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针对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行业专业人才这一目标,通过对软件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总结了多年来产学合作的宝贵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满足软件行业标准和人才自身特点的人才需求分析,构建与软件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与构建方法,并建立了宏观模型。探讨了构建基于产学合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的方法,实现行业标准与教学体系的常态、长效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
天天 《中文信息》2003,(7):14-16
相比金融等行业来说,软件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国内软件业刚起步时,新崛起的软件公司求才若渴,大量的人才进入软件行业,但其中不乏没有充分了解行业环境与自身能力的盲目追捧者,造成了软件产业虚假的繁荣景象。随着国务院办公厅18号、47号文件的出台,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软件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泡沫减少了,行业稳定了,软件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与初期相比,也少了那么一点浮躁,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智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创新受到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方面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另一方面企业要寻求适合自身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物直击     
中国缺少优秀的软件人才是公认的事实,从软件人才结构层次上分析,无论是低端的软件编程人员还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都缺乏能挑大梁的人才,再进一步挖掘,能独立创业、独具慧眼,并在某个软件领域有一番作为的更是少之又少。恰恰如此,透视这类人才的成长经历对于每一个对软件行业踌躇满志的人来说裨益颇多。在与软件行业内的一些程序员聊天时,我们都能切实的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软件行业不仅成为一个国家发展重要的产业支撑,而且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技术依靠。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软件毕业生,但是并没有顺利地从事软件行业,必须经过入职培训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一项软件行业的问卷调查,归纳出结果。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来确保软件毕业生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PM 的概念有人说中国 IT 行业真正的优势在应用软件,而软件盗版和国外产品的冲击是国内软件生存发展的巨大阻力。我的观点是企业级的软件不存在盗版问题,因为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生存竞争的支柱,它不可能建立在盗版基础上的;其次国外产品的冲击可以看作是“鲶鱼效应”,借此反而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其实,国内软件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来源于内部。国内许多新兴软件企业坎坷不断,其本质原因是企业的早期快速成长掩盖了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方式是特定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产物,因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大力创新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其现实选择就是集成创新即在现实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基础上集成农业生产的技术要素、主体要素、设备要素、人才要素、产业及行业要素等等,实现技术集成、主体集成、设备集成、人才集成、产业及行业要素集成等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集成创新必须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和集成创新的农业载体以及相关部门的集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辉 《中文信息》2003,(6):12-14
本文将软件产业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进行比较,通过各自的特点引出了软件产业化进程中的不足,并参照传统行业工程化经验从软件度量、软件标准化和规范化、软件复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缔造“软件工厂”的产业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其在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1年对于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也是一个国内软件企业与国外软件巨擎相互博弈的非常时期,点击2001年软件行业领域的关键词,把握2001年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的脉搏,你会感觉出国内软件行业正在酝酿新的革命,正在发生新的裂变,正在孕育新的时代。搜索散落于一年内星星点点的软件行业的微妙信息,回顾发生在一年内的软件行业微观和宏观世界种种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印度软件外包业国际分工、发展模式及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外包业是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中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产业,中国和印度在软件外包领域既激烈竞争又相互渗透联合,两国在软件外包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由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软件外包业不应该简单学习并照搬印度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软件外包业应该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产业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建立上,要扩大在基础教育中增加对软件设计的教育内容。中国软件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内部运营管理能力,注重培养软件开发核心的、长远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赵峰 《中文信息》2022,(3):10-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感到人才缺乏的压力,档案行业也面临这种状况,为此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优化档案人才成长环境助力档案人才成长,就显得非常必要,管理创新,营造档案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体制创新,扩展档案人才进步的内部空间;进行政、产、学、研合作,实施新型的档案人才培养模式,档案行政部门在培养档案人才中...  相似文献   

12.
king 《中文信息》2003,(4):10-12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不易,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人们不断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总结、创新,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软件开发思想、方法、模式,在不同时期对软件开发起到指导作用,使得软件开发工作以更有效、更合理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方法、项目管理模式,是软件开发的灵魂,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进度、成本、计划与成败。针对软件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入先进的开发思想、方法、模式,顺应国际软件开发的大潮流,是软件行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从机制障碍、动力源泉、驱动机理等方面,分析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中心模式、区块模式、联盟模式,明确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定位、重点领域、保障措施。发展定位包括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服务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包括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筹划国家和地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校依托行业、适应社会,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研发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共同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以行业特色高校为例,探讨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公遂  利龚 《东岳论丛》2012,33(4):136-140
东道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反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东道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笔者选取软件服务业这一技术密集型行业,基于中印两国经验进行比较,同时运用心理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加以分析,试图为中国在软件服务业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的联动关系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最后为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3,(9):1-1
曾几何时,在人才市场炽手可热的计算机软件人才逐渐褪尽了身上的光环,和众多的其他专业人才相比,已经没有了更多的优越感。一场SARS肆虐,正碰上高校扩招生毕业离校的第一年,形势本已十分严峻的职场更是雪上加霜。而计算机软件人才由于超常规  相似文献   

17.
钟英娥 《南方论刊》2013,(5):20-21,19
软件外包作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印度软件外包走在全球前列,其主要收入来自欧美市场。印度软件外包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外包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然而,中国企业可以凭借"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有差异化的软件外包之路,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延伸特色生态链,大力拓展欧美市场。  相似文献   

18.
原始创新人才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供有利于原始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支持,构建包含人才创新生态、人才服务生态和人才文化生态三个维度的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算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基础研究人才的存量是影响我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构建充满活力的地方创新环境、创建稳定而富有吸引力的原始创新人才服务环境以及营造鼓励原始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计行业正在经历重大的行业转型时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与以往有所不同。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影响下高校教育面临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尚待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师资不足等问题,并从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课程结构,促成校企合作,优化教师团队,创办互联网会计师资方面提出了对会计教育现状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航空港发展的核心动力。郑州航空港现阶段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缺乏,对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视不够,人才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不大,人才软环境建设欠缺。实现航空港区创新驱动发展,要引进创新人才,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团队;要推进协同创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要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