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主要討論諧聲字研究中的理論起點問題,即諧聲字與主諧字的讀音關係問題。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分析了諧聲字的歷時性、地域性,並從异讀、《說文解字》諧聲關係中的總體反映、少數民族文字中諧聲字的情形、諧聲字的記詞功能等多個方面進行論證,進一步認爲:諧聲字和主諧字的音讀關係在造字時代可以音同,也可以音近。  相似文献   

2.
統計表明,《說文解字》中,重紐三等和重紐四等以同類自諧爲多。此外,重紐三等和二等諧聲的比例遠遠少於和普通三等諧聲的,有時比和四等諧聲的還少,這個事實不利於重紐三等上古有-rj-介音、二等有-r-介音的觀點。諧聲分析應該考慮層級,京聲字中,來母和見母的諧聲關係並不突出,應該當作例外。白一平"rj-假說"不符合諧聲事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上古漢語中"相"的音義配合和詞義發展:1.運用詩律、押韻和方言材料證明"相視"在中古存在平去兩讀,平聲用法是創新;2.分析由"察看"義滋生出"助"義的過程;3.通過世界語言平行的情况,推斷相互詞用法源自"幫助"。  相似文献   

4.
《併音連聲字學集要》(簡稱《集要》)是明代陶承學、毛曾所1的一部韻書。本文系統比較了《集要》與《洪武正韻》(簡稱《正韻》)聲母的反切,發現《集要》聲母的大體框架與《正韻》相同,《正韻》不收的《集要》字的注音主要來自《廣韻》、《集韻》傳統的韻書。《集要》中也流露出明代吳語的特徵,有全套的全濁聲母、知照合流、知照歸精、非敷合流、奉微合併、微母有文白兩讀、從邪不分、船禪不分、船禪日三母合併、匣喻合併、"鳥"讀端母等語音現象。  相似文献   

5.
<正>傳統"小學"以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爲基礎,以文字學、音韵學和訓詁學爲核心,以文獻考訂和解讀爲主要任務。本輯專刊文章大體上涵蓋了"小學"的各個方面,具體來說分成以下四個部份:字際關係與字詞關係是文字學領域的一個基本問题,這一主題本期共有五篇文章。其中,周艷紅、馬乾文從學理层面檢討了"异體字"的判定標準,提出在不影響其所記詞同一性的前提下,异體字應允許讀音或意義上存在差异。陶曲勇文則指出現有的許多文字編在同形字、假借字、同源字、同義換讀字等方面處  相似文献   

6.
天水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丹所以得復生者,吾犀武舍人"之"吾"字,理解爲第一人稱代詞"我",或者讀作"語",意爲告訴,皆不確,該字當讀作"悟"或者"牾",意爲遭逢、遇到。這句話的意思是"丹之所以能够死而復生,是因爲遇到了犀武的舍人"。与此相应,接下来的一段简文即是要詳細說明丹死而復生爲什麼與遇到犀武的舍人有關。故後文"犀武論其舍人尚命者,以丹未當死"應改讀作"犀武論,其舍人尚命者以丹未當死"。可見,在丹死而復生的事件中,犀武屬下的一位舍人即"其舍人尚命者"認爲"丹罪不當死"的意見,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欣 《现代交际》2012,(9):58-59
通过对《吕氏春秋》高诱注声训体例的研究,明确高诱注《吕氏春秋》音注体例的多样性、精确性;有助于古汉语同源词研究及上古声韵部构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敖"字的古文形体的考释及其谐声偏旁的分析,来探讨"敖"字的归部问题。只有通过对其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古文字形体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确定其上古音的归部问题,这对于我们研究上古谐声系统的古音分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語堂是我國早期爲數極少的語言學博士,其博士論文《Altchinesische Lautlehre》(古漢語音韻學)近來被發現與稍早的高本漢氏具有不同的出發點,其以古方音爲框架的語音發展史觀,雖然遜于操作性,但是更接近漢語發展的實際。本文結合林氏《語言學論叢》,簡單評述該論文的成果和價值。  相似文献   

10.
向筱路 《国学学刊》2023,(3):114-127+142
“降”是一个多音多义字,本文详细讨论了它在上古汉语时期的音义匹配及句法特征,认为读见母去声的“降”用在双宾式时指强制性地赐予,用在“于”字式时指普通的降予。“降”读见母去声时还可以指“在具有序列性的事物上降低”,大型古汉语辞书中应增设这个义项。先秦到两汉,“降”在韵文中基本上都只和平声字押韵,可能是因为当时能与“降”押韵的去声字较少。中古音义文献在注音时可能受押韵的影响,认为同调相押更加和谐,给某些韵脚字注隐性叶音,造成音义匹配的例外。  相似文献   

11.
學術創新需要懷疑的精神,宋明理學的興起以唐代經學懷疑之風爲先導,發展至宋代成爲"以己意解經"的潮流,然後引發了一場儒學的革命。一般認爲,唐初經學成果以孔穎達《五經正義》爲代表,特點是采取"疏不破注"的保守解經方式。實際上,從初唐開始,在禮學的實踐領域,還有另外一種與"疏不破注"截然相反的經學思路,即對以往禮學經傳的徹底懷疑和自由辯論。這種在政治實踐中産生的經學態度打破了對經典注疏的迷信,開啓了懷疑經傳、自我而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字編是一種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字形工具書,它反映了同一個字在一定時間、空間範圍內的字形演變系統。而現有的許多文字編對形義關係、字際關係未作具體分析,在同形字、假借字、同源字、同義换讀字等方面處理不當。産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既在於編纂者没有一套準確的判斷原則,也在於對文字編的性質還存在認識上的偏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經典釋文》對"繫"字二十條音注爲基本材料,對"繫"的音義關係進行分析,歸納其音義配合規律:讀見母音時爲動詞,"連綴"之義,且多特指爲以下綴上、以末連本;讀匣母音表示"帶子"和"世系"的意思,在《周易》"繫辭"中也念匣母。文章還簡單分析了"繫"、"係"、"系"三字的關係,結合出土材料指出傳世《經典釋文》中的歧誤,並對辭書的修訂提出了意見。  相似文献   

14.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和难点。字理教学是教师根据汉字构造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造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形、义、音的关系。当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考证汉字文化。教师在生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其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认知汉字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は、日本及び中国においてもっとも日本語学習者に使用される初級日本語教材を取り上げ、「会話の自然さ」から「レイアウトの濃さ」にかけて対照比較を行いながら、中国の使用率が高い日本語教材の欠点や不十分なところをあきらかにするものである。分析した結果、「会話の自然さ」「練習問題の量」「リスニング練習の量」に注目されている教材は『初級日本語げんきⅠ』と『みんなの日本語初級Ⅰ本冊』であることも明らかにした一方、中国の日本語教材は文法解説の部分が大量な字を使われ、非常に力を置かれる。さらに、会話の自然さと練習の部分はあまり注目されなく、無視されることが特徴的に現れた。  相似文献   

16.
文獻用例表明,"擲"字有"跳躍"用法。但從語言的角度講,"擲"這個詞没有"跳躍"義項。文獻用例中作"跳躍"講的"擲"字,都是"躑"字的混用或者誤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過分析"見"字的句法語義特點,重新整理上古漢語中"見"的音義關係。文中將讀見母的"見1"細分爲"視綫接觸到人、物或場景"(見清1)、"知道,覺得,預見"、"遇到,遭受"和"和……見面"(見清4)4個義項,通過用例說明"見清4"不含致使義。將讀匣母的"見"歸納爲"見2"和"見3"兩個詞,"見2"由"見清1"的被動用法變聲構詞而來,義爲"人或事物出現、顯露",其使動用法固定爲新義項"使……出現、顯露"。"見3"也由"見清1"引申而來,變聲以示尊卑,義爲"拜見",它的使動用法也固定爲新義項"使……拜見,引見"。文中指出了已有研究中的不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异文是研究語言文字學的重要材料。阮元《毛詩注疏校勘記》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詩經》异文,爲我們研究《詩經》字詞關係等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本文主要將阮元《毛詩注疏校勘記》中《詩經》同詞异文分爲四種類型;討論同詞异文形成的原因,認爲同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産生的主要原因在於語言的使用者對語言的書寫形式更精確、明晰、簡便地記録語言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明經》是元明之際儒學家劉基的經學代表作,它不僅具有科舉時文"範本"的工具理性意義,而且還有對《春秋》"微言大義"的合理詮釋,從而使之具有了價值理性意義。《春秋明經》所體現的春秋學內涵較爲豐富,既有對天人感應理論的發揮、由禮定名分的闡釋及"聖人惡兵"的儒學立場,還有對"屬辭比事"文法的强調,並揭示出了研讀《春秋》的方法是"以全經貫之"、反對"因一句以求義"的片面之舉。  相似文献   

20.
慧琳删補之《大般涅槃經》"音義"存在、脱、倒等種種文字問題,勘正這些謬失對深化慧琳音義的校勘及相關研究工作有積極意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