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以辩证法为指导思想,都把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理论概括。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并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加以批判地改造和吸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辩证法思想。为克服曾在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哲学专著——《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代表作。它集中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创立了历史辩证法和军事辩证法,提出了一系列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是矛盾学说毛泽东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阐述,是以矛盾学说为核心的。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在理论形态上的表现,主要是关于矛盾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对立统一规律,指出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以及不断的斗争和最后的互相转变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变,来决定自然界  相似文献   

4.
论刘鹗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刘瑜中国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远比西方出现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光华初露。毛泽东对辩证法做了很大发展,他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辩证法》)。在春...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工作的思想;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确立了经济建设是革命战争支承点 (手段 )的思想;以辩证法观点为依据,确立了经济建设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思想。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的思想,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和发展现代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其活的灵魂 ,就是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和根本内涵 ,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是毛泽东对唯物论辩证法的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矛盾学说是毛泽东辩证法的核心和精华,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杰出贡献。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全面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其中对毛泽东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尤为突出。值此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和阐析邓小平“特色理论”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特别是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加深理解“特色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而更好地掌握和坚持“特色理论”,促进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与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 ,但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包括老子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相反相成的矛盾论、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和柔弱胜刚强的发展规律论。  相似文献   

9.
《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离不开对我国古代辩证法的继承和发挥。诸如关于“内因论”的思想、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想、关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思想、关于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思想、关于矛盾统一性的思想等。毛泽东的辩证法是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唯物辩证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珍贵的理论宝库。在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中,关于分析和综合的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把辩证法的宇宙观转变为认识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毛泽东同志对分析和综合这一逻辑问题的论述,不仅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而且也进一步发挥了辩证法、认识沦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理,具体地揭示了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就是辩证法,是辩证的逻辑方法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