“一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一年多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能够跃进和继绩跃进的。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对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考虑物质技术条件的客观可能性相结合,保证重点和全面安排相结合,集中领导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相结合,以及国民经济的结合平衡工作,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离不开计划工作。但是,不能说我们对于计划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例如,我们经常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经济规律,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计划化是必然的。一般来说,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不可能自发地发展的,如果不实行计划化,社会主义经济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了。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和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观念难度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一)计划经济客观上培养了人们的惰性心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在此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互为保障。这种保障不仅在于轻重的协调、按比例发展上,也体现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身上,衣、食、住、行都有保障。这在国家“一五”计划的156个建设项目所含企业表现尤其突出。这种大一统的管理,全方位的保障,在职工队伍中是培养了许多优秀品质和良好风尚,如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精神,讲求奉献、不计报酬的爱厂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从发展生活资料的生产出发,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经济效果的大问题。多年来我们按照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虽然生产一度曾有了发展,但是却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这就很有必要讨论清楚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是不是一条规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和"两条腿走路"的建设方针而制定的.正如周恩来同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这是个"继续大跃进的计划".一国民经济高速度的有计划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这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所产生的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它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1958年计划执行情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而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又  相似文献   

18.
认真研究我国的国情,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个根本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所以陈云同志一再强调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组织和安排社会主义建设。 (一) 所谓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面貌、人口状况、技术基础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我们中国在这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大、人多、经济面貌落后。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许多优势(或优点):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生产力较之解放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个物质技术基础相当雄厚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我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等等。但是,总的看,我国还很落后,并且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因此在组织和安排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经济学会最近举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座谈会。到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弄清这一目的,对于当前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改革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为生产而生产的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因而在两大部类的关系问题上;在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上;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上;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上;在企业  相似文献   

20.
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两个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根本的关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多快好省地建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关于工农业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坚决贯彻这个总方针,无疑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彩晌。八屇十中全会公报指出:“……贯彻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