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冀德荣 《唐都学刊》2002,18(3):111-113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它的系统观、内省观、中道观、德治观及其传承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继承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 ,对于提倡以德治国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道德教育创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给传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不合理的内容与方法 ,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泛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按照体现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完整性、强化学生的主体自觉、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创新道德教育方法载体等要求,甘肃农业大学采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以编演道德小品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传播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礼仪教育等措施,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实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孙峰 《唐都学刊》2003,19(2):61-65
当代道德教育要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理论和实践应不断适应性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当今开放性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和塑造具有高尚道德理想和信念即道德人格完善的人。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建构和创新是中国 2 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道德教育建构与创新的现实基础是走出道德困境 ,重塑人的精神 ,实现德性的复归。同时道德教育的建构与创新应遵循几个方面 :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其基本思想体现在 :树立创新道德教育观念 ;建构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 ;注重独立性和开放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采取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 ;建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融合的道德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人文精神、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人的道德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银红 《学术交流》2005,20(11):24-26
市场经济使人的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而倍受关注。在其中,人的道德主体性既能够使道德主体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完善意识,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关于在道德教育中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机制,应从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始,激发主体自主意识,优化隐蔽性道德教育,并把强调主体能力的发掘与培养作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构高校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广平 《社科纵横》2003,18(1):74-75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理性的认识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建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评价体系 ,关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 ,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的变化。德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道德观念的变迁引起道德教育滞后的表现以及道德教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姬兴涛 《社科纵横》2013,(7):109-112
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面临着道德评价多元、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失语和道德监督机制弱化等诸多道德困境,因此,当前道德文化的建构应注重挖掘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合理构筑道德文化的层次体系,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从而化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道德教育改革兼顾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立场,在维护传统价值与群体利益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个体的尊重,保护个人的发展,确立了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道德教育目标,凸显具有健全人格教育的道德教育内容,彰显多样性与社会性特征的道德教育方式与途径,使其道德教育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们的道德教育体系:明确基于爱国主义的道德教育目标;诉诸现代化的道德教育内容;采取感受性、参与性、强制性、综合性的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既要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健康的享受生活.因此,回归生活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向与形态重构.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连,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传统的道德原则、规范、观念、道德追求等过去被视作德性的东西,或多或少地遭到挑战,在道德危机的表象的背后,昭示着人们对本能态度的自然回归,昭示着生活方式的平权化,道德关怀的感性亿,"卡里斯马"人格的内化,道德灌输向道德教育的回归.我们应透过道德危机的表象积极构建一个合乎现代世界潮流的道德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昌和 《唐都学刊》2004,20(5):80-8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平衡是其形成的前提条件;主体素质的差别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狠抓科技和教育,加快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开放和发展垄断性服务产业,正确运用税收的调节功能,建立城乡社会扶持救济基金网络,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等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仍然以谋求利润最大化为内在动力,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则要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保持一致。本文在阐明市场对伦理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完全受计划方式调节的国有企业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经过 2 0年的改革 ,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地实现脱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其重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伦理上的基本取向的偏执。因此 ,要实现国企改革的成功 ,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伦理观的冲突与转换问题 ,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秩序建设的基本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红  于永成 《唐都学刊》2004,20(1):98-100
当代中国社会能否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固然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整个社会生活 ,就伦理道德而言 ,面临着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伦理秩序之任务。鉴于此 ,应从规范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基本维度入手 ,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秩序建设 ,使二者健康互动并形成一个动态的伦理秩序建设系统 ,从而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较低,加上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以及加入WTO等原因,政府在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承担着组织者和服务者双重角色.借鉴世界各国政府的成功做法,重在发挥政府支持、规范、协调、服务四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调的原因,认为其原因主要包括道德本身“知易行难”属性,学校和家庭教育体系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因此,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而帮助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经济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颖 《学术交流》2004,(8):111-114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道德自律的新型网络伦理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相冲突。而传统伦理文化可节约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成本,增强经济交易所必须的信任感。只有把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和网络经济的伦理内涵相结合,才能建构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俄经济转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 ,原苏联选择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取向和目标的激进式改革模式 ,而中国选择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市场经济体制置换计划经济体制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两国改革的初始条件不同 ,转轨的取向、目标和模式、进程也不同 ,因而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