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文章概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论证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回归,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等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了这一光辉范例为中国人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80年代前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在香港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而成为一个构建中国人新国家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指导方针。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都仰赖于“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在这个意义,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的科学家.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酝酿、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5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一制”的方针,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政策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构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灵魂.“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构想不仅反映了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远见卓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①本文试就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所深含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索,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刻认识。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如何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从马克…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的一个科学构想,这一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这一难题,在保持单一制国家结构框架下,创造性发展了传统国家结构理论。“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故应当在界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空间范围等方面理解其内涵。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之困境及难以预期的因素仍是该构想顺利实现之绊脚石,解决这一困境,须从国际、国内层面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做出清晰而准确的战略部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之落实不仅要对共建过程中的法律冲突、生态及环境保护、反恐、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予以必要回应,而且要从国内法治保障机制以及国际法治协调等层面予以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开创了我国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一、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对立中寻求统一的光辉范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根据生产力水平提出的战略决策。“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正确方针,对世界各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具有借鉴意义。我们要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争取台湾问题早日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 那么,如何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呢?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构想 ,并且随着这一构想的具体化 ,及时总结了它的实现条件 ,为这一社会发展过程赋于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国有资产运营体系的构想高明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国有制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按市场规则去经营国有资产,在这方面,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已经提出了一些构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构想是建立国有资产运营体系。但迄今为止,对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现在世界上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对现时代本质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宣告了以争取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的这一新时代的来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论的确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是争取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现时代的政治构想和国家结构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语言逻辑视域中的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尔斯基真理形式语义学的重大意义,在于对传统的真理问题提出了一个内容上恰当、形式上正确的定义性说明,戴维森纲领则是利用这一成果刻画自然语言意义这一根本性语义学问题的创造性构想.文章从语言逻辑的视角分析了戴维森纲领,探究了戴维森意义理论在语言哲学、认识论和实践理性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牛龙菲同志曾在我刊发表了《关于人与文化的两点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该同志更进一步研究探讨文化问题,撰写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该同志基于“人类进化是文化进化”的认识,提出了“文化进化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 ,“一国两制”构想既是一种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创造性政治蓝图 ,又是一种崭新的政治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这种丰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 ,笔者着重谈一谈这种构想对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为完成历史使命所遵循的革命策略思想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①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指导思想 :运用统一战线为革命…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基于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出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平统一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极大地促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国两制”作为邓小平富有创造性的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的,后因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日益临近,因而首先用于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这一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完整的有理论基础、有政策方针、有实践经验的内容丰富的科学构想。第一阶段:酝酿与萌芽,从50年代中期到1980年…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在国际范围内也引起了积极的反响。金日成最近说朝鲜“南北双方也可学习香港方式,各自维持现行的经济制度不变,实现和平统一”,就是这一构想的国际影响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国内理论界人士发表文章,举行研讨会,就“一国两制”构想的有关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广东社会科学》在一九八四年九月创刊号上,发表了周毅之、施汉荣合写的《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就“一国两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弱民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压倒一切的神圣主题。中国共产党建国构想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集中表达。通过对早期共产主义者国家观的探析、对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所提出的建国构想和实践的梳理总结以及与不同派别建国主张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致力于承担起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并在艰辛探索中成功开辟出一条最适合中国的建国道路。这一探索和实践历程不仅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是对“两个结合”的深刻诠释,同时也在与中外不同党派所走的建国道路的横向比较之中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