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全县人口约40余万,境内聚居着苗、弈、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18个,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1%。1994年底,全国有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2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占全国总人口的13.6%,其中少数民族7287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76.7%。另外还有1262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868.28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3%。  相似文献   

3.
青海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成份,总人口为518.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35.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51%。世居少数民族有 5个,其中藏族有 113.4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21.89%;回族82.34万,占 15.89%;土族 19.95万人,占3.85%;撒拉族9.58万人,占1.85%;蒙古族8.88万人,占1.71%。其它少数民族1.6万人,全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  相似文献   

4.
培育金融市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孙奕一、甘肃民族经济发展概况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省份,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共辖15个县,其中有2个自治县、1个县级市。另外还有肃北、肃南、阿克塞、天祝、张家川等5个民族自治县。这20个民族县,总面积1...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后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史料中所载的南方少数民族称呼与现存的中国古代民族官印中的民族称呼之间的关系,指出从这些官印上的民族称呼可以确知这些古代民族的存在,而这些民族官印是赐与少数民族领袖的,更证明汉六朝时期对南方少数民族实行着有效的统治,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期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八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自治地方有三个自治州和十一个自治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一半以上。怎样发展民族教育,这是人们关心的一件大事。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求教于专家学者。一、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苗、布依、侗、彝、水、回瑶、壮、仡佬、土家、满、自等46个少数民族。据抽样调查,1986年末全省总人口数为3025.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为952.5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1.48%。全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418个自治乡。  相似文献   

8.
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多民族聚居区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张家界市,贵州黔东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黔江地区共7个地州市接壤。总面积14,24万平方公里,7地州中除了湘西、恩施、黔东南是民族自治州外,张家界市4县(区)中有3县(区)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怀化地区12个县市中有5个民族自治县,黔江地区5个县市均为民族自治县,铜仁地区9县市中有4个民族自治县。计全边区62个县市中有49个民族自治县。边区聚居着汉、土家、苗、侗、瑶、布依、白等30余个民族,共2221.OS万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在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维护社会健康、参与民族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与地域特色、历史延续性与参与广泛性、较强的对抗性与浓郁的趣味性等特点,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树立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的政治文明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挖掘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对推进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我们青海省是个多民族省份。在这七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除了汉族以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哈萨克族等六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而居住的地区则达全省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这就不难看出,民族  相似文献   

11.
杨国成 《中华魂》2013,(16):43-45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风光秀美,资源丰富,被誉为"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有哈、汉、回、维、撒拉、藏、土等11个民族,是全国三个、全省唯一的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一、把经济建设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国家帮助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五、判断我们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异质多元的都市社会中,民族社团是促进政府与少数民族沟通的重要桥梁,是调节民族关系的最佳载体,是维护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工具.我国民族社团目前存在着独立性差、封闭性强、学术化、精英化趋向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社团的培育引导、管理沟通,社团自身也应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开放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从“三春杨柳”到“九夏芙蓉”,从《五朵金花》到《阿诗玛》。云南,一个美丽多情的地方。在这块总人口4287.9万的红土高原上,少数民族人口就达141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全省16个地州市、128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中,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97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占60.94%,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云南的美,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美,是历史人文的恢宏之美,是多民族的风情之美……求发展民族之花绽光芒唐玄宗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08,(18):80-80,F0003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全县现辖5个镇、9个乡、146个村(居委会),一个华侨经济管理区,总人口36.2万人。全县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聚居着壮、瑶、苗、水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龙胜各族自治县自从成立以来,积极促进自治县民族政治的良好发展,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业各方面全面推进,巩固了民族关系,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与政治参与积极性,在少数民族政治发展中取得一定进步。分析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民族政治发展途径和成就,对促进其他民族地区的民族政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黔江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辖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78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1%。所辖五县均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贫困县。“武陵峰万仞,突兀镇黔江”,长期以来,尽管已勘明了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交通不...  相似文献   

18.
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不仅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重地影响着东北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落实和完善民族社会政策,促进民族人口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有十个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苗、布依、侗、彝、回、仡佬、壮、水、瑶九个少数民族。据1980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二千七百七十六万六千七百一十八人,其中少数民族有六百六十九万四千九百四十九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1%,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全省九个地、州、市,除铜仁、遵义两地区少数民族分别占该区总人口的4.63%和0.66%外,其余的都在10%以上。因此,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不只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维护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利用甘肃省359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调查数据,从群体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四个维度对甘肃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弱化的趋势;民族认同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为此提出了加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提高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