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与时俱进的文艺美学探索--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胡经之先生一直致力于“文艺美学”的建设,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包括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理论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构架和范畴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始终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呼应着历史的需要而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文艺美学的前沿,引领着这一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艺美学是近年在学界兴起的一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科,它以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的观照对象,从人生本体的高度来关注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从文艺美学的学术旨趣切入,来寻求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对当代人生存语境的关注,同时试图归纳出文艺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隐秀"论,强调"隐"与"秀"的契合和"余味曲包",这些特点已符合意境的审美要求,因此,隐秀就是意境的最初形态.但隐秀的"秀"是一种局部的美,意境的"境"是一种整体的美;隐秀通常指一种含蓄的风格,意境指的是作品的韵味与风神,隐秀为意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境是对隐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书与道俱”等思想;画论研究关注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以及形神兼备、胸有成竹等主张;文论研究则重点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文艺批评和创作理论。美国汉学家们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择取独特维度对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予以观照。研究往往突破艺术领域,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更为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评判,视角新颖、结论合理,体现出较为宏阔的学术视野。虽某些理解略显偏颇,但瑕不掩瑜,仍可为国内学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文艺美学的现代发生还是从文艺美学的存在来看,都可以将文艺美学看成是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事件。一方面,伴随着现代性遭遇中国,文艺美学由潜学科转变为显学科;另一方面,文艺美学的存在也是一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事件。认识并回答文艺美学的现代性问题是关乎文艺美学存在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文艺美学学科已呈现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范式,而其中大多数都是文艺美学现代性转换的产物。随着后现代语境的来临,曾繁仁先生主编的《文艺美学教程》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学科探索。以《文艺美学教程》一书为依据,兼及编者的其他论著,从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本教材所体现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众多理论学人对文艺美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分析,来展现文艺美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三种不同研究形态,着重点出了文艺美学学科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文艺美学学科已呈现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范式,而其中大多数都是文艺美学现代性转换的产物。随着后现代语境的来临,曾繁仁先生主编的《文艺美学教程》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学科探索。以《文艺美学教程》一书为依据,兼及编者的其他论著,从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本教材所体现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王朝闻两位先生都在文艺创作中取得杰出的成就,都以博大精深的学问、著作等身的建树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为中国20世纪文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他们在文艺学研究中辨识精微、阐述细致的学术风范,以及行为处事、学术思维和文字表达上鲜明的个性特征等方面,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人格力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叶至今,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或日后经典时期.依时间序列和观念取向而言,后经典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可以分为科学型、政治型、社会批判型和文化分析型四种理论形态.四种理论形态各有其理论成就和局限,显示出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在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也蕴含着理论主题上的共通性与统一性,这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从视听知觉中感受到的和谐。艺术不仅以和谐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美,还以冲突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真。美学无法把感性之美与理念之美统一起来,故而无论以感性之美还是以理念之美作为基石,都不能竖立起完整的艺术大厦,反而把艺术变成一种畸形哲学,所以,真实的艺术哲学与以“美”为核心概念的理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2.
文艺美学的成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一个社会进入到文化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时候,就会随之出现一些审美迷茫的副作用,文艺美学在这种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运而生。文艺美学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在争论和自我完善中举不断发展。目前这个学术领域还正在形成主流意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渐发挥出来。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有责任完善和发展文艺美学,使文艺创作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枯木艺术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枯木艺术 (枯艺 )美学进行了初步概述。从分析美与美学的概念和范畴出发 ,提出了枯艺美学的含义和特征 ;又从历史的角度归纳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枯艺鉴赏和创作的影响。该文还阐述了枯艺美的基本形态以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等 ,力图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枯艺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艺美学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其学科定位、边界与发展走向引发不少论争,问题的产生既与其本身跨学科的特性相关,也同时代发展和文化研究的冲击相连。如何处理好古典与当代、理论引进与现实运用、学科意识与具体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发展文艺美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6,26(4):50-55
以往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文艺美学存在诸多局限,新的现实需要新的理论,因此应建立新的以人类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的文艺美学。如果说认识论文艺美学把审美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那么,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则认为审美是人的本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人的自由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形态。文艺创作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创造的特定形式,也就是由作家和艺术家所进行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活动。文艺欣赏主要是由读者和观众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认识或反映活动,而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是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活动;文艺欣赏过程其实是审美生命的双重生产、创造过程———既是作者所创造的审美生命得以再生产、再创造,也是欣赏者以作品本文为触媒、为引火进行新的、即时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  相似文献   

16.
胡宗健先生自 1978年从事当代小说评论以来 ,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 2 5 0余篇评论文章 ,尤其是对湘籍青年作家的评介 ,对“新写实”、“新状态”、“晚生代”的指认 ,对西方文学批评和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转换 ,见解新颖、材料翔实、论述准确、方法独到。  相似文献   

17.
数字艺术与数字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美学是原子艺术的质的规定性,它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专制性、封闭性和惟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技术根基上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情感诉求上创造了一种自由情感,并表现出对审美趣味的自由追求;同时,数字艺术大大开拓了人类的审美经验。数字美学是数字艺术特有的新型美学范式。数字艺术创作和批评必须基于这种新的美学范式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文艺审美大众化理念是新四军各项主张取得广泛而深入宣传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新四军文艺审美大众化理念的成因、途径、当代启示等方面的研究,对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文艺创作与宣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