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学刊》2022,(1):136-137
一、"明代西域多语种文本与国内民族交流史研究" 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首席专家乌云毕力格. 该项目主要通过搜集和整理明代西域多语种文献,充分揭示历史上国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明代西域多语种文献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性的有蒙古文《十善法白史》、蒙汉合璧《俺答汗...  相似文献   

2.
总会想起     
张骞是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解除匈奴多年来对汉朝的威胁,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工作。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其中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并把西域作为向西汉进攻的据点和经济后盾。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历史的回顾;二、阿拉伯语对汉语及中国穆斯林语言的影响。一、历史的回顾阿拉伯语在我国的历史,是与我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据《汉书·张骞传》记载,早在二千多年  相似文献   

4.
公元8世纪时西域局势错综复杂,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不断受到来自吐蕃、大食、突骑施等政权的挑战,各政权之间为了争夺西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了反复的较量,除军事等手段外,和亲也成为各政权拉拢盟友或分化敌人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它不仅被唐王朝所运用,而且还被其他各少数民族政权广泛使用,在各大势力争夺西域的过程中,和亲显示了它特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历史、社会、文化、交际等有着深刻的联系。对于汉语言母语者而言,无论是英式英语、美式英语还是澳大利亚英语,都是一种建立在对应的历史文化基础的社会语言。本文拟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澳式英语的形成历史以及其词汇所承载的深刻的文化特质。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种语言的历史文化特质,语言学习者才能准确有效地实现使用这种英语交流的目的,从而更多地了解绚丽多彩的澳洲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6.
田敏 《现代交际》2012,(3):31-32
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英语语言史,是综合学习英语形成、发展和现状的课程,要深层次地学习知识点就要靠学生自主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课程与历史相关,历史思维的形成就尤为重要。在历史思维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很好地认知语言发展的历史线索,深入历史事件的学习,了解其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方联系通道——丝绸之路之后,中国人民对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地区已有所了解,称这个地区叫“条支”。这在司马迁的《史记》及以后的《汉书》、《后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城市》1989,(1)
新疆西部的喀什又名喀什噶尔,古称疏勒。这座城市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张骞通西域时向西汉政府首次报告这里的情形算起,也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在丝绸之路的文化史上,喀什是沟通东西方物质交流的国际性文化城市。正是这座边陲桥梁把  相似文献   

9.
南子  李奇渊 《伴侣(A版)》2010,(10):44-46
正西域的风很硬,寒冷刺骨。已经是阳春三月了,及目所见,仍是一望无际的、在瑟瑟的风中起伏的枯草。远处,一行汉室使者打扮的人出现在西域蛮荒的大漠视野中。骑马行走在最前  相似文献   

10.
旋旋 《城市》2005,(6):61-62
一座诞生独立的城市对每一位初到阿拉木图的人,好客的主人都会带你去参观独立广场,向你介绍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的丘陵地带,人口114万,面积190平方公里,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称  相似文献   

11.
汉朝杰出女子冯僚,通晓经史,精明多智。她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女外交家。她的出使,大大加强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对于后来(公元前60年)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和西域36国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都是不无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内容十分广博的集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等。语言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阿拉伯语比喻中喻体内容的角度对阿  相似文献   

13.
三、唐时的中阿文化交往(1)阿拉伯学者对中国的有关记载外国人对中国的报道,始于公元前2世纪到8世纪,正值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国力强盛引人注目。汉朝时,中国的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传中亚、西亚和南欧,汉武帝的威名播扬久远,“在昔与西域交往者汉为盛,故塞外诸国,徒闻有汉也。”希腊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文化符号,地名的形成又与特定的政治、地理、文化等因素有关,本文以五莲县于里镇的村名为特定考察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分析于里镇地名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从而为语言、地理、历史的相关研究提供材料,同时呼吁人们保护好地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是人类在特定环境里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累积,在群体中形成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并行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与其相应的文化.王德春说: "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邢晔 《职业》2009,(32)
一、消除性别歧视语言始于大学课堂 性别歧视正逐渐成为历史,语言教学也应顺应历史的发展.虽然无法改变语言符号本身,但其中的某些歧视现象终将成为特定阶段的某种社会文化渊源,使其不再呈现使用意义上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有文化性,这决定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我国西班牙语教学的历史较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将文化教学贯穿到语言教学之中。文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学校西班牙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传播科学技术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创造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对语言的研究,可以从历史上某个阶段开始,也可以超越历史时期和地理界限,从语言的产生、变化、发展等方面去论述。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各异,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各不相同,因而各种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习一种语言,入门阶段通常是从模仿发声和学说话开始,再借助于课本依次学习单音、复合音、音节、单词、词重音、短句和语调等。学习期间,除听取教员的讲解外,还必须阅读一些译文参考资料,以使了解这门语言的构词、组句等语法现象,从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并能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而地名的产生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的一种符号,遂昌的地名承载和记录着诸多丰富的信息,之中所蕴涵着的种种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遂昌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