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高效微生物(HM)为处理手段,辅以常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即SBR工艺),构建HM-SBR反应器,重点考察该反应器的污泥培养与驯化过程,以及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性能与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HM-SBR反应器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CODcr去除率平均增幅达6.2%,显著高于普通SBR组,且培养驯化稳定期较对普通组提前一天出现;在进水负荷较高情况下,HM-SBR和普通SBR组分别以五种不同的模式运行,HM-SBR组以模式Ⅲ运行方式较佳,两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215~286°C、3.1~8.2 M Pa条件下乙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 S)和气相色谱(GC)对液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分别通过红外(IR)和气相色谱对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C在超临界乙醇中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反应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C在乙醇溶液中的降解可分为3个区域:超临界区、非超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在超临界区中,PC可实现完全降解,其主要单体双酚A(BPA)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收率分别为92.26%和88.92%。在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89.73 kJ/m o l;在非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21.02 kJ/m o l。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的常见原因;SBR工艺中污泥膨胀的原因以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卷贝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物的群体组成是决定生物处理系统降解污染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利用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微型动物——卷贝进行活性污泥减量的应用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醌指纹法分析了活性污泥被卷贝摄食前后的微生物的群体组成.结果表明,在500 ind/m3~5000 ind/m3密度范围内活性污泥中卷贝的存在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种的均匀性没有明显影响,从而为生物法减量活性污泥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真空抽滤法制备石墨烯复合薄膜修饰碳片电极,用其制作的MFC来处理模拟酸性重金属矿井废水,并与纯碳片电极的MFC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修饰的MFC稳定输出电压可达288 m V左右,比不修饰的提高了78.88%;阳极COD最大降解速率为260.99mg/(L·d),COD去除率比未修饰的提高了20.93%;阴极硫酸根平均降解速率为58.28 mg/(L·d),比修饰前提高了37.94%;一个周期后阴极出水p H值为7.28;对重金属去除明显高于修饰前的处理效果,总体去除速率高达1.894 9 kg/m3·d-1。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酸性矿井废水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滨海盐渍土的高盐碱特性使得植物定植和生长均受到影响,滨海植被极易退化.在上海浦东盐渍土开展不同比例熟化污泥施用改土试验,并通过定期测定种植的常见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参数,反映污泥施用效应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熟化污泥施用盐渍土可提升绿化植物的光合效率.污泥施用综合效果不仅与施用浓度相关,且与植物生长特性有关,同时污泥施用效果持续时间与施用浓度存在正相关.(2)植物种植早期污泥施用可能造成轻度胁迫效应,而夹竹桃、海桐等适应性较强植物早期施用较低浓度(质量比5%以下)污泥即表现净光合速率提升效应;在植物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后,大部分植物中低比例(质量比2.5%和5.0%)污泥施用的提升效应更显著;在施用污泥500天左右中低浓度施用比例效应显著下降,此时高浓度(7.5%)施用组仍存在提升效应.建议污泥施用应以低浓度多次施用方法进行.(3)在较长时间尺度上植物自身适应性是决定污泥施用后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导因素,而不同污泥施用量的影响作用在短时效应上较显著.建议在污泥资源化用于滨海盐渍土改良过程中,以5%及以下熟化污泥的中等施用比例为主.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不同浓度氯化聚丙烯(CPP)甲苯溶液超声降解的分子量,并用数据拟合法求出了聚合物超声降解极限分子量。由于常用的超声降解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拟合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准确建立CPP在甲苯溶液中的超声降解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动力学方程式:1Mt-Mlim-M0-1Mlim=kt。它能准确地描述CPP超声降解过程。用该方程拟合的聚合物超声降解数据,效果比文献提供的方程好。在超声降解过程中,随CPP浓度的增大极限分子量增大而降解速率常数则减小。  相似文献   

8.
用热重分析法(TGA)探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热降解的动力学,揭示了PBT的热稳定性、热解反应级数和热解活化能。以高纯度氮气为载气,在不同载气流量、不同升温速率下对PBT进行降解,通过失重曲线和微商曲线分析其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PBT作为工程塑料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N2中降解过程为一阶失重,流量对降解几乎没有影响;增大升温速率,分解的起始温度、失重平衡温度和最大失重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PBT的热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降解前期,即失重率在25%~50%之前,可视为零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261.3 kJ/m o l,降解反应的中后期直至完全降解,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186.7 kJ/m o l。升温速率对两段降解的温度区间划分有影响,随着升温速率增加,零级反应温度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针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到污水处理的脱氮上,对污水中氨氮与硝酸氮浓度实施多变量预测控制。通过对国际水质协会活性污泥1号模型(A SM 1)的闭环计算机仿真表明,应用该算法可实现对污水中氮含量浓度的有效控制,减小系统输出的波动,稳定最终输出。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膨胀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泥膨胀产生的内在因素着手,分析发生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并针对污泥膨胀的不同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造纸污泥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综合分析仪对造纸污泥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解和催化热解,研究了造纸污泥的热解、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为815.3℃时的一7.89%/mln,同时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在这个温度段只有一个明显失重峰.催化剂对污泥热解的影响主要在中高温度段,催化剂对污泥热解活化能影响的大小排序如下:Mn02〉A1203〉MgO〉Fe203〉CuO〉CaO.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铁酸盐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以试验的方式研究了高效净水剂高铁酸盐对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的脱色效果,考察了紫外光照射、高铁酸钠浓度、pH值、添加剂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样浓度为50mg/L,高铁酸盐含量10mg/L,NaHCO3浓度0.01mol/L,在中性条件下处理30min,脱色率可以达到94%左右.紫外光照射能有效提高染料的脱色速率;相同条件下脱色率可达97%以上,表明紫外光和高铁酸盐联合使用对染料的降解速率大大提高,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乳酪等富含乳酸菌的天然物质中分离纯化乳酸菌,以COD及除臭效果为主要指标进行筛选,得到来源于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的4种乳酸菌。水解实验表明,4种菌对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都没有明显的降解作用。1、2和4号菌对污泥C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除臭实验表明筛选出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所筛选出的乳酸菌可用于制备污泥好氧发酵的复合菌剂。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后处理能力为16×10^4m^3/d,城市生活污水经格栅、沉砂池后进入原有的2座初沉池进行一级处理,其中:4×10^4m^3/d的城市生活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直接排放,6×10^4m^3/d经普通活性污泥法(中负荷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其余6×10^4m^3/d经A^2O工艺与过滤工艺处理后回用,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优化运行参数,在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编制调试计划和细则,采用空池调试、小水量清水调试、污水调试及污泥培养,进而进行系统调试,实现了处理水达标的要求,对如此多目标复杂处理系统的词试水国内首次,对丰富城市污水处理理论、指导污水厂运行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13)C核磁共振法研究了酚酞/双酚T型聚芳醚砜共聚物((PP/Bis-T)PES)的序列结构,分析了将双酚T单元引入酚酞型聚芳醚砜(PES-C)聚合物分子中对其酚酞单元的核磁共振谱的影响,并证实了(PP/BiS-T)PES属于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从南充炼油厂生化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编号为S1,S2,菌种初步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由正交实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S1温度30℃,pH值7,纱布层数6层;S2温度25℃,pH值7.2,纱布层数4层.研究发现混合培养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学校洗浴废水的工程实例,该工艺对洗浴废水中COD、BOD、SS及LAS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出水用于学生公寓冲厕,其水质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该法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考察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处理效果、膜污染和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很低的有机负荷(MLSS可承受的TOC负荷为0.014 kg/(kg.d))下有机物去除率大于60%,NH4 -N去除率大于95%,浊度去除率约为92%,可维持30 d左右.平行实验显示,投加PAC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而对NH4 -N和浊度的去除无显著影响;投加PAC能有效减缓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使膜污染缓慢发展阶段的历时时间延长了一倍多,并使膜过滤污泥的凝胶极化阻力和总阻力分别减小40.5%和17.4%;另外投加PAC改变了污泥特性,是使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覆膜处理与行距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试材,设置3种覆盖方式(A1:全覆膜;A2:膜际;A3:不覆膜)与2种行距水平(等行距50 cm、宽窄行60/40 cm)互作栽培,以不覆膜为对照,共设置A1B1(T1)、A1B2(T2)、A2B1(T3)、A2B2-1(T4)、A2B2-2(T5)、A3B1(CK1)和A3B2(CK2) 7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覆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光合能力和产量。其中,A2B1(T3)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最高,分别为23.38μmol·m-2·s-1、0.17 mol H2O·m-2·s-1,和133.07μmol·mol-1,A1B2(T2)处理蒸腾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助Fenton氧化法处理对氨基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光强、Fenton试剂的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450W高压汞灯照射以及较强太阳光照射的条件均可以明显加快Fenton法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溶液的过程.Fe^2+(2.5g/L)投加量为1.0mL,H2O2(6%)投加量为1.0mL,初始pH值为4,太阳光照射下降解对氨基苯酚时效果较好,反应40min后降解率高达99%;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