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来,不少地方的"电视问政"节目一经推出,旋即受到市民好评,引发热议。的确,通过电视台的适时直播,坐在台上的政府官员感受到市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从心底里认识到了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权为民所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坐在台下的市民代表与前来接受问政的官员面对面、眼对眼,能够直接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中,感知其对待政务的责任心大小,与倾听民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领导干部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段时间,一些地方官员不是沉下身子干实事,而是急于出彩造声势。比如:热衷于圈地造城,大兴土木,建造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绮丽的商场、漂亮气派的标志性建筑;大量种植奇花异草,移栽大树名树古树,不惜砍掉市民钟爱  相似文献   

3.
那些事     
正江苏淮安市民节目现场下跪,求环保局官员治理河水污染——4月25日,江苏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走进淮安。淮安清浦区柴米河附近居民带着一瓶河水走进直播现场,向环保局官员下跪,哭诉并恳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但现场官员并未起身。区领导则表示,不清楚此事,将尽快责成治理。人民网评论员文章认为,淮安市民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19-19
继今年3月份的湖北省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以及前不久的昆明首个市长接待日的"火爆"后,6月26日,广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行市、区、街(镇)三级行政首长同时大接访活动,万名官员公开接访,数万名市民冒雨排队上访,如此大规模的接访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政经评论     
■《中国青年报》":昆明纸贵"显示"监督渴求"2月16日,昆明市通过媒体公布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电话,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评论称,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说明公众对公权机关有着一种强烈的"监督渴求"。从近期报道来看,各地官员高调力挺媒体和公众监督。从  相似文献   

6.
正用权办事就要得好处的官员从众心理,求人办事就要找关系、送红包的市民从众心理,叠加交织在一起,是"腐败亚文化"根深蒂固的深层次原因。要驱散这种"精神雾霾",最根本的要靠"廉洁空气"。兴"廉洁正文化",刹"腐败亚文化",能起到以廉拒腐、以文止贪、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在公共场所,要展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武汉市掀起了一场治庸行动,吸引了社会各方的关注.14个职能部门向社会做出了十大突出问题整改的公开承诺,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黑的"非法营运、建筑工地"霸"等问题,承诺3个月见明显成效,半年有根本性好转. 11月22日至25日,武汉市对官员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承诺"进行了一次集体检测,借助直播的形式,开展"电视问政".武汉市共计有16名官员参加,其中包括三位市委常委和一位副市长.问政人则为30名从武汉市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网上报名的市民代表.  相似文献   

8.
孔凡义  张苗 《决策》2015,(Z1):85-87
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为何会发生这起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公共区域到底该如何治理?政府和市民应吸取什么教训?【案例】上海陈毅广场位于外滩风景区中部,是外滩风景区人员流量最大、密度最高的公共区域。2014年12月31日深夜,人们齐聚外滩准备迎接新年时,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有11位官员被问责,引发城市之殇。28年前,上海也曾经历过这种大规模踩踏事件,然而两件事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由于市民赶着坐轮渡、为  相似文献   

9.
频闻 《领导文萃》2010,(19):1-1
<正>据报载,近段以来,我国南方的一个县约有一千多名的官员每天得参与一个名为"廉洁自律保健操"的活动。发明者称,这可以让每个官员在犯罪前得以三思。初见报端,不免茫然而哑然,但毕竟白纸黑字,只能相信这种只有我们还能看得懂的病理性怪胎。  相似文献   

10.
曹林 《领导文萃》2014,(9):65-67
正急剧变化的时代,网络和媒体创造的流行语各领风骚没几天。有时候,一句流行语,很可能是一种现象,一个群体,一段历史。我要说的一个词是:"个性官员",它似乎已经从媒体的辞典中消失了。曾几何时,"个性官员"是媒体的宠儿,我们能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曾经大刀阔斧砍向官场陋习的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曾刮过好几场"环评风暴"、敢向政府和企业开罚单的环保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1):22-23
韩正:上海市委书记履新感言:不推卸、不诿过,努力当清白官履新报道:"面相很好"的新市长由于一贯低调,外界、包括上海市民对韩正的了解并不算多。未满50岁的韩正看起来始终是一副充满信心的样子,戴着金丝边眼镜,温和、斯文,上海普通百姓对于韩正的评论往往是同一句话:"面相老好咯"。这是上海人特有的评论政府高层官员的一种方式。这不单单是对其外表、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3,(9):72-75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合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春节期间,颇具争议的明星官员——山西大同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引发当地市民挽留和舆论的广泛关注.耿彦波主政大同5年期间,曾推出一揽子古城重建计划,希望把大同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恢复到明代时的格局.市民以签名、举横幅等方式深情挽留耿彦波,既有对耿彦波城市建设工作的感激和肯定,同时也有对领导者"人走政息"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无中生有.有"改革先锋"之美誉的山西长治市委原书记吕日周,曾在长治大力推行以整顿吏治、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为核心的改革措施,一度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当吕日周调任之后,长治的改革浪潮很快就平息下来.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官员容易发生形象危机?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牵头完成的《形象危机应对报告(2012)》给出了答案。唐钧和课题组成员对2012年前四个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形象危机进行了排名,研究发现,"窗口型"官员、"贴近群众型"官员和"准官员"三类群体受关注度高,形象问题较为严重。"‘窗口型’官员主要是履行执法职能的官员群体,包括城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将其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描述为:不雅事件成贪官标签;露巨富触犯公众;"被牵连"事件有增无减;"误伤""恶意中伤"增多;"被危机"成为新焦点。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  相似文献   

16.
<正>杨君在《从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一文中,对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进行了制度反思。作者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  相似文献   

17.
吴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24):288-28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开播4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武汉"电视问政",在刚刚播出的2014年中版上,部分官员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而此前有曝光,2013年底一些区政府负责人在"电视问政"中承诺立即整改的问题,最终却打了水漂,由此引发市民对"电视问政"效果的质疑。面对种种质疑,武汉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对在"电视问政"当中曝光的问题单位和个人严厉问责,用行动让百姓对参与问政保持信心。  相似文献   

19.
4月6日有网友以"主体检举信、证据文件(彩色复印件)、电子文档"等多段文字及图片,爆料昆明市多名政府官员涉嫌受贿。该篇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新华网、人民网等上百家网站转载;网友发帖内容称,涉及向国家公务人员行贿而牟取项目私利的情况很多,涉及的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公共项目规划设计与决策中普遍存在市民"规划后博弈"现象,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将其转变为市民"规划中博弈"迫在眉睫。为此,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前置程序的制度化、市民规划参与领域与形式的明确化、市民参与反馈机制的标准化,建立起硬约束的市民参与机制;增强市民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