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2-136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的女性剧作家大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她们以女性问题为载体,以家庭作为剧本的基本框架,聚焦现代女性的生活,表达女性的欲望和诉求。中美女性话剧中所表现的女性问题,折射了当今社会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当代女性正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伦理与情感矛盾冲突时的痛苦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女性扮演领导者角色是社会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女性特质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双重影响使女性领导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领导风格,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女性领导者的特质和领导风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女性领导者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她们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女性领导者要与现今社会相互促进,共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的浪潮中,一批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她们正经受一场传统与变革的较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她们顺应了改革的要求,但也有一批女干部在改革中被刷了下来。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无论是当权者,还是老百姓,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她们的议论和评价,挑剔与赞扬,贬损与推崇,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们对女性领导者模式的刻划和理想形象的期待。如何辩证地评价女性领导,而女性领导本身应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已成为当今改革的课题。我是个女性领导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启迪了我对女性领导形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聂志毅 《学术论坛》2012,35(7):174-179
当今,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女性领导者的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大,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她们的成功为广大女性的职业发展树立良好榜样。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实社会中还客观存在诸多阻碍女性领导者持续成长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女性领导者勇于面对,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与领导力提升,追求更高成就。  相似文献   

5.
在闵西许多传统村落,神灵崇拜潜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烧香敬神是许多村落妇女必然的生活内容之一.与一般的善男信女不同,不少传统村落妇女是当地民间信仰的虔诚信徒,烧香敬神已成为她们一种自律性、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她们既生活在有形的现实世界,又虔诚地追求无形的精神信仰,两者对她们的角色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她们和一般善男信女的"分界线"在于"皈依",而出家女性则是她们中最为执著的一个小群体.本文以闽西地域传统村落的女性皈依者为考察点,力图用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话语来透视她们隐秘的精神世界,诠释她们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女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拥有高学历,对自己的成就期望值较高,年龄大多在24岁到26岁之间,是被许多人羡慕的一群女生.但她们也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困惑,一部分女研究生辛辛苦苦努力学习,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些重打扮、重交际的女性生活过得好,他人评价也没有那部分女生高,甚至被嘲弄为"男人婆".  相似文献   

7.
佘国秀 《兰州学刊》2012,(2):210-212
身处21世纪以来全球化语境,维吾尔族当代小说作家在传统与现代的坚守、融通中呈现出文化抉择的焦虑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怀旧观念与现代追求的矛盾与困惑;理智与情感的纠结、角逐。客观看待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解除这一抉择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着走向社会还是回归家庭或者是两者兼顾的价值困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冲突和角色困惑的境遇中。在多元化的背景下,现代知识女性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和机会,这就需要加强女性的主体意识,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活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萧红是20世纪初中外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女性小说家。前者被誉为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现代英语小说的先驱,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①的称号。后者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艺术表现上最具现代化的作家"。虽然二者处于不同的时空,她们的艺术人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家庭、社会的"叛逆者";作为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决策的问题上常常出现一些难情。不少领导者觉得现在决策难作,工作难搞,事业难成。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有下面几点体会:一、经济关系的复杂性要求领导者全局在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的复杂性之中。领导者必须站在复杂的情况面前,全面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例如,在现实领导活动中,我们不时听到“政策要倾斜”,“资源要开发”,“市场要放开”,“宏观要调控”等等不同的强调某个方面。常常出现甲事物的决策与乙事物的决策相矛盾,此时的决策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发现"女人"的时代。当多数女作家以昂扬的笔触彰显着女人奔出父门、逃离夫门的叛逆书写时,凌叔华的创作却溢出了时代的主流,她把目光投向了旧式闺阁一隅。与随着时代洪流沉浮的新女性的生活相比,这些悄然窥视着时代变化、却无勇气反叛传统的旧式少女的生存状态大有被人们忘却的趋势,然而她们真实的存在、她们的希冀、她们的迷惘却真实地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妇女的悲戚与挫折。凌叔华以女性的细腻体察着她们难以言表的悲情愁绪和矛盾困惑,揭示了女性要真正挣脱封建礼教的禁锢,冲决传统思想的樊篱,成为一个有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人,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剑华  陈慧 《河北学刊》2012,32(3):93-98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怕男性的伤害,既有本能欲望的冲动又有理性节制的掌控,她们正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含蓄达意的表现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种为男权话语所忽视了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7-82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7,(4)
菲利普·罗斯在《鬼作家》中探讨了主人公深陷伦理困境中,如何用理性意志控制自由意志,作出伦理抉择,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现代的斯芬克斯之谜,即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理性作家和一个有理性的人。通过探究主人公们内心的矛盾、困惑、不确定性和无奈,罗斯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职业优势与领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女性领导者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她们的成功是发挥女性职业优势和不断提升领导力的结果.因此女性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提升社会地位和价值,就应该明确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不断学习、增强自信、在实践中提升领导力等.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06-113
底层人物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是现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方方也多次推出其关注底层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方方在底层叙事的策略中,多以女性为焦点,通过对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描写,书写出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探讨其悲剧人生的成因,反映出对女性生存困境和人性的思考,对底层女性寄寓了关爱,并对她们走出困境和自我救赎之路进行了叩问,体现了现实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王艳芳 《齐鲁学刊》2004,(5):154-156
新时期女性写作在自我的行为规范、情感理念、生存困境及其解决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充分验证了女性自我对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无奈和绝望,其对女性自我精神困惑与分裂的展示是女性自我救赎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女性地位开始提高。郁达夫小说《迟桂花》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可谓当时女性的缩影,她们受害于传统,在传统中突破,又在突破中妥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新旧价值观的对峙,加深了女性内心的分裂。女性进步与保守的思想共存,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人和事而相斗争,造成了传统女性生存的苦闷和困惑,她们的人物形象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女性无法完成对现实的突破,便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