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智者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堂商业管理课上,教授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手里有一个杯子,杯子下面有一个小洞,漏水。请同学们各显神通,拿出把杯子补好的办法,使之滴水不漏。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用其他办法解决杯子漏水问题。最有智慧的同学可以得到100美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智者     
蒋光宇 《领导文萃》2011,(9):101-102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堂商业管理课上,教授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我手里有一个杯子,杯子下面有一个小洞,漏水。请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补好杯子的办法,使之滴水不漏。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想出其他可以解决杯子漏水的问题。”随后,他又说:“事成之后,最智慧的人可以得到100美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3.
智若愚 《决策》2012,(1):59
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并予人以启发。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相似文献   

4.
大国崛起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11):38-42
有人说,中国人的大国梦是在现实的发展中一步步演变的: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的理想是摆脱西方的干预;日本侵华后,目标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国后我们曾有过一段理想主义的时期。现在中国的大国梦,则像北大牛军教授在发表于《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的,是以美国为参照,即希望和美国一样成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5.
有个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应聘的3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他们面试失败之后,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但他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原来是一张沾有油污的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你好,我是来应聘的。”董事长说:“很好,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年轻人很惊讶:“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前面3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似乎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  相似文献   

6.
谢韫 《领导文萃》2015,(7):32-36
<正>美国的亚太战略有一个致命的盲区,就是日本。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美国最不了解(但美国却自以为最了解)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政治的危险性从表面上看,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似乎"发明"了一套制约日本的办法,以至于日本资深外交官孙崎享感叹说:日本战败后的70年历史,就是日本政界、官僚体系、经济界、媒体界内的"对  相似文献   

7.
<正> 在商业P和L指的是盈(profit)和亏(loss),但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总经理玛丽·凯说:不过在我们这里,P和L指的却是人(people)人和爱(love)。 这家公司设在美国达拉斯,来宾走进总部大楼,首先看到的是放得比真人还大的公司全国销售主任的照片。这正是他们所要强调的:“我们是重视人才的公司。”  相似文献   

8.
3月2日,第21届华交会步入第二天。与首日略显冷清的场面不同,会场里开始出现大量拖着行李来来往往的外商。不不不,我只要工厂按照我们公司的设计来生产服装就行。来自美国的商人AlhazShiliwala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看中中国工厂较低的生产价格,但并不打算购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虚怀以待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芽”南隐意味深长地说。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进不去;心不满,才能有足够的装填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 百事可乐公司的董事长伟恩·卡勒威,最喜欢讲一个形容今日商场竞争之险恶的寓言故事,以娱访客。那个故事是说有甲乙两人到森林里作徒步旅行,当他们看到一只熊的踪影时,甲立刻停下来脱掉靴子,换上运动鞋,乙提醒他说:“你在干什么啊?你又跑不过熊。”甲回答道:“你说的不错,但我不必跑过熊,我只需跑得过你就行了。” 卡勒威每次讲完这个故事总是笑得乐呵呵的,而他也确实有资格笑得这样得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土生土长的卡勒威,现年五十八岁,他统辖了一个两百五十亿美元的企业王国,在饮料,速食和咸味零食这三个最不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畏难、甚至恐惧心理,学生觉得作文难是什么呢?主要是老师留下一个题目之后,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觉得很难找到素材,所以没办法,只好编,一编就落入了俗套.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鲜明的个性:写做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车上让座;写父母的爱,就是生病上医院;写老师,就是来家探病,替"我"补课;写到同学,就是关键时刻借给我学习用具或不会做题时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那么,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12.
三位富翁     
某一天,美国索丽零售公司的老板彭尼、英国力格珠宝公司的董事长大维、日本千代保险公司的经理桂木坐在一起吹牛,他们都是国际商界的佼佼者。彭尼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老鼠做我的“销售助理”。十多年前,彭尼的公司不景气,仓库里堆满了货物,害得彭尼天天去灭鼠。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为何不去利用老鼠来推销产品呢?很快,他的想法付诸实施。他找来一块胶合板,在上面凿了50个洞。洞边分别编上10%、20%、30%、40%的号码。胶合板旁面放了一些瓶子,瓶子里装着他从仓库里捕捉的活老鼠。当他把这些放到柜台上时,吸引了很多顾客来看热闹。彭尼对围观…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做“富不过三代”。意思是说,一个家庭到了第三代人就不知道第一代人创业时的艰难,因而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出的多,进的少,一个家庭自然就衰败了。这仅仅是原因之一,若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还有一个管理机制的问题,一个家庭,到了第三代,家大业大,管理跟不上,就会出问题。我在1992年就在公司中层干部会上号召读一读《红楼梦》,目的是叫大家不要象荣  相似文献   

14.
戴旭 《领导文萃》2012,(14):98-100
前不久我曾参加了一个论坛,举办方当时邀请了60多人,号称是中国战略界的精英,那天我本该在下午发言,但听了他们上午的发言,我忍不住就把话筒抢过来了。几乎所有人都在讲,我们的GDP已是世界第三,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说我们再忍10年,就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GDP大国,到那时,我们中国说话就算数,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我说:"这个  相似文献   

15.
<正>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不同品牌的啤酒分别倒在几只相同的杯子里,请各品牌的忠诚者们一一品尝,结果很少有人能准确地鉴别出他们所喜爱的品牌。这说明品牌具有一种心理上的作用。而实施品牌策略,是赢得顾客品牌忠诚,赢得市场、产品畅销百年,长盛不衰的关键。研究品牌策略,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成为不甘被市场经济大潮淘汰的企业一个实用而紧迫的课题。 一、品牌经理策略 品牌经理,是美国宝碱公司在1931年提出的,他们在1926年销售佳美香皂,这是和象牙香皂相竞争的。麦克爱尔洛埃负责佳美香皂的销售工作,但销路不广。按照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7,(12):86-86
俄罗斯男人普京对布莱尔说:俄罗斯男人在办公室聚在一起时,他们谈的都是女人;当他们出了办公室和女人在一起时,他们谈的都是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物素描     
商学院的一位教授穿着溜冰鞋走进教室,准备用这个实例来给学生讲解新产品的产销。朋友说:“这个主意的确不错,可是万一你跌倒了,同学们就会哄堂大笑,到时你可怎么收场?”教授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我可以随机应变,如果不跌倒,我就讲‘新产品销售’;如果跌倒了,就讲‘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郎成平 《经理人》2009,(1):58-59
最近不断有人和我聊天,他们认为中国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相信这一次扛不过。我说1997年金融危机算什么,是发源于泰国、印尼这样的国家的问题,不能和发源于美国的比啊!这次金融海啸是百倍、千倍的冲击,而且会恶化,已经波及到学生贷款、信用卡贷款,你还不紧张吗?  相似文献   

19.
<正> 1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等集中反映出一事实:世界经济体系在世纪末发生了问题。历经2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不少方面已经与全球接轨,如果世界经济动荡不止,势必给我国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过,数月来的事态发展表明,90年代与本世纪初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已有很大区别,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能力大有改善,并且对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  相似文献   

20.
鬼子真鬼     
<正> 日本“三菱”在中国消费者的一片谴责声中,像屁股下着了火,再也不敢四平八稳坐在公司的大楼里把中国人当成泡泡糖想嚼就嚼想吐就吐了。于是,“三菱”来了一群白领,直奔“中国消协”。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准官方机构,以为只要说软了中国官员的耳朵,就可以把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和愤怒一网打尽。 此前,“三菱”对中国消费者的投诉不理不睬搪塞敷衍,欺中国法律没有“汽车招回”的条款,就壮了胆子玩起奸商的把戏。当中国官员提醒他们《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