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全部遗产中,诗歌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如果将他那七百余万字的著译喻为百川汇成的浩瀚大海,那么,小说和杂文便像奔腾不息的黄河和长江一样日夜向里倾注,而诗歌呢,则不过似一道时缓时急的涓流潺潺流入。所以会悬殊若此,鲁迅坦白地说道:“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成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深知鲁迅想法的许广平同志,亦曾明白地告诉我们:“迅师于古诗文,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说过:“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①。的确,诗歌不是鲁迅的主要斗争武器,他也并非以诗人名世,除散文诗集《野草》外,未曾刊行过诗歌专著。但是,鲁迅在写作大量战斗的杂文和小说的同时,偶尔也写诗。鲁迅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②“胡诌几句塞责”,当然是鲁迅的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鲁迅写旧诗的大概情况。许广平说,鲁迅对旧诗“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朋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晒笑”。③所以,鲁迅后期的旧体诗除见于杂文中的几首外,几乎全部是应人之请而作的。鲁迅一生创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生写过不少诗,居多的是旧诗,其次是新诗,但他曾自谦地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值得深思的是,鲁迅在声言“洗手不作”新诗之后,于一九三一年末到一九三二年初这一短短的时间里,在他主编的“左联”通俗刊物《十字街头》上,接连发  相似文献   

4.
鲁迅论诗     
鲁迅曾一再说他“不懂诗”,对诗“外行”。虽然他在青年时代就写过诗,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写过不少的诗,可是他后来却表白道: “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十出现,就洗手不作了。”①这自然是自谦之词。其实鲁迅一生所留下的几十首诗,不论新旧,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令仍为大家所传诵。以鲁迅的整个成就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中,他以自己不懈地求索、不息地战斗、不停地呐喊,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旧中国的一面镜子。鲁迅的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鲁迅是无心做诗人的,也从来不以诗人自居:“不得已而作”(《致杨霁云》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九日)。相对于他的小说、杂文的创作来说,诗歌数量为数不多,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为五十多首诗。但鲁迅的诗歌创作贯穿在他创作活动的始终,如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鲁…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呼唤和追求着美,并且为美而否定丑。我们注意到,鲁迅在为美而战斗,在对旧世界进行全面出击时,他总是以对人民的赤诚,用全力反对虚伪。反虚伪成为他终生战斗的一个重要方面。诚如秋白同志所说,因为“中国统治阶级特别善于虚伪”,所以“反虚伪的精神”,就成为“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的最主要的精神”,而“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先生对诗歌一向自称为“外行”,还说不喜欢作新诗,也不喜欢作古诗。其实他在这谦逊的态度之中,却隐藏着对诗歌高度的热爱:他从诗的创作到诗的理论,有着多面性的活动;特别是他的诗歌理论与批评,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构成部份,与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始终是面对现实。鲁迅先生的诗论与诗评,是他认识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一个方面。他不是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家,也不是自我陶醉的诗人。他的诗歌活动,也可说是整个文艺活动,是出自爱国主义的热情与改造世界的抱负,如他提到他最初论诗的意图:“‘介绍波兰诗人’,还在三十年前,始于我的摩罗诗力说。那时满清宰华,汉民受制,中国境遇,颇类波兰,读其诗歌,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一代文豪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鲁迅的诗歌,在国内外诗坛上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鲁迅诗歌是爱国主义的大 鲁迅虽然“出身于士大夫官僚家庭,但是由于母亲出身于农家,所以从小就和广大农民的‘野孩子’混在一起,”受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从而奠下了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一“重新认识鲁迅先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这样做,下一代人也会这样做的,何况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才开始这样做,客观上,为时已经过晚了。”这是一九八五年第八期《青海湖》《论鲁迅的剖作生涯》(以下简称(《生涯》,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该文)的结束语。为什么要“重新认识鲁迅”?据说,“长期以来,……没有人明确地说出过鲁迅先生的创作究竟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好”“坏”不分,“说”而不“明”,如此认识,能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鲁迅宣称“不喜欢”诗歌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他的诗歌趣味。指出他并非不喜欢诗,而是有其评价诗的独特标准。除了强调“真诚”与“深切”外,他的诗歌趣味还与其人生体验和所受的诗学熏陶有关。因此,他对新诗的评价也与众不同,只有殷夫与冯至两位诗人得到过他的高度评价,他喜欢殷夫,是因为他赞赏殷夫的真诚和以身殉道的勇气,赞赏他“摩罗诗人”的气质;而他欣赏冯至,则是因为冯至对“真与美”的体验,契合了他的生存体验与艺术趣味  相似文献   

11.
一、创作要有“文思” 据笔者对于鲁迅著作的有限的阅读所知,鲁迅并没有明确使用过“形象思维”这个概念和术语。但是,我们认为,鲁迅在实际上是主张形象思维的。他的小说和诗歌,就是形象思维的生动产物,他的创作体会和经验,就是说明形象思维的宝贵材料。 从鲁迅的创作经验中,我们可以分明地认识到: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本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的研究角度出发,诗歌阐释体系使得诗歌本体研究呈现出一种中心话语状态,而弱化了诗歌的前提和基础——诗语.所以,在失衡的诗歌研究体系中,如何寻找到合适的研究角度来平衡整个诗歌阐释体系是当下诗歌研究的关键.而陈仲义先生的新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的突出亮点是将失衡的话语研究“解放”为诗语研究;在价值坚守下做诗语细部的延展;展现了审美突破下的阐释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试论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郭沫若几乎是同时升起的两颗文学巨星。他们都是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两位巨星时,往往只论及鲁迅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作用和郭老对新诗发展的开拓功绩。这样说当然不能说不对,但却不够全面。其实,鲁迅对新诗发展,郭老对小说创作,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鲁迅自己就说过,他在新诗发轫时期,“也做了几首新诗”,“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与这种情况相类似,郭老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也起了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 他的作文,却没有……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他以为 非这样写不可,他就这样写,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写起来,于大家有益。 ——鲁迅 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它情节简单,描写不多,人物形象也是“速写”式的,并不丰满,但却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同时,如果不结合注释看,我们就不大容易理解作品所涉及的一些作者当时的社会问题,这又和读鲁迅杂文的情况类似。统观鲁迅一生的创作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前期偏重于小说创作,但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写了《离婚》以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一篇“一般的”小说,而杂文写作量却越来越增加。鲁迅在十八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但它从根本上歪曲和污蔑农民革命斗争,宣扬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美化和歌颂宋江这个投降派。《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四十多年前,鲁迅就曾十分深刻地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长期以来,对《水浒》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诗论,乃是他代表时代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只有结合鲁迅所处的特定时代,才能理解他的每一主张的重要意义。这些主张,对今天发展和繁荣诗歌创作,仍有着现实意义。一鲁迅主张诗人要成为关心时代斗争的“精神界之战士”,诗歌要成为促进社会改革的“新声”。鲁迅这一主张,最早是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出来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在今,内密既发。四邻竞集而迫拶,情状自不能无所变迁。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因无以争存于天下。第所以匡救之者,缪而失正,则虽日易故常,哭泣叫号之不已,于忧患又何补矣?”这是一个要求改革的时…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诗歌,是他在战斗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的光辉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六十余题鲁迅诗歌中,《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是一首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七律名篇.几十年来,传诵既多,注家纷起;又因理解不同,而各异其义.这原是“百家争鸣”的正常现象,无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同对待鲁迅的其它作品一样,在鲁迅诗歌研究中,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倾向,使鲁诗的原意受到不应有的曲解.就象茅盾同志所说的,“有些解释是先立‘假说’,然后在鲁迅日记、书简乃至同时的报刊文章中广求例证”,而背离诗歌的本意.看来,对《阻郁》一诗的某些歧解,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通过塑造宋江这个典型,歌颂投降派,歌颂投降哲学,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鲁迅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宋江是“奴才”;“不反对天子”——接受“招安”——替“国家”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就是宋江投降  相似文献   

19.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辰九十五周年和逝世四十周年之际,重读鲁迅的诗歌,深受教育和鼓舞。鲁迅的诗数量不多,影响却非常大。他的诗歌无情地揭露黑暗势力,热情地歌颂新生力量,是代表无产阶级飞向资产阶级的匕首和投枪。他的诗歌,曾唤起民众,成为向反动派宣战的檄文,成为革命者冲锋的号角。今天,我们在同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斗争的过程中,重新学习鲁迅诗歌,颇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同党内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勇气,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