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於2015年6月初舉辦"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本期學刊輯會議部份論文為"川土文獻專刊",入選論文分為四組:古史與古文獻張春龍、張興國執筆的文章.簡要介绍益陽兔子山九號井出土簡牘的情况,揭示它們對建立益陽及臨近地區考古學文化系列所具有的獨特意義。李均明就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中關於"利"的話語展開論述.從思想史的角度探析、評判其與孔、孟及苟子"利益"觀的關係。邬文玲就  相似文献   

2.
清代大學者阮元主持編寫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與日本江户時代學者山井鼎撰、物觀補遺的《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均爲校勘學和經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之名著,後者乃前者之重要參校書目之一。但二者之關係究竟如何,學術界尚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禮記》爲中心,通過較爲詳細的對比和考辨,並選取《禮記》中《考文》所列出的十八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條目,與《校勘記》所校條目進行對比,然後得出如下結論:雖然《考文》乃《校勘記》之重要參校書目之一,並且後者對前者還多有補充、説明及匡正,但《校勘記》並未全面吸收《考文》之成果,同時也存在不少《校勘記》有誤而《考文》正確之處,因此《校勘記》並不能取代《考文》。《考文》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就校勘本身而言,其總體水平一般,令人拍案叫絶之處不多,略遜色于阮元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除了《考文》之外,日本學者還有不少與《十三經注疏》校勘有關的學術成果,中國學者應該注意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考辨趙厚均先生《袁枚集外書札十九通考釋》中第七通書札《與洪稚存書》關于何水部考釋的一處筆誤爲肇端,訂正信中何水部實係清季著名科舉家族靈石何氏的代表族人何道生而非何承燕,並對該信中所涉袁、何二人詩文交誼始末進行深入發覆與考述,進而引出袁枚關于性靈說的一則重要詩論材料,其標舉詩爲心聲,性情所得的詩學觀,對何道生産生了重要影響,在文學批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而本文正是試圖藉助對袁、何二人文字之交的勾稽來還原該詩論提出的具體歷史語境,以助于袁枚生平行迹與性靈詩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喪服變除》是西漢時戴德所撰關于不同類別的喪服制度和變服除喪儀節的著作,大約五代後晋至北宋之間亡佚。學界對戴德編《大戴禮記》研究較多,對其《喪服變除》關注不够。本文考述了《喪服變除》的撰寫與亡佚情况,對清代學者所1佚文進行校勘,並從賈公彥《儀禮疏》中考補出一條新佚文。在此基礎上,對佚文重新分類編排並標點,整理出了可靠的基礎文本。《喪服變除》是戴德"情文俱盡"禮學思想的最佳詮釋,是繼《儀禮·喪服》篇之後,關于喪服論述集中且較爲全面的著作。與《儀禮·喪服》篇相比,《喪服變除》佚文具備較高的創新價值,是研究喪服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相似文献   

5.
乾嘉學者段玉裁提出的"聲與義同原"是傳統詞源學中的一個著名論斷,但學界對它的理解尚存分歧。本文從分析段玉裁的音義觀出發,探討段玉裁對"右文說"的推闡,進而發掘"聲與義同原"的內涵,這將有助于我們深入認識詞語派生與文字孳乳的關係問題。  相似文献   

6.
稿約     
<正>《國學學刊》(季刊)以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宗旨,舉凡經史子集和新出國學資料的研究,都列為本刊的研究對象。一、本刊為學界提供討論平臺,尊重學術自由,提倡學術創新,鼓勵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有見解的學術研究;遵守學術規範,維護學術尊嚴,反對空洞不實的學風。嚴禁抄襲剽竊,作者文責自負。二、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應允許编者對原文進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請於來稿時說明。  相似文献   

7.
稿約     
<正>《國學學刊》(季刊)以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爲宗旨,舉凡經史子集和新出國學资料的研究,都列爲本刊的研究對象。一、本刊爲學界提供討論平臺,尊重學術自由,提倡學術創新,鼓勵言之有物、有理有據有見解的學術研究;遵守學術規範,维護學術尊嚴,反對空洞不實的學風。嚴禁抄襲剽竊,作者文責自負。二、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應允許編者對原文進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請於來稿時說明。對於所有來稿,本刊采用雙向匿名評審制度。三、來稿請注意以下稿件格式要求:  相似文献   

8.
學術創新需要懷疑的精神,宋明理學的興起以唐代經學懷疑之風爲先導,發展至宋代成爲"以己意解經"的潮流,然後引發了一場儒學的革命。一般認爲,唐初經學成果以孔穎達《五經正義》爲代表,特點是采取"疏不破注"的保守解經方式。實際上,從初唐開始,在禮學的實踐領域,還有另外一種與"疏不破注"截然相反的經學思路,即對以往禮學經傳的徹底懷疑和自由辯論。這種在政治實踐中産生的經學態度打破了對經典注疏的迷信,開啓了懷疑經傳、自我而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丹砂在古代主要用作顔料與染料,廣泛用于器服、宮室的裝飾與相關檔的書寫諸方面,其社會文化價值因此亦被突顯,很早就引起國家對它的有意管控。中國古代最早的本草學專書中,雖亦可考見對神仙長生的企慕,但由于神仙家以金銀入藥,發展起煉丹術之後,以金丹概念爲標誌,完全超越此前的草木藥系統而發展出金石丹藥系統,丹砂價值益顯。巴寡婦清因擅丹穴之利而得到貪戀神仙長生的秦始皇賞視寵重。相關清、太清、三清乃道家以及道教思想中極重要的概念。若巴寡婦名清與道教思想具有某種意義關聯的話,則必將引起對古代文化史及早期道教史的重新審視與解讀。  相似文献   

10.
<正>月刊16開120頁;單價15元;年價180元精選中國古代哲學及史料學、中國哲學的特點及方法論、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化及中西哲學的比較等研究成果;旨在探討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晋玄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中西會通的近代哲學及融突創新的現代哲學,辨析儒釋道三家在中國相互鬥争及融合發展的歷史,反映新世紀中國哲學的發展動向。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春秋學爲顯學,南渡之後士人雪耻復仇之念尤爲熾烈。本文通過宋代諸儒對《春秋》所載復仇六事的議論,剖析他們在"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仇在外不責逾國而討、復百世之仇、"仇者無時焉可與通"、乾時之戰是否復仇、臣可向君復仇等問題上的見解與看法,梳理出宋代春秋學復仇論的主要觀點和大體樣貌。  相似文献   

12.
《宋書·劉義慶傳》稱其"少善騎乘,及長以世路艱難,不復跨馬",《南史》中删去了"以世路艱難"之語。周一良認爲"世路艱難"所指的是宋文帝對大臣的猜疑所形成的凶險政治環境,《南史》因不解其意而誤删。本文認爲,《南史》的做法並非誤删,"世路艱難"的指涉對象無論是元嘉時期的整體政治環境,還是元嘉七、八年劉義康主政的局勢,或元嘉十六年前後文帝與劉義康兄弟反目時的中樞政局,都與《劉義慶傳》的其他事實存在矛盾,故而李延壽對《宋書》中的不實論斷進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明經》是元明之際儒學家劉基的經學代表作,它不僅具有科舉時文"範本"的工具理性意義,而且還有對《春秋》"微言大義"的合理詮釋,從而使之具有了價值理性意義。《春秋明經》所體現的春秋學內涵較爲豐富,既有對天人感應理論的發揮、由禮定名分的闡釋及"聖人惡兵"的儒學立場,還有對"屬辭比事"文法的强調,並揭示出了研讀《春秋》的方法是"以全經貫之"、反對"因一句以求義"的片面之舉。  相似文献   

14.
南宋時期,儒林學者5起,流派紛呈,而金華唐仲友所倡經制之學無疑是與朱氏理學、陸氏心學、呂氏文獻之學及陳亮、葉適事功之學等均异其趣,而有著自身特色的儒學,是其時諸多儒學流派中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綿州是歐陽修的出生地,綿州吏民爲了緬懷這位文學大家、文化巨匠,在綿州州署葺治一室,號曰六一堂。六一堂的始建時間,還可以再討論。六一堂在清代以來屢廢屢建。遺迹是凝固的歷史記憶,綿州吏民對六一堂的不斷維護與重建,寄托了人們見賢思齊、景賢尚友的深厚情懷。  相似文献   

16.
破體相參在宋代蔚爲風氣,以致深刻影響了宋代文學的面貌。宋代文學批評中的"活法"說與破體相參有著不易察覺的微妙關聯。本文發掘了宋代文獻中破體相參與"活法"論的"事實聯繫",揭示出兩者作爲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事物,在理念歸旨方面的共通性。在實踐層面,或許前者比後者範疇略小,破體往往表現爲諸多"活法"之一端。破體與"活法"說,都表現爲宋代文學在尊法度基礎上的新變化通,兩者都爲宋代文學的獨樹一幟和開拓新境,有所貢獻。  相似文献   

17.
我國小學史上有"凡從某聲多訓某"的古訓,它概括地指明了形聲字的聲旁與字義之間存在著"聲同(近)義通"的聯繫。文章以從"咅"得聲的五十個漢字爲主要對象,通過逐一考釋其字義、用例及衍化派生情况,分析了其共有聲旁"咅"與各自字義間的聯繫,結果顯示,凡從咅聲多含有違背、增加或分開義,這也說明"凡從某聲多訓某"確實是具有普適性的一條規律。  相似文献   

18.
"其"是古代漢語中一個用法比較複雜的虛詞。本文以《左傳》中的"其"爲研究對象,從"其"最常見的詞性——代詞入手,對古漢語虛詞專著中所未談及或有所誤解的一些用法進行探討分析,以期有所補正。  相似文献   

19.
關于吳兢的研究,向來以《貞觀政要》爲中心,而對其撰《唐書》、《唐春秋》之事往往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以其在開元十四年所上《請總成國史奏》爲切入點,探究吳兢私撰《唐書》、《唐春秋》的起始時間,並結合中宗至玄宗朝具體政治狀况,對《請總成國史奏》中某些微言進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漢的"長史",一般是按照《漠書·百官公卿表》的記錄,將它看作是邊郡專設掌領兵馬的武將,秩六百石,且位在郡丞之後。這一點與新見漠代簡牘文書所載略有差异。按照簡牘文書所示漠代公文格式,"長史"要比官秩是六百石的郡丞高一級,如果按照"鼓令册"明記的依據官秩擊鼓的方式,西漠"長史"極有可能是八百石。史書所言的六百石是受了漠成帝吏制改革的影響。此外,本文還針對簡牘文書中出現的與長史有關的幾個小問题進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