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受联合国教科丈组织北京代表处委托,于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进行了题为“东亚青年间的对话”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举办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活动等,获得了许多有关参与活动的中日韩青年大学生基于各自文化背景对东亚文化的认同情况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信息。本文就调研结果做些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毫无疑问主要是靠东盟、中国、韩国、日本这四支力量来推动,但由于美国在东亚的巨大利益与特殊地位,因此,这五方的态度对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顺利推进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东盟:推进合作以提升自身地位东盟对待与中、日、韩之间的“10+3”合作(亦即东亚合作)的态度,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酝酿阶段,地位处于上升期的东盟首倡“10+3”合作,明显具有将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疑是其中一个最大亮点,它不仅为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起了示范作用,更为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既体现了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合作的政治意愿,也是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一设想一经宣布,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当今世界经济挑战面前争取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它将改变整个亚洲政治经济发展的路向,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22日,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ACD)暨中日韩外长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作为一个泛亚洲官方合作组织,该会议由泰国领导人于2001年提出,倡导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以务实的精神,在各个经济领域中积极推进亚洲地区合作。本次会议无疑延续了这样的宗旨,在会后发布的亚洲合作宣言中,各国领导认为亚洲应该在农业、金融、信息产业、能源、文化、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本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件大事和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巳在东亚及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众多新闻媒体.政府官员以及知名人士纷纷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从这些报道中.人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经济崛起在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及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体系转型加剧,各种全球性议题中,国家间或国家与区域组织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自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作为后发国家,在此期间的国内外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双方发展在地缘经济上呈极强互补趋势,自贸区建设谈判也一直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总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布局下,着力提升经济外交,海合会国家则是中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实践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探讨双边地缘经济联系,梳理中国与其经济外交脉络,明晰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自的利益诉求,展望双方进一步合作以达共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体系转型加剧,各种全球性议题中,国家间或国家与区域组织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自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作为后发国家,在此期间的国内外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双方发展在地缘经济上呈极强互补趋势,自贸区建设谈判也一直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总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布局下,着力提升经济外交,海合会国家则是中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实践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探讨双边地缘经济联系,梳理中国与其经济外交脉络,明晰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自的利益诉求,展望双方进一步合作以达共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是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东盟的范围仅限于东南亚10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有限。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对于北美区域经济合作和欧洲共同市场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已明显落后。直到上世纪末,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区域合作才出现了新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丰富的全球经济治理内涵。伊斯兰大国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家和中国参与沿线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新生的战略依托,中国与伊斯兰大国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具有坚实的双边关系、利益交汇与合作机制基础。中国应将伊斯兰大国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合作对象,在现有机制之外开辟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机制,结合各自优势与需求重点从一个区域、三个层面、八个方面构建治理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应以沿线地区为重点,以能源、贸易、基础设施与发展等议题为突破口,以新型伙伴关系与渐进式实践提升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宣布正式承认中国的全面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区域性经济组织对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也是中国一东盟关系全面提升的结果。这一信息的发布使东亚区域合作再次成为世界区域一体化议题的亮点,并被寄予很大的期望。由此,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景、发展可能性以及中国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也更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区域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与欧美相比,东亚的区域化相对地落后了。制约东亚区域化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相互之间的不信任,特别是中日之间的不信任以及各自需要修正的区域意识。因此,采用新的历史观,建立互信,修正各自的区域意识是实现东亚经济区域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美、印两国非常不安,双方在各自的战略诉求及政治经及军事合作等方面均以中国崛起为背景,认为不断崛起的中国会威胁它们的利益。从经济上看,印度与美国发展关系也有与中国竞争的一面。中印在贸易、投资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为打破行政区划阻碍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备加关注.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时间演变、模式、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但是。目前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定性研究.很少涉及定量测度研究.同时也缺乏对欠发达的省际边界区经济合作进行研究。淮海经济区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区.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推动该区域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能最大化地被充分利用,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人士认为,合作是解决矿业危机的有效途径,而中国与东亚之间的矿业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2003年里,中日关系发展既平稳又曲折。2003年中日双方都举行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活动,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这主要表现在:吴邦国委员长成功访问了日本,双方政治对话的渠道畅通,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尽管上半年受到SARS的影响,但人员来往势头不减,友好城市已达220对;2003年两国还在突破双边范畴,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区域化方面,迈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数字经济是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数字发展战略上高度契合,都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阿拉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海合会国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指标方面处于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先进水平,而其他阿拉伯国家则大多属于中低收入经济体,处于数字化发展起步阶段。在开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过程中,中国注重针对各国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中阿双方已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等合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阿拉伯各国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与阿拉伯国家的务实合作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内外双向融合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谢晓军 《老年人》2010,(12):12-13
2010年10月28~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出席了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13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3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5届东亚峰会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短短48小时内,温总理展开密集外交行动,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同与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广泛接触,深入交流,真诚客观地阐释了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政策主张,受到各方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8.
此文的观点意味深长。面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急剧增加,美欧态度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各自的经济力量决定的。中国经济走向全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欧洲与中国合作是顺应历史潮流,而美国在逆潮流而动。但除此之外,该文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因素。长远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趋势和结果,未必如作者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也是亚欧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中东国家经济却在动荡与战乱中艰难前行。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和中东国家经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差异恰恰反映出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双方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合作。明确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中国对中东战略应该把握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加强国家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四个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廖卓娴 《老年人》2013,(12):12-13
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16次中国一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进行正式访问后,于同月13日~15日访问了越南。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同越南总理阮晋勇举行了会谈,并分别会见了越共中央总书记阢富仲、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国会主席阮生雄等越南领导人,重点就发展中越友好、加强战略合作,以及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等同越方领导人深人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