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三重基本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和实施缺失,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三重基本取向的思路,即立足于教育模式的本质取向,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目标取向和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实施取向.文中结合教改实践对这三种取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来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从理论概念辨析走向实践问题批判,二是致力于全球视野与本土行动。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教育价值的概念、教育价值分类、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教育价值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今后的教育价值研究在内涵上应更加强调精神和意义的"深度",分类上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适度分离,价值观上应反思多元化时代的价值迷失现象,价值取向上应注重对人的生存论关怀,研究方法上应致力于教育价值研究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在"本质主义"之后也应该有所构建,不是也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应进行一种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的重新言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开放空间与富有个性的构建格局,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的出现,反映出我国现代教育的新走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强调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和终极关怀,强调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在教育体制中重塑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生命教育的体验,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两重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教育取向的两重性是自然人———科技文化教育取向和社会人———观念文化教育取向。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理性能力。历史上不同取向的教育提升了人的理性的不同方面的能力 ,社会人———观念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价值、道德能力 ;自然人———科技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认知、工具能力。当代社会呼唤理性的新的综合也要求教育实现两种取向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论说的研究视角有三大类:哲学视角、人的视角和社会视角.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教育本质论",从理论本身的切入点下手,才能获得对"教育本质论"的真知.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虽然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很多各具不同合理因素的研究,但总体来说,人们的相关观点分歧较大,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或不够辩证,还需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个体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可能发挥的价值或功能和现实的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取向包括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我们应该坚持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的教育价值的和谐统一的根本取向之下,充分开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有益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合理教育需要,以充分实现社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伦理学是一门教育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目前教育面对许多困境,引发人们对教育进行价值分析与理性反思。以伦理学与教育伦理学的视角分析,教育伦理的本质是善,它规定了教育活动之应该,指引了教育实践,推动了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建筑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筑审美取向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特定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育研究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的取向应该是一种包含了本土和非本土方向的多元化目标体系 ,其对外域先进文化、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借鉴 ,对国际教育学术潮流的跟进 ,以及对国际教育前沿性问题研究的参与和呼应 ,可以说都是中国教育参与世界教育潮流的正常现象 ,对其包容和理解是中国教育发展和进步必要的教育文化基础。而鼓励做“无用的学问”、“为知识而知识”、“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等世界大学的办学理念 ,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教文化建设中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12.
后勤改革是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与目标的确立,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社会客观环境。在主观需求与社会客观环境趋于一致的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居住权制度本身的“住有所居”和“意思自治”目的、用益物权体系构造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中的减纷息争需要,居住权应在替代住宅上存续。实现路径上,存在物权回复说、物上代位说和重新设立请求权说。用益物权具备物上代位可能,先前无此主张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皆为具有主体身份限制的土地用益物权。人役权立法例中,赋予居住权物上代位性也已比较普遍。因此,物上代位说更有助于实现社会生活的确定性、秩序性和保护居住权人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生产性创新和非生产性活动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家既会从事生产性创新也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关键在于企业家对两项活动的收益、成本及风险等所作的比较.要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一方面激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抑制企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风险规避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构成的食品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分别在集中式供应链以及制造商和供应商分别作为领导者的分散式供应链的3种不同情况下,建立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研究食品价格对最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场需求更近的供应链主体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因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而另一方所决定的质量水平会受到食品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最后以数值分析了食品市场的质量敏感性对这种影响的作用,并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与企业经常处于信息非对称的境况之中。从信息搜寻、逆向选择、博弈均衡三个方面,就信息非对称下的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要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和创作界的一些人,往往只注意了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和制约,而忽视了文学表达和依附政治的需要,因而他们对政治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实际上,文学对于政治的需要,不但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同时也是文学发展的一条规律。而文学对于政治,既有内在的需求,也有外在的需要。当然,在"文学需要政治"的命题中,尚有好些具体问题值得人们重新思考,特别是要以文化的眼光来审察政治,使政治不只是"政治",更是一种"文化",这才是对"文学需要政治"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年人体育活动者与非体育活动者进行活体骨矿物质含量的测试。结果发现,老年人活体骨矿物质含量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在体育运动对骨矿含量影响的调查中发现,有体育运动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显著高于普通老年组;纵向追综结果表明,尽管受试者骨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体育运动组下降幅度低于普通组。这充分说明坚持长期的体育运动(如长跑)对保持老年人活体骨矿物质含量和延缓骨质丢失现象的出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无锡地区医院青年接触和利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网络文化对医院青年的影响.从调查得知,无锡地区医院青年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较高,使用网络更为理性,网络文化对医院青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政治观点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对医院青年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