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起,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用工荒,尤其是春节后用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同样如此。新春伊始,许多地方又闹起了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连历来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对当前的就业总体形势作出了描述: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在这场或将持续下去的用工荒中,结构性用工短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权威数字透露中国不缺劳动力,一方面许多企业高喊招不到工。为什么进城务工者开始挑剔工作?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这个群体里,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哪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就去哪里,而且还要照顾家乡的农业生产,留守儿童也是农民工留在家里的重要原因;有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开始比父辈有了更多的关于人生方向和道路选择的思考,尝试着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此外,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转移过来的企业,吸收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6):10-10
“半截子城市化”导致中国用工荒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2月6日 春节过后,中国从南到北普遍出现用工短缺现象,很多内陆企业纷纷提高工资,同沿海地区争抢农民工。专家认为,目前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彻底,农民工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令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转移。本文以一个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这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数量、城镇类别选择、行业选择等等,发现跨省流动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从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向产业已有一定集聚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文章最后以广东省为案例,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的进入与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发现它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断。本文最后得出的政策含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工荒”是当前企业和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用工短缺”现象,从农民工角度,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国家政策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积极调整“国家城市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39):11-11
中国劳动力大省河南省,在每年向外大量输出劳动力的同时,自身企业却面临招不到工人的尴尬“用工荒”。为提高农民工到富士康工作的积极性,8月初,河南省政府决定,给新招收到富士康工作的工人每人每月200元的补贴,发放到今年年底。如果按照年底之前招满20万人用工量的话,到年底前,河南省需要为此支付的财政补贴达上亿元。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几年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全国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企业不断增多,产能不断扩大,导致各企用工需求明显增大,“用工难”的事实已从沿海地区扩至中西部地区。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企业招不到工人,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福利保障等一系列矛盾已日益显现,最终将影响全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缺工人!珠三角缺工人!春节刚过,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似乎在拉响新一轮用工警报:一边是堆积的订单让不少企业提前到初八初九开工,另一边却是人员短缺使得企业开工不足。这一轮用工荒,究竟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经过20多年的持续输出,是否正从过剩转向紧缺?用工荒释放出了哪些新信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失业,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和稳定收入来源的他们被迫返乡。农民工的回归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人才结构,他们创办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提高了农村非农经济的比重,有利于调整乡镇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返乡农民工创业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小组通过调查走访,实地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以期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力大省河南省,在每年向外大量输出劳动力的同时,自身企业却面临招不到工人的尴尬"用工荒"。为提高农民工到富士康工作的积极性,8月初,河南省政府决定,给新招收到富士康工作的工人每人每月200元的补贴,发放到今年年底。如果按照年底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现象,并且这种趋势进一步延伸到内地城市。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本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但现在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用工短缺。本文将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用工荒"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工已成为一个新的劳动力源泉。大量农民工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城务工,能够增加收入还能够为自身创造出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环境的机会。因此,农民工就业已经逐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年关将近,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出现民工"返乡潮".此间有评论认为,农民工返乡不是坏事,原因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农民工返乡有助于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缓解城市就业和其他社会矛盾;农民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中国粮食储备,增强中国在粮食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久违的订单回来了,闲置的机器转起来了,劳动力市场又开始红火了。与我国逐渐回暖的经济形势几乎同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加剧。报告显示,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天津等地企业的用工缺口在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浙江企业总需求与求职总人数相比缺口25万,天津滨海新区跑到四川省去招工一星期才招到1/4。  相似文献   

14.
外来劳动力对上虞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上虞着力建设滨江生态型中等城市的背景下,本地劳动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许多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用工缺口,影响了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视角分析上虞外来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吸引并留住外来劳动力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成为农民工。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逐步进入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原有低层次产业正逐步转移。大量劳动力从沿海相关产业中释放出来,开始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和破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有效办法。本文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重要意义、面临的困难和几点思考等角度,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要狠抓落实。温家宝说,失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之所以采取一揽子计划,加大财政投入,是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他说,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头两个月,在失业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大批农民工返乡,我们社会总体还是安定的。温家宝强调,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我讲过一句话,我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温家宝:政府将百倍重视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英菊  张磊 《决策探索》2011,(12):50-51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外省劳动力的返乡回流,广东省的服务型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加强基层工会“职工小家”建设,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集力,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企业做好经营、服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幸福企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于文平 《经营管理者》2013,(5X):274-274
几年来,鹤壁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且在转移就业的规模和质量上取得显著性的成效,在转移就业的地区性上实现了由外地到当地就地就近的转变,使广大农民工在务工挣钱的同时,又照顾了家庭,使我市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同时,又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