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关系还有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情况和方面。因此,在二者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合。那么,以什么为标志去衡量和测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呢?过去一般概括地表述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要看它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促进作用大小。”毫无疑问,这一概述,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表述过于空泛、抽象和简单化。因而,一、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它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但是不能就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它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而这两方面又不是平列的,前者更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的问题。一从一般经济规律来看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它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服从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且还服从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例如,在单一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规律。所以,各个社会形态不仅以自己特有的规律互相分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弄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过渡,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合乎这一规律的发展过程。为要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就需要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先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学界,蒋学摸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蒋本)、南方十六所大学协作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简称南本)和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简称宋本)电大教材颇有影响。较之以往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理论分析上都有所创新。但是,对其中有些基本理论的表述,我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商榷。一、社会生产力是不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来研究生产关系。而必须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是不言自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宏 《理论界》2006,(3):225-227
“三农”问题不是泛指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而是存在小农经济残余和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真正形成是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摩擦因素造成的,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还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规律为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抉择的依据的,主要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规律:自然规律、生产力规律、生产关系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上层建筑领域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平心同志遗著《论生产力问题》,最近已经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平心同志所写一系列论述生产力性质文章的结集。在这本结集编辑之前,我重读了平心同志这些既富于战斗气息又具有深刻研究的学术论文。我老是在想,倘使他所提倡的生产力性质的研究得到尊重和采纳,也许在社会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上会有点裨益。平心同志这些文章,是在1959年和1960年之间陆续发表的。这个时期无论在生产关系方面或是生产力方面,都不顾客观可能,任意冒进。而在经济理论上所着眼的就只是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在阻碍或推动生产力发展上的巨大作用,甚至是唯一作用;生产力则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对于生产力本身的性质以及它还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更是完全没有想到,好象  相似文献   

8.
<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般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并认为这一规律概括了二者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有一种意见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知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坚持唯物辩证法,把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任何问题,人们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去进行研究。现在如果深入到生产方式的内部,把生产力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考察,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时,仍然只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去看问题,用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代替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否认生产力的发展有其  相似文献   

10.
<正>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笔者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是系统的适应。系统适应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系统整体相适应;生产关系系统整体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何适应?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系统适应论的提出,是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索。一、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系统整体相适应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以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要素论”,两要素或三要素。生产关系的确立仅仅是以某一生产力要素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说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讨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一个主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是对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类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如何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熊映梧同志在1980年提出“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之后,引起了争论。去年他又重申这一主张。我认为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一、政治经济学只能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不能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熊同志说:“政治经济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诚如许多同志指出的,是关系到这门科学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我认为争论的焦点,不是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而是要不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几乎所有主张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同志,都没有说不要研究生产力。以生产关系为对象,也决不如熊同志所说的把生产力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外。因为  相似文献   

13.
自从平心先生提出了生产力二重性問題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有的贊同,有的反对,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結論。他在“四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中,提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見,他说: “不但有好多同志来信或口头同意我的見解,就报刊上刊載有关生产力问题討論的文章来看,也并非没有人同意我的論点的。例如在我发表了‘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之后,齐蓀同志在《文汇报》一篇短文中就采取了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与物质技术属性的論点(他的解釋同我略有出入)。”因此,不能不把我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意見,加以更詳細的说明,請同志們批評指教。首先,我把在《文汇报》发表一篇“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嗎”短文的原委說明一下。当时写那篇短文的原因,是解答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問題的中心,在于有人誤認为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因而产生了美国和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彼此相差不大为何生产关系各有不同的疑問,于是根据本人不成熟的意見,写了那样一篇文章。在那个时候,根本未曾留意到平心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曾对生产力理论做过大量论述 ,尤其是结合中国实际 ,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中国一切政党必须用生产力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其是否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要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切问题的依据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考察和研究毛泽东的这些生产力思想 ,有助于我们今天加深理解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矛盾论》中有段话:“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简称“当”字原理)。有人对那段话的理解往往各取所需,随意解说。其实毛泽东同志不是在专门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是最基本的矛盾。毛泽东说:基本矛盾即是规定事物本质的。①分析一个社会的本质,必须分析该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作过专门的集中的论述,更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下过定义。但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对这个问题当然有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本文拟历史地考察一下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重点是对他建国以后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作一初步探讨。历…  相似文献   

17.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解放后,他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特别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观最为精彩的部分。要理解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8.
历史辩证法的辉煌─—论毛泽东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矛盾分析的科学性胡潇随着中国历史航向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许多理论不断在认识与实践的两个方面接受着新的检验。拨乱反正之初,有人依据“大跃进”、“文革”中毛泽东错误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生产力的问题。他认为,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只有在完成解放生产力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较适应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保护生产力。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作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并具体地分析了这些矛盾的表现。毛泽东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他用新的论点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根据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精神所进行的全民整风运动就是着重地解决生产关系的人们相互关系方面同生产力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一年来的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出现了全国大跃进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为提出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风运动的成绩证实和显示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伟大的理论力量。本文想从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来谈谈调整人们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