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自然保护与山区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为指导,在对山区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上,采取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以经济杠杆为主、行政政策为辅的战略,吸收福建外部的优势经验,推进福建山区内部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山区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0%,人口达1800万人,约占全省的60%。山区是我省主要矿区、林区、粮区,又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如果没有山区的奔小康,福建就不能奔小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山区的发展问题,继1993年颁发了《关于加快山区开放开发若干问题的决定》(闽委[1993]7号)后,1994年又根据山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山区扶贫和开发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山区开放开发虽有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财政基…  相似文献   

3.
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山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希望之所在,也是全省乡镇企业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但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多数地区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不少地区尚未起步.一、阻碍山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1、缺乏山区乡镇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构想.由于缺乏总体上的发展设想,致使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对策措施等问题无所遵从,形成了整个系统的自流式运转.如有的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离不开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育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开发山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镇企业,搞活商品流通,把山区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山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一、用市场经济观点认识市场,确立山区经济发展新战略发展山区经济,必须树立市场先行的战略思想,把流通放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大量的事实说明,山区更需要市场,抓好市场建设,对于山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广东省山区各县认真贯彻执行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和省历次山区工作会议精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挥各自优势,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使山区经济出现了持续、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但是,与全省相比,特别是与沿海地区的珠江三角洲相比,整个经济还是落后的。因此,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成为今后广东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下面拟从发展战略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浙江区域发展的新均衡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格局是一个长期客现存在,与此同时,浙江区域社会发展则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较好状况.基于上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根据浙江省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本文提出区域发展的新均衡战略,即始终坚持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社会均衡发展战略,从而加快实现全省整体协调快速发展.贯彻落实新均衡战略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快浙江山区和边远县市发展,本文尝试性提出跨越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同步现代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福建山区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比较落后的,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的经济水平虽有较大上升,但有不少地方至今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福建山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山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探讨充分开发山区人力资源以促进山区经济加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1988—2000)》,是在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下,由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直接组织,省直70多个部门参加的全省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成果,由省经济研究中心编纂成书。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演化进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以来,中国农村经历着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改革。这场改革不仅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搞活了农村经济,并且牵动着中国农村社会几乎所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化。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在这场变革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改造,整个农村文化建设进程恢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光。综观近17年福建农村文化发展历程,具有整体改革意义的三件事;一是80年代初山区集镇文化的兴起;二是SO年代中后期沿海侨区雏型文化市场的形成;三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多方位结构性增变。这三件事不仅深刻地推动着全省农村文化从…  相似文献   

10.
<正> 加速振兴山区经济,是缓解和消除我省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实现全省经济平衡稳定增长的重要决策,也是加快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措施。有鉴于此,我们在多次深入山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最后的综合研究报告,供省领导与有关部门及山区工作同志作决策时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区开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刘焕鑫辽东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商品粮基地的绿色屏障。所以,开发建设好辽东山区,不仅是搞活山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一、辽东山区开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对策邱益三,范亦刚中央指出:未来15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同样,也是我市跨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市丘陵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底子薄,如何加快发展这一地区的农村经济,确实是一项巨大工...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学会群是一种新的网络组织形式,顺应着大经济、大科学、大战略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大企业、大公司等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综合系统,形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大经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化发展,要求人们以“立体作战”的形式,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制定发展战略,作出宏观决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在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域。但是,西部地区除了具有开发潜力巨大的能矿资源和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外,还拥有一定实力的经济技术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振兴西部经济,不仅是西部自身的局部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就需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构建西部不发达地域经济的成长战略。一、适度非均衡-差异协调地域经济成长战略构想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无论是“均衡战略”或是“非均衡战略”,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必须跳出“均衡”与“非均衡”…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的发展,既与全国林业发展形势相关,又为本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现状及趋势所制约。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本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中林业发展优劣因素,是我们正确制定福建林业发展模式的先决条件。 我们认为,福建作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改革试验区,实施沿海外向型发展战略,为福建林业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机遇。首先,中央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  相似文献   

16.
信宜是"八山一水一田"的粤西山区.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对信宜的发展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的要求,随后,省委九届党代会又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思想.这既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今后几年,信宜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以争取成为全省山区一颗璀璨明珠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促发展四大战略,依托矿产、林业、山地、水力、侨力五大资源优势,争夺玉器、竹器、松香、山地鸡、小水电、三华李水果等六项产业单项冠军,努力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促使一、二、三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建立比较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成为全省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按照这个思路,今后几年要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村发展战略对策研究孔庆亮建国以来,尤其近十几年来,对山东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过许多发展战略,促进了全省农村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山东特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思路,即:...  相似文献   

18.
我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经济状况,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经济体制改革又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山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和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山区,其主要特征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基础差、底子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小县大城"战略,把县城作为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使有限的稀缺资源向县城集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城市在县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是全国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省内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也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讲,这种经济梯度差异格局是在历史上奠定的。而交通变迁、特别是江苏近代交通的发展,在这一格局的历史形成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是对我省经济南北差异真正产生持久影响的条件因素,这一因素与近代江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沿交通干线扩散、辐射的特点相结合,初步奠定了江苏近代工业沿江、沿铁路线分布的格局和南、北经济的区际差异。这一方面使苏南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造成省内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边际性,并长期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优先发展苏北腹地交通网络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苏南经济的树化效益和苏北经济的后发优势,应当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