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羌族咂酒的制作、使用及其功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咂酒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它不仅在羌族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更是羌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历史的寄托物、宗教礼仪的体现物、社会道德的承载物。咂酒的制作过程、使用咂酒的场合及其具体用途,无不触及羌族古老原始宗教的遗留,从而揭示了羌族咂酒的宗教、历史、文化、民俗意蕴,展示了羌族的世界观、人生观、民族精神以及社会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羌族剪纸是羌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鲜活载体,形象地反映了羌族民间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取向.羌族剪纸虽蕴涵着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却非常有限.本文以羌族剪纸艺术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一解读,为喜欢羌族文化艺术的读者提供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摘要]羌族文化生态系统在灾后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及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受到威胁与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环境的剧烈变迁,如何科学论证、设计其文化形态演化路径及类型成为羌族文化生态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从民族文化生态与形态基本概念和二者关系入手,结合灾后羌族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总结归纳出民族文化形态的四种演化路径,希冀为民族文化生态基础理论的完善和灾后羌族文化重构的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突发事件通常会对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巨大冲击与破坏,导致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危机后的长期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羌族音乐是羌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汶川大地震对羌族人口聚居区域的破坏也给羌族音乐这一文化形式带来了重创。在震后羌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文化游牧""感情漂移"和"文化夷平"是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对以羌族音乐为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一方面需要学界的积极引导和激励,让广大羌族民众产生自我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文化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发展民族经济,处理好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羌族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世代相承下来的与民族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医药文化宝贵财富。羌族医药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医药文化不仅创造和丰富了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承、弘扬羌族医药非物质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羌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羌族没有文字,但长期以来广为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是她丰富而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羌族先民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一、“浑沌”说的自然观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处处无不与自然界打交道,时时无不同自然界相联系。人们在生存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聪明的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即载入历史典籍之中。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县及绵阳专区的北川县。羌族多数居住在山区,从物质、生活条件看,不同程度地低于汉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由于生产发展比较缓慢,自然也就影响羌族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婚姻及其观念形态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羌族有他自己的特点。研究羌族婚姻历史的发展,对于羌族史的研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人祭祖认祖的族群寻根意识,在羌文化核心区茂县以“中国羌城”命名的建筑群中有鲜明体现。文章从祭祀先祖的羌城神庙中的元昊纪念大殿切入,立足笔者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田野走访,结合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若干事象,透视其中的族群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羌族及其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变和遗产保护——为羌族民间戏剧呼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民族的中国,羌族是跟华夏历史同样古老的民族之一。2008年,山崩地裂的5.12大地震恰恰就发生在羌人聚居的山高谷深的岷江上游地区,从汶川到北川,从茂县到理县,城市毁灭,村寨坍塌,碉楼开裂,文物损坏,艺人伤亡,给羌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空前浩劫,也大大加深了古老悠久的羌族文化的濒危度,从而把羌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这个大课题,倍加严峻地又刻不容缓地摆到了国人面前。文化人类学提醒我们,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戏剧文化,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理念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及情感。然而,由于种种缘故,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羌民族这份"地方性知识"关注不多也重视不够,以致多有不如意状况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羌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尤其对羌族的宗教、习俗、"释比"文化等做了详细的记叙和探讨,但对羌族民间信仰及其社会价值功能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和研究。本文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材料以及羌族民间神话、传说,祭祀礼仪活动等,对羌族民间信仰以及社会价值功能做些探讨,揭示古羌文化的基本原型,体现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最高原则,为羌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羌族青年诗人李孝俊、何健、余耀明诗作较为集中地代表了新时期羌族诗歌基本创作倾向与特色 ,通过本民族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生活题材 ,演绎其坎坷曲折的奋进历程 ,揭示羌人独特的心理素质与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以及深沉的反思意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风格朴实清新、热烈奔放 ,具有鲜明的羌山民族意蕴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3.
抢救和保护羌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文化保护必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目标下进行。大众传媒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更为高效和生动;而且,虽然传媒对羌族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强化了羌族的民族意识,但涉羌宣传具有的将民族文化符号化的倾向,又将羌族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觉知与其他民族对羌族的认知统一了起来,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往和团结。因此总的来说,传媒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扮演了重要且适当的角色。但是,传媒对旅游及相关产业推广的力度还需加大;应广泛应用羌语这一民族象征符号来包装民俗旅游和民俗手工业品,而对于羌语新闻和校园中的羌语宣传,则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羌族生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法 ,采用典型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获取原始数据 ,通过对羌族生育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认为现代文明进程中受经济发展、人口控制的影响 ,羌族生育文化在生育数量、生育质量、生育目的和意义方面都向着积极的方向嬗变 ,然而也出现了性别偏好、婚姻模式的逆向选择 ,羌族原始宗教中所蕴涵的现代生育文化理念受到严重挑战 ,国家法与羌族的习惯法、民族信仰形成了直接的冲突。最后 ,论文提出应从历史的视角与现实的基础为基点 ,构建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羌族现代生育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羌笛颂》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描述了有关民族解放的族群记忆。以金坦密、沙格甲为代表的羌族民众与以董永珍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构成了被拯救者一拯救者、拯救者一被拯救者的互补关系。而21世纪初拍摄的《尔玛的婚礼》却把民族解放经典叙事消融在族群个体生命体验之中,讲述了当下一位羌族女孩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全球化经济大潮对羌族文化的冲击和羌族人民对族群文化环境的忧虑与困惑。两部电影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的叙事嬗变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族群记忆和个体体验的不同向度上,同质异构或异质同构地展示出古老的羌民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民族习俗和族群情感。  相似文献   

16.
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民间刺绣与剪纸工艺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作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指出其在现代文化中提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近3年,阿坝州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区,也是我国羌族人口聚居的核心区,国家在灾后重建中抢救与保护羌族地区民族文化,专门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紧抓文化部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契机,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为研究核心,对阿坝羌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文化类型与藏回 汉族和谐共生的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共生,推动后灾后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羌族戏剧——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戏剧文化,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智慧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当羌笛、羌绣、羌年、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羊皮鼓舞等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时,应该加快释比戏、许家湾花灯戏等羌族民间戏剧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向上申报、争取抢救保护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个体种族文化身份、社群文化身份、民族国家身份、全球性文化身份是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四种基本构成。当代羌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多民族的边缘地域文化影响下,对多民族文化的欣赏与兼容的文化态度,在中华文明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的族群历史记忆抒写和对当代中华民族与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探寻。当代羌族文学创作较典型地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的认同、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族人民一代一代口传言授的经典,内容涉及战争、宗教、民族、文化、哲学、历史、伦理道德及医药等诸多方面,是了解羌族先民生产生活演变过程的百科全书.本文在介绍释比经典的八种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经典在历史、哲学、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