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它是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学,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何谓美育?蔡元培先生曾作过简洁明白的说明,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这样谈过:“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可见,美育的核心在于触发其情感、陶冶其心灵的情感教育。优秀的散文总是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现代社会教育中“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艺术教育,没有音乐的教育也是不完全的教育。 作为美教育教育中的“合唱”学科,更能体现美育的上述功能。那么,如何上好合唱课,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美育与素质教育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西方美学大师席勒曾明确了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他说素质教育是“有审美趣味和美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能力和精神能力的整体达到尽可能有的和谐”。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作为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尤其是应试教育的限制,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淡漠甚至忽视了语文美育,使原本带有人文性和弘扬个性的语文学科成了“误尽苍生”的众矢之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即语文教学必…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教学 ,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 ,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 ,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 ?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 ,凭借教材 ,挖掘美学的因素 ,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创造美的意境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亦是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一、凭借课文 ,挖掘美。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的文章教学通常指普通文章教学、专业文章教学和变体文章教学的统称。它既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正轨”,又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正宗”,还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正课”,可以说从古至今都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它必须在学科本体的关怀下建构,要立足于智育的“求真”、德育的“向善”、美育的“崇羡”;必须在受教者本位的关注下建构,要致力于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中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必须兼顾到美育,并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教育界的元老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事实的确如此,美可以辅德、美可以促智、美可以健体,这是被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过的。 1 什么是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  相似文献   

8.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和谐美张雄(娄底师专中文系)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我国的教育方针,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美育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 ,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语言文字训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现行《大纲》已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不仅切中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是当代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 ,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塑造灵魂 ,改善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 ,指导学生的言谈举止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语文美育的任务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氛围谈点粗浅的见解。一语文美育有自己特定的任务 ,它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美的因素 ,通过各种渠道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 ,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 ,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 ,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 ,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寓教于乐” ,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而情感在“乐”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显现 ,所以情感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情感是审美的中介因素 ,没有情感 ,就没有审美感受。语文教材是以语文为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 ,就总体作用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审美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有着不解之缘。教材美育资源支撑着美育,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着美育,美育是改革小语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贯彻小语课改新理念的体现,审美教学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加强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审美鉴赏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琴弦上就一定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美好乐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陈湘发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四育”的主张。当今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美育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它应当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领域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加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各国已愈来愈明显地注意到美育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审美教育是造就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教育方针,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可见,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又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基本的美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曾经为学校美育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一定义较客观地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美育与教育的关系,从而为考察学校美育的特征提供了两条互相联系的线索:就是说,美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越来越强调审美的重要性。有人说 ,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就看你的国民的审美素质的高低。我国的教育方针 ,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审美教育的引入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基本的美学知识 ,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抒情散文、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气势磅礴的议论文 ,离开了美学欣赏 ,放弃了情感教育 ,只盯字、词、句而…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教育目的的一个重大变化,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因此语文美育首先不但要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等近期的现实的教育目标,而且一定要有终极目的:形成审美人格,体验生命愉悦,追求美丽人生。其次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语文美育理念:让生命焕发出活力,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美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新修订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明确提出了中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此,笔者在本文里谈谈如下的几点看法:一、进一步提高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所说的美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播美,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美和理解美,正确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对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  相似文献   

19.
于漪老师说:“教育观念附着在教育者脑中,形成心理定势,有意识的或不完全有意识的指挥教学行为。在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它统帅语文教育的全局。”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性质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实践。因此,对语文性质观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中学语文新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对语文的性质作了科学的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这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把语文课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是始自今日。我国封建时代,无论启蒙读物还是较高程度的教学用书,都渗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新中国诞生后,国家教委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结合”,即要把基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者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