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从大山走出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民族;瑶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她从世界进入大山,成为世界关注的学科。或许是大山的雄浑多姿,或许是瑶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与专家对古老而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兰溪·勾蓝瑶历史文化研究》的作者陈幼君女  相似文献   

2.
文熠 《民族论坛》2010,(12):22-24
7年前,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茫茫大山中,可以时常看到一个骑着摩托车,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的人走村串户给瑶族同胞们送去急需的药品。他,就是长沙双鹤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永州分公司江华销售部的蒋团平经理。他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个送医药品到乡镇、农村的人。他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苦心经营,艰苦创业,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医药配送王国”。  相似文献   

3.
魂系大山     
层层云雾锁深山,大山深处一草房。茅草盖的顶,茅草夹的墙,茅草钉的门。茅草丛中,住着一位膘悍的瑶民。他,51岁,黧黑的脸膛,油亮的肌肤。雨点沾不上他的身,刺芒扎不进他的手。他在这茫茫大山挖山造林已经十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小溪叮咚给他作伴,山鸟啁啾与他谈讲。他把一腔情爱献给了大山。这位被人赞誉为“当代愚公”的,就是共产党员,宁远县慕投乡大圹漯村瑶族农民冯桥仔。冯桥仔有两儿三女,都已长大成人。1980年他建了一栋五间堂新房,宽敞明亮,全家人男耕女织,辛勤劳作,仓里有谷,缸里有酒,一家人欢欢乐乐,亲亲热热,虽没有大鱼大肉下饭,却也是过着青菜白饭红光的田园生活。他妻子红红的脸上,时常堆着笑。儿女们扛着锄头回家,小溪里洗罢手脚,人还未进屋,清亮的歌声  相似文献   

4.
蒋文 《民族论坛》2012,(6):26-27
郑德宏,在千里瑶山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瑶族文化最坚决的传承者与守望者之一。在岁月的淘洗和沉淀中,他步步拾遗,用坚定而智慧的目光点亮了瑶族历史和文化尘封的美丽。  相似文献   

5.
莫胜  袁永兴 《民族论坛》2012,(23):26-30
<正>2012年11月29日,壬辰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在南岭山脉,湘西南边陲小县江永,天下瑶胞们正以其浓郁的瑶乡风情,古朴的民族文化,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吹着长唢呐,跳着长鼓舞,以行云流水般的神韵,撩拨着四海宾朋万般情愫。"中国瑶族盘王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海内外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民族祀典,由瑶族聚居的湘桂粤3省(区)12县(市、区)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1984年,国家  相似文献   

6.
方可  杨坚 《民族论坛》2013,(10):20-21
新宁县黄金、麻林瑶族乡所在地。原称八峒.是新宁县仅有的两个民族乡,位于县城西南部.有瑶族同胞两万多人,他们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从事女性研究的关系,我经常在湖南民族地区调查走访。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受儒学思想、传统礼教的束缚相对较少,湖南某些少数民族女性解放程度甚至要比非少数民族女性更令人乐观。比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岭东地区瑶族居住地域,有女儿为家族传人的习俗。当地流行儿子"嫁"出去,女儿为家族的传人。在瑶族婚姻习俗方面,大山区的瑶族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招郎"。所谓"招郎",就是男嫁女家,瑶族女子向来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低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没有女孩子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瑶族文化就是长鼓文化,要了解瑶族,必然要了解长鼓。瑶族长鼓外形朴实,或长或短、或新或旧,规格和形状并不相同,可是它却敲出了瑶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敲出了摇曳生姿的瑶族风情。行走在千里瑶山,随时可以感受到长鼓的无处不在。在娱乐和祭祀时,它是不可缺少的主打乐器;在喜庆和节日里,它是营造气氛的绝佳道具;它还可以是集合的号角、前进的号令或者房前屋后的装饰品……奔放的长鼓无时无刻不在鼓荡着我的生活,使我的心中升腾起浓浓的民族情感,促使我去追寻它的家园,追寻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9.
<正>在南岭北麓,潇水源头,湘、粤、桂三省(区)边界,有一方风景优美的瑶家圣土,她就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8万,有瑶、汉、壮等24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28.7万,占世界瑶族人口近十分之一,它以瑶族人口最多、居住地域最广、发展潜力最大而被誉为"神州瑶都"。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5次深入江华大瑶山,他曾说:"全世界最值得研究的两个民族,一个是犹太民族,另一个便是中国的瑶族。"  相似文献   

10.
正河路口,名不见经传,顶多是镶嵌在湘南莽莽大山中一颗小小的"明珠"。毗邻广西,相接贺州、桂林,当地人常笑说:"吃晚饭没?到阳朔艳遇去。"可见河路口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距离之近。河路口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姑婆山脚下一个小镇,由多个民族特色村落组成。江华有"神州瑶都"之誉称,在河路口这片1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生活着2.3万瑶族同胞。河路口是全县瑶族人口  相似文献   

11.
吴端 《民族论坛》2010,(11):28-29
<正>李恒良,一个宽厚率直的瑶族汉子,近20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播洒在了北湖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恒良就一直在民族地区从事与民族事业有关的工作,2005年任郴州市北湖区民宗局局长后,  相似文献   

12.
陵山逶迤磅礴,莽莽苍苍。共产党员李宗长,就是这座大山的儿子。大山,铸造了他浑厚遒劲的性格;大山,记载着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生。一1958年10月,李宗长出生在永顺县小溪乡大坪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做过31年老村支书,母亲在1978年5月一次扑救山火的事故中去世了。李宗长在大山哺育下长大成人,是严格的家教、古朴的民俗塑造了他正直、坚强的性格情操。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回家务农。因为头脑聪明,人又勤快,一年后被小溪乡食品站聘为站长。在那里,他干了5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食品站撤掉了,李宗长…  相似文献   

13.
莫胜  袁永兴 《民族论坛》2012,(12):26-30
2012年11月29日,壬辰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 在南岭山脉,湘西南边陲小县江永,天下瑶胞们正以其浓郁的瑶乡风情,古朴的民族文化,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吹着长唢呐,跳着长鼓舞,以行云流水般的神韵,撩拨着四海宾朋万般情愫。 "中国瑶族盘王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海内外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民族祀典,由瑶族聚居的湘桂粤3省(区)12县(市、区)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山的民族     
我们瑶族是世界上典型的耕猎型山地迁徙民族,有“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说法。瑶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无不与山相联。自秦、汉起,我们的先民就从长江中下游一带往南迁徙,沿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大瑶山、云开大山、十万大山、苗岭、九万大山、六韵山、哀牢山等大小山脉组成的条条艰难崎岖的“山之路”不断往南走,进入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云南等省区的广大山区。有的继续沿着绵亘的山路越过国界,进入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有的甚至远渡重洋到了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这些在国外的瑶胞约有60万人。由于山隔水阻和频繁的迁徙,历史上瑶族的自称和他称计337种之多,是中国各民族中自称、他称最多的民族。傍依群山的巨大胸怀,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也具有山一般的性  相似文献   

15.
在交通极端落后的传统社会,游离于居山瑶族之外的"他者"--投、壮族知识分子,不可能真实可靠地记录瑶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他们留下的史料不可避免地带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或者带有主流社会深深的偏见和制度性歧视,这不仅影响着主流社会对瑶族的认同,而且导致瑶族被封闭或自我封闭,扼杀了这一族群的创新活力;只有改变周边族群对瑶族偏见的传统意识,才能促发瑶族的创新动力,最终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6.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大化3个瑶族自治县和凌云、田东、东兰、风山、南丹、马山等十几个县境内。“布努”系自称,他称有背篓瑶、安定瑶、土瑶、番瑶等。据统计,1982年布努瑶总人口约40余万,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28%,是仅次于盘瑶的一大瑶族支系。布努瑶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边缘广西境内的石山地区,以耕山为业。对布努瑶的经济生活,学术界有关部  相似文献   

17.
桂江中游一个瑶族村落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浦县位于桂江中游流域,境内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南部的三河乡境内有一片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直抵金秀县境,是为大瑶山的延伸部分。三河乡是一个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瑶、壮多民族杂居乡。三河乡的瑶族,有的散居在以汉族人口为主的村落里,有的集中居住,形成瑶村,田厂村和冲口村就是两个瑶族聚居的村落,它们位于平原与山区交界之处,两村相连,没有明显的界限,村落在山腰,北边山脚下的平原是耕作区,南边村后是广阔的山地,IWe年有人口近700人。田厂村瑶族自称“尤棉”,他称则为“盘瑶”、“过山瑶”。上世纪中叶,因…  相似文献   

18.
盘瓠不是虚构人物符号,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于公元前2391年夏历五月初五,出生于今河南商丘.他从小就是个弃儿,是帝喾高辛氏将他抱养成人.盘瓠长大后与苗族和其他民族加入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他们活动的区域是豫东鲁西.公元前2376年,黄炎集团与蚩尤发生“涿鹿之战”,盘瓠15岁,脱离蚩尤集团,投入黄炎集团,参加了战争,并在战斗中斩杀畎夷之将,得到帝喾高辛氏的封赏,授爵赐婚.“涿鹿之战”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片孤林,困在荒凉、贫瘠的大山中。林子那浓重的绿,如同写在山中一个大大的“春”字。按时令,这里正是隆冬。夕阳最后一抹金辉照在大山脊梁上的他。这是一张古铜色的脸,迎着夕阳的一面闪着光辉,背对夕阳的那面则是如同远处大山一样的灰色。不用问,他便是我要找的陈沼鸾。老人73岁了,在这山上已16年,5600多个日夜。他既是场长、书记,又是守林员。这山中除了树就是他。他把树叫作“儿孙们”。老人背一支猎枪,那是赶野物用的。手里握一支三尺多长的茶树铜头大烟杆,爬山可以助步,烟瘾来了,林子里不能抽,吸几口空气过过干瘾。他唯一的伙伴,便是狗。狗,我是见过的。它有一身缎子似的皮毛,个头怕  相似文献   

20.
<正>江华是以瑶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县,有瑶、汉、壮、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0.6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8.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地域最广、聚居最集中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60年来,在江华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进程中,县委、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