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主要以运动员近乎全裸、超级肥胖为特征,在擂台上以相互扭、推、撞、顶和摔等方式进行角逐,是一项十分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北京有一位名叫梁丽莉的打工妹,聪明地巧用充气服,把相扑运动引进中国,开了一间趣味"相扑吧",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博士,于1916年在中国,曾手录《宋会要·食货·市舶》一门,写本今藏于日本东洋文库。关于藤田写本所根据的底本,在中国和日本学者中,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抄自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原稿。这种说法最早见于1932年汤中所著《宋会要研究》。1936年日本学者江田忠在《徐辑宋会要稿本目录》的序言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吴禄贞留日毕业回国的时间的认定,一直有分歧,概括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说1901年(《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第257页).另一种是1902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598页).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史实.要搞清吴毕业回国的时间,先得确定他出国的时间.关于出国的时间有1898年与1899年两说,吴忠亚在《吴禄贞与辛亥革命》一文中说吴禄贞是1899年东渡日本的(《武汉文史资料》第四辑,第76页);据日本学者夏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附录三表1知: 1898年中国留日的只有18人,1899年则有207人,而与吴一起出国留日者仅湖北一省就有20人(见《湖北文史资科》第二辑,第60页).据此可确定:吴出国是1899年.吴留日是准备进陆军士官学校,此校学制为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之传播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之传播  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朝鲜 ① 者多达 30 0余部 ② 。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朝鲜后 ,得到广泛传播 ,其主要手段和途径有七 :即抄录、重刊、翻译、注解、汇编、改作、口传 (说书 )。现依次介绍于后。(一 )抄录即将传入之中国古代小说进行原文抄写 ,即写本 ,亦称手抄本。迄今存于韩国一些图书馆的中国古代小说之手抄本有 ③ :《山海经》、《山海经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汇韵分》、《世说新语补》、《世说新语抄》、《世说抄》、《世说》、《增补世说》、《太平广记》、《穆天子传》、《述异经》、《神异经》…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一宗刊刻数量相当大的专类图书。它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记载。被人们誉为“史料的宝库”。我国地方志的编纂历史十分悠久,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袁康、吴平的《越绝书》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安徽地方志的编纂可以推溯到东汉朱玚的《九江寿春记》,该书今已亡伕不存。清代王谟有个辑本,收在《汉唐地理书抄》里,还可略见其梗概。据近人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所载,宋元以前的安徽通志有四种(三种有辑本,均见《汉唐地理书抄》),  相似文献   

6.
容閎(一八二八——一九一二年)是不是近代中国資产阶級改良主义者?对这問題有两种不同的見解。我认为容閎是早期改良主义者。(見《学术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拙著:《容閎<教育計划>的实质及共影响》)有人认为“容闳不仅是英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工具,而且是封建統治集团的洋务派的重要角色。”(見上海《文汇报》一九六三年四月四日,王永康:《容闳是近代中国資产阶級改良主义者嗎?》)討論一下这个問题,对于評价容閎这一历史人物固然是必要的,就是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派与洋务派的性质及其关系也很关重要,特別是对于許多早期改良主义者的評价問题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7.
日本教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八、九十年以前,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曾经聘请大批日本教员到中国来传授新知识,帮助建设新的学制。这段历史,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中国的近代化和中日文化交流是起过作用的。尤其在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其失败的原因、过程和教训,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实藤惠秀博士于1939年曾汇订出版过《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后来又重写了留学生史,这就是1960年出版的《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但他没有收入日本教习这一章,可能是限于体例。我恢复研究工作以后,他曾建议由我来补写,我允承了这要求。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工作者,有义务把这段历史如实地写下,留给后人参考。可是我从回国以后,放下留日教育史的研究已快四十年,所有的资料,特别是对当时一些教习的访问记录、统计数字,都散失殆尽,因此一拖再拖,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8.
日本所藏中国书籍及中国研究著作,堪称世界之最。众所周知的《游仙窟》、《一刻、二刻拍案惊奇》即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日本江户时代汉学家林述斋曾将中国佚失、日本尚存的汉籍编成《佚存丛书》,一帙十册。1924年商务印书馆曾将其影印。然而其中所收恐为极少部分。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个人均有所藏,但是要理出头绪极难。这里仅将从古至今收藏中国书籍的主要文库及图书馆按笔划列出,对藏书者、藏书情况、藏书特色、沿革及今日收藏情况作简要说明,相信会对我国学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者先前曾考证了郁达夫的《小说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载本刊八○年二期),纠正冯雪峰同志的一九二九年说。近阅读《近代日本文学辞典》(久松潜一、吉田精一编,一九五五年版),方知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小说《不如归》,自一八九八年问世后,至一九二七年九月该《辞典》出版时,翻印在一百九十版以上,郁达夫在《小说论》中说“已经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80年代 ,我国学界曾有一段研究日本大陆政策的热潮 ,认为其源于《田中奏折》 ,内容是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中日学者间对《奏折》真伪的论争亦再度升温 ,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乘机大肆否认侵华的历史。事实上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基本国策 ,体现了其将岛国发展为大陆帝国的强蛮意志。《田中奏折》言中了日本的侵华步骤 ,这不仅为识者所同见 ,更为史实所明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真伪不应影响日本大陆政策研究的持续和深入。此为刊发本组文章的原因之一。之二 ,1937~ 194 5年是大陆政策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 ,此间日本多种政略齐施 ,如军事占领、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控制、经济抢掠等等 ,妄图彻底灭亡中国。检讨学界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现状不难发现 ,一些具体领域的诸般研究并未归结到大陆政策的框架内及层面上。为此 ,本刊特刊发“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研究”专题 ,着力于阐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陆政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台湾的实施及其危害 ,以期引起中日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反映民族觉醒的程度并反射到现实。在近代中国,对明治维新的认识清楚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一、可贵的历史洞察力——洪冯的反应若把“尊王攘夷”和“幕末改革”看作明治维新的前奏,则中国最早注意日本这一动向者,据小岛晋治氏等所编《中国人的日本观100年史》,应为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185  相似文献   

12.
一韩国磐教授是当代历史学家,1919年农历12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的一个(该地现属海安县)贫农家庭,靠学田资助,在家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江苏学院,又转学考进厦门大学历史系,1945年毕业。自1946年秋起到现在,均在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并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建国以来,韩教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一1966年)。在厦门大学曾兼任马列主义教学小组组长、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学术论坛》编辑组长、校务委员、学术委员等,并担任过厦门市教育工会副主席、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八年三月八日,共产党员朱积垒等同志领导了平和暴动。许多人认为,这是福建首次在我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暴动,对此,笔者实未敢苟同。福建首次农民武装暴动究在何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龙岩后田暴动的时间。而关于后田暴动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一九二八年三月四日(即农历二月十三);二是一九二八年四月三日(即农历闰二月十三)。哪一种可靠呢? 有些历史文件、回忆录,按照农村习惯,以农历纪事。如在后田暴动后的一年又四个月,在上杭蛟洋召开闽西“一大”,会议通过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中第二部分“闽西过去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学人     
赵连泰,1924年生。先后于长春法政大学、长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与日本史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东北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曾多次应邀赴日本各大学讲学与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约1000万字。曾四次获教学优秀奖。主要专著(含合著):《世界通史纲要》(三卷)、《日本史辞典》、《日本历史人物传》等;主要译著:《东洋魔女——川岛芳子》、《满洲国史》(三卷)、《近代日本关系研究指南》、《张学良传等》;主要学术论文:《日本人起源研究论述》、《日本…  相似文献   

15.
罗金斯基教授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1983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应邀重访中国(六十年代,他曾先后担任过波兰驻英大使和驻华大使),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研究机关,与我国史学界人士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座谈。他用英文写的《中国历史》一书(上下两卷,由英国珀加蒙出版社于1979年和1983年先后出版,其中近代部分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被评为“西方近年出版的最值得重视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之一”(余绳武:《评罗津斯基著〈中国历史〉》,见《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现将《中国历史》一书的第四十一章《五四运动——中国的新生之路》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丙午官制改革与清末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午官制改革与清末政局袁亚忠1906年(农历丙午)9月1日,清政府发布“仿行宪政”上谕,明确宣示预各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以此为标志,清王朝最后一次政治改革──筹备立宪正式开始。接着,清政府又颁布改革官制谕,并成立官制编制馆,作为编纂官制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7.
稍微接触中国史学的人都知道,多少年来,在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所谓“古史分期”,是指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什么地方断限的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尽管意见纷呈,各持一词,互不相让,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论者们在讨论问题时,都承认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奴隶社会,其前提是相同的。其所争者,惟“分期”而已。 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郭沫若先生首先揭幕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在那里,他开展了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1930年作者将其研究成果编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出版。此书试图论证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一样,都经历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于五种社会生产方式并不悖违。具体的历史划分是:殷代是原始氏族社会末期,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周室东迁进入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18.
陈善学同志所撰《五四时期的几个历史人物》(《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提到陈独秀的经历,其中有云:“陈独秀(1880——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知识分子到日本留学者日渐增多。这时,陈独秀也去日本,在东京大学学习。”我见到过一个第一手材料,可以补充和订正这些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一、最早的文集刻本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最早的曾国藩文集刻本,当属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于苏州的四卷分类本《曾文正公文钞》,黎庶昌编、张瑛刊.卷前有黎庶昌同治九年(1870)五月《序》,并载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72年4月22日)黎氏《后记》.卷末《跋》为张瑛同治十一年六月所作.黎庶昌,贵州遵义人,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子”,据序中云,到幕之初即有意系统抄录曾文.曾国藩同治二年五月初九(1863年6月24日)日记:“观有人抄册,抄余文颇多.自以无实而享盛名,忸怩不宁”.黎庶昌于是年三月九日(5月6日)到安庆大营,曾国藩当时所见之“抄册”是否“黎本”,尚无确考.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宪法学在清末鼎盛的原因 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十分漫长,即使到了近代,这一过程仍未结束.一直到1887年,日本还曾将许多中国的汉译西方著作(如<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等)翻译成日文,通过中国来学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