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想象力”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连接“感性”和“知性”的桥梁。但是,国内外对“想象力”是与“感性、知性”并列的能力,还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颇有分歧。通过对康德的“想象力”的概念以及两版演绎和先验图型论中想象力的地位和作用的澄清,认为“先验想象力”是保证知识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前提,是主体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  相似文献   

2.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演绎”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康德提出了很多关键概念,它们为建立批判哲学的先验论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然而,这些概念以及论证却招致后来研究者们的诸多批评,“先验统觉”便是其中之一。像盖耶、赫威尔及克利弗等人都提出了比较鲜明的质疑,比如,相对于感性中初始的杂多表象,“先验统觉”究竟是何时才发生的?它与“我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从源初意义上,它与“先验想象力”及“范畴”该做怎样的区分?对此,本文在结合语境的情况下,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相关疑问一一进行解答。进而指出,康德对于“先验统觉”的论证基本上是合理的,同时,由此建立起来的“先验演绎”也是成功的。只有在充分理解“先验统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第一批判的核心要义才能为我们所真正把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研讨。康德的先验方法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方法 ,这一方法是建立在理论理性本原统一性 (同一性 )的原理和本原因果性 (根据性 )的原理之上。先验方法论不同于数学、自然科学的方法而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论。《纯粹理性批判》使用的综合法不同于《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分析法。本文也探索了先验方法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有价值的方法论原则。如历史与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探求人类认知前提、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方法论原则思想等  相似文献   

4.
从康德哲学的性质、休谟对康德的影 响、康德空间学说的本质、《导论》的写作方法四个方面,阐明了《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与 《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了前者对后者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判断力批判》是被预想为达成知性与理性统一而展开的。在“美的分析”中,未完全完成此任务;而在崇高范畴中,统摄感官客体的自然概念与统摄超感官之物的自由概念才达成统一,自然与自由、知性和理性也才完整地联结在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6.
<纯粹理性批判>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形而上学本身,相反,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工作倒是要为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科学扫清道路,它通过对理性本身的分析-批判来澄清形而上学的真正课题以及解决这一课题的正确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纯粹理性批判>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为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的工作.对"先验综合知识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是为一切科学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形而上学这门特殊科学奠定基础.但是,"先验综合知识"并非只是我们的一种知识,它首先是我们不得不置身其中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切现象事物被给予我们的方式,因而也是它们向我们存在的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先验综合知识如何可能"这一问题首先不是一个知识论问题,而是事关一切现实事物如何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想象力是康德在先验认识论中提出的一种能力,作为认识先验要素的想象力是联结感性和知性的中介,为了确保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它服从于知性的安排。在审美判断中,想象力也是连接具体事物与知性的中介,但是它此时具有更大的自由性,以保证美是一种主观上共通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对象的规定性要求。但是想象力又必须受到知性的制约,否则就会陷入狂妄和迷信中。想象力与知性处于一种自由的和谐的状态之中,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张力关系。先验逻辑在想象力中统摄具体材料,保证了知识的客观性。而对具体事物的判断通过想象力带到知性面前,使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怀疑论问题的关注极为明显,其批判哲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回应怀疑论的挑战,但是由于康德并未明确区分出他所回应的怀疑论类型,使得他与怀疑论的关系解决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甚至将他的理论本身也视为是一种极端的怀疑论,因此厘清《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要回应的怀疑论类型则显得极为必要。本文认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要回应的是笛卡尔与休谟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9.
本体(Noumena)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试图通过对对象(Gegenstand)、先验对象(transzendentale Gegenstand)、物自体(Dinge an sich)、显象(Erscheinungen)和现象(Phaenomena)等概念的解析,尤其是它们与本体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康德在哲学中引入本体概念的重要意义。就其哲学体系而论,从物自体(物)到本体(思想存在体),继而从本体到自由,构成了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的过渡,而本体概念在这两个转换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批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范式。批判理论的主要矛头指向工具理性主义。为对抗工具理性,批判理论张扬感性,试图通过审美救赎来解除革命主体性危机,培育变革社会现实的否定性力量。然而,批判理论又是以西方传统哲学理性主义作为其批判创新的根据和基础。在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中,包涵着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与契合。  相似文献   

11.
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文的一段表述中,康德明确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认识不同于思想.正是人的"思想"这一功能,保证了物自体、本体和自由等超越经验的理念存在的可能性,也为人能够拥有一个无限的、永恒的世界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康德对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的论证提供了根基.  相似文献   

12.
在康德的认识论中,综合是一个关键性的范畴,它决定了先天和后天的知识如何统一成为具体的、可以被认识的 知识。因此,理解“综合”的范畴,对于我们把握康德哲学的认识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任务就在于论述“综合”在于 人的表象能力,而不在于对象,这充分表现了康德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把道德律看成是一个“理性的事实”,它不需要任何演绎和论证,自身就具有客观必然的有效性。这个“理性的事实”可以充当对自由能力进行演绎的起点,从它出发首先经由对纯粹实践法则与自由的交互关系的论证,可以推导出自由的实在性;继而通过知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二重设定,可以解决自由和必然性的冲突,使自由有了通向现实世界的孔道。由此不仅扩展了凭借思辨理性不可能获得的知识,而且沟通了两大批判,实现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自由观有三个不同层次。实践的自由特别是"自由意志",是自由概念的本质和核心。康德没有看到,意志自由这种绝对性是抽象的,仅仅停留在意识中。康德的自由观虽然有积极自由的因素,但这一因素严重地束缚于消极自由的框架中,无法释放出来。马克思眼里的自由是双重的:既在于摆脱束缚,超越障碍,又在于自觉自愿的遵照客观必然性去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从一种知识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可能性须哲学来加以证明,而哲学也须以科学的可能性来证明其合法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不仅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出发来证明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并且也以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为证据来证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它们联结为一个循环证明,其有效性将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否定其价值,其目的是人的知识与自由,并且显示一种哲学、科学和逻辑学之间的有趣张力。  相似文献   

16.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条件和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张扬了人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科学应有的地位,但由于自身的逻辑矛盾使其理论处于先验与经验、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萨特的早期文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