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学上,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一个由于价格机制失灵、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市场短缺问题。交通拥堵也是消费者使用城市交通设施而产生的一种负外部效应。交通拥堵同时又是公地悲剧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病"之一,是交通拥堵。从南到北,不堵的大城市寥若晨星。 2010年北京曾发生两次大拥堵,最厉害的一次,被称做"黑色星期五",从17点左右一直堵到20点之后,所有车辆仿佛全焊在马路上一般,  相似文献   

3.
姜爱林 《决策探索》2010,(19):75-76
收入差距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差距问题。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与义务教育等"主要招数"和措施进行调节,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京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也日渐凸显,近两年更是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本文在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整治交通拥堵的相关措施,提出了治理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承益 《决策探索》2010,(22):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胡总书记强调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笔者认为,这"四个注重"都很重要,第一个是关键。落实总书记"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求,要注意防止"四种倾向"。要防止思想不敏感,对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没引起足够重视的倾向人们的精力普遍集中在跟踪现象上,这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佩虹 《决策探索》2010,(24):34-35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挑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环境问题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他们当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战斗中。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忽视人类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在他们的哲学理论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论述,提出的"两次提升"、"两种尺度"、"两个和解"完全可以作为指导当今保护生态环境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前,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了从主管市长到普通百姓均感头疼之事。为了“治堵”,政府还鼓励市民献计献策。首都好多新闻媒体对首都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也在议论纷纷。对堵车耽误时间的上班族、有车族、出租汽车司机们均叫苦不迭。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因为堵车,北京一天的损失是4000万元,全年堵车直接损失60亿。由于道路严重堵车,北京人的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不少人心理备感压力,这笔损失更难计算。一个到处堵车、形同一座大停车场的城市,对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异化了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城市病"之一就是交通拥堵问题,它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流动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私家车的快速普及,公共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对郑州交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西方缓解交通拥堵的经验进行梳理,结合郑州市交通的实际情况,对郑州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一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员工培训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程序的问题,也是一个引起广泛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先探讨了什么是"图书馆员工培训",然后从图书馆员工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原则"和"需求"四个角度,将现有的研究加以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1.
刘奇 《决策探索》2014,(20):28-2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赋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逐步摆脱了"权力贫困"的尴尬,各项合法权益陆续得到保障。时至今日,本来不成问题的"经营方式选择权"却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成为事关农业成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要谈医学伦理学的"应该"问题,首先我们搞清楚医学道德要求和医学道德义务问题.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有什么义务去做什么?我们不能去做什么,我们做不做什么都可以等等这样的问题.我们作为社会上一个"人",做了什么能够对社会有益,我们应该去做.如果,我们作了某件事情之后,反而使社会更加糟糕,更加退步,那么,我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能去做,由此可见,我们坚决不做.这就是规范伦理学对我们的要求和认识,也是当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医学伦理学又是怎样要求和规范的呢?在关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研究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做会对人类有益?如何做符合人类现行社会道德要求?这是一个棘手复杂而又有十分重要的探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城市个性、城市魅力,实质上都是一个文化问题。没有文化的浸润和洗濯,城市不可能形成个性,形成特色,也不可能形成诱人的魅力,城市也"活"不起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这使得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拥堵问题成为了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基于不同的治理思路提出并实施了多项治理政策。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阐述了交通拥堵的形成,并建立了一个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不同治理措施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施加影响的过程,并对这些影响的结果做出了解释。该演化模型将出行者整体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公交偏好,另一类为私家车偏好,我们分析在不同的交通拥堵治理政策下,出行者选择不同出行模式的成本和收益,得到随政策变化的收益矩阵,并分析两类出行者在不同政策下的演化稳定策略。为了更为直观地对演化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最终发现惩罚和激励措施都能缓解交通拥堵,但在迅速性和持久性上,惩罚性措施比激励性措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韩钢 《领导文萃》2011,(12):57-6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华国锋的评价最权威的结论,可用"一正四负"来概括。"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就在其他欧洲城市寻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途径时,柏林的交通问题却并不突出,驾车驰骋在柏林的街道上,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在柏林,个人驾车实际上要比乘公共交通的速度快。也许,那些遭受交通拥堵之苦的大城市可以从柏林市受到一定的启发。柏林市交通政策秘书玛丽亚·克朗茨伯格说:“柏林的街道非常宽,因此不存在交通堵塞现象。当然了,柏林也有交通拥堵地段,不过与其他城市相比,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0年,让我们对由上海世博会引出的城市发展的话题高度关注,让我们期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现实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现代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及居民幸福指数下降等"城市病",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那么,什么样的城市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发展,才能避免愈来愈严重的"城市病"?这不仅是2010年留给我们的话题,更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亟须思考并解决的时代命题。而环境宜居城市发展模式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宜居城市,是环境宜人、居住舒适的城市,是市民生活得健康、方便、舒心的城市。政府应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积极创建环境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为市民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睡个安稳的觉,吃上放心蔬菜,在一个绿色环境中生活",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毅 《领导文萃》2009,(24):133-136
"官等级"高高在上的法权地位、它对"民等级"的绝对统治和无处不在的经济压迫,以及这种统治权力2000多年间的神圣不可触动,是几乎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就在其他欧洲城市寻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途径时,柏林的交通问题却并不突出,驾车驰骋在柏林的街道上,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在柏林,个人驾车实际上要比乘公共交通的速度快.也许,那些遭受交通拥堵之苦的大城市可以从柏林市受到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张衡 《办公室业务》2013,(10):53-54
"社区照顾"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西方国家针对当时住院式照顾服务所产生的许多问题而酝酿的一个新运动.本文认为借鉴英美的"社区照顾"理念与实践经验,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带给我国社会养老的巨大压力,在这一进程的完善过程中,政府应当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在其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的投入、制度建设),并动员包括市场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来参与,同时做好社会利益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