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有其缺陷,原因是:人多地少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土地的产权界定模糊,缺乏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承担双重的功能.文章指出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其基本对策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土地的产权;尽快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权机制;严格保护耕地,建立在政府行政占用耕地中对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能够和自愿流转土地;实行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稳定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农村基本土地制度符合中国社会现实国情,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不单纯是由农村土地制度造成的。土地私有化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的许多问题,无非是一个私有制崇拜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然而,在我们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2018年12月修改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维持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概念和内涵的同时,于第9条引入了土地承包权概念。结合立法前后的争议,依据法理分析和体系解释,《农村土地承包法》第9条中的土地承包权应被界定为纯剩余财产权,即基于家庭承包而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流转土地经营权之后对承包地享有的剩余财产权能的总和。该权利在内容上包含流转对价获取权、农业用途和地力维持权、处分同意权等十一项权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可以不引入土地承包权概念,但应在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之权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定承包农户在流转土地经营权之后享有的剩余权能。  相似文献   

6.
7.
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他的精辟见解诠释了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即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更事关我国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P10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最主要利益与土地密切相关。农民问题根本上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政策正确与否关系农民的根本利益,乃至整个农村的稳定。2008年9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和河南两农业大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其变革应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益,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主体地位应长期受到尊重,维持农村土地两权分离状态是目前的最优选择,我们应认识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系统工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将出现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相结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民身份将淡化,农村土地资本化趋势将加强,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土地生态环境立法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化,并逐步实现自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这些改革,在我国目前城市化大的背景下,将对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家庭承包经营权规定为一种用益物权,相比以往债权性质而言是一种进步。但该承包经营权仍存在很多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赋予农民永久性家庭承包经营权,建立物权式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同时通过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解除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种种桎梏,使承包经营权具有真正的稳定性和流转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土地确权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提出了土地确权的操作路线和具体确权方案,并对土地登记的效力和机构统一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制度等内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实体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土地征收等问题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公平和效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土地承包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基于防止乡村干部腐败、防止村社集体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考虑,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固化农村现有的人均占地不均状况,并可能进一步瓦解村社集体、瓦解村庄共同体的认同、瓦解村庄伦理。对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有关方面审慎的再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可能三角”:解释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利用方式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阶段,当前正处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政策规定与实践运行状态之间存在着诸多偏差,这导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等三大主体对土地具有六重功能,但不可能三角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同时实现多元主体的多重功能是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未来应通过对土地附加功能的适度剥离、以及土地权利边界的逐步明晰来突显土地的经济功能,进而依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完善和拓展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更优配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表现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这种土地家庭承包制在建立之初克服了原生产队制下的各种缺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土地制度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制度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不断完善,我国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适应这种制度环境的变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思想观念落后;2.带动力转移环境不够良好;3.流转行为不规范;4.规模小,流转后无保护;5.村级组织作用软弱这五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七个流转机制,来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以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流转;三是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加大资金扶持,进一步解决农业规模经营资金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明晰性、排他性、安全性、可转让性、权能责任利益对称性、可实行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又与其法律属性不明确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债权形式出现的具有一定自物权属性的且呈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物权化变迁趋势的特殊的土地权利。本文首先根据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一个分析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一般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其制度设计不仅关系其本身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制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继承、入股等其他流转方式的发展与完善。目前,须针对存在的阻碍流转的特定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借此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业效益,进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宪法》对中国革命成果的确认,但由于其他相关法律与《宪法》的矛盾,导致现实中农民集体土地在使用和转让方面出现种种严重问题,造成耕地资源的锐减与农民利益的严重损害,解决的根本出路,就是以《宪法》为依据,修改其他有关法律,确立完全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