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财政,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顺治至康熙中,开国之初,征伐频仍,战乱不息,财政困竭,钱粮不充,为清代的“紧财政”期。第二个时期;从康熙中至道光年间,帑藏充盈,府库垒积,是清代财政的“宽松”期。咸同以后,国力竭蹶,财政捉襟见肘,每况愈下。这里仅对清初财政暨稳定财政的有关政策,作初步探讨。 一 顺治七年以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史籍俱未详载,张玉书说:“七年以前可考者,盐课制钱而已,其余钱粮,未经奏销,无可稽考。”顺治八年后岁入记载较详,但终顺治一朝,“计丁田二项并杂税盐钱”实征银数,未突破二千六百万两。顺治十七年最高为“二千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二百二十三两有奇”,大约是乾隆年间岁入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2.
孔祥文 《理论界》2007,(4):178-179
清初,清朝政府以考满、朝觐、京察和大计四种制度并行对文官进行考核,考满制度执行了约30多年就被废止了。本文从文官考满制度的渊源、内容、执行情况以及被废止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于了解这项制度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清初,统治阶级通过战争俘获、“投充”、藉没、契买,迫使大批汉人沦为满州人的奴仆。奴仆在政治上倍受压迫,人身倍受虐待,大批奴仆以逃亡作反抗,出现了许多逃人。统治者为制止逃人的反抗,制定了严厉的逃人法及其相关律例。逃人问题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使了奴仆制度的解体,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初的西学输入,是在明末西学东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它的继续和扩大.明清鼎革,何以西学输入并未中断?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心理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范畴在我国学术界过去很少讨论。现在,由于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迫切需要,这一问题引起广泛注意。什么是“社会心理”,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愿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急躁心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于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而产生了强烈的超越意识。超越就是超过西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并未用“超越”这个词,但类似的词语如“制夷”、“驭夷”、“驾乎其上”、“制胜”、“并立”、“争…  相似文献   

7.
清军入关,标志着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新王朝建立。当时社会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核心的时代命题,就是尽快完成社会重建。明遗民以独特方式参与其中,与清政府主导的社会重建异曲同工,从根本指向看,都是要尽快完成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明清鼎革之后,明朝遗民在清初的社会伦理秩序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末清初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孙奇逢,贡献尤其突出。在清朝统治日渐巩固的情况下,他始终恪守民族气节,倡导经世致用,著述明道,化民成俗,通过大量著述来重建和维护儒学正统,并在日常生活中躬行实践,力图以儒家传统模式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秩序。孙奇逢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高尚的品格德行,对清初社会伦理秩序的恢复和重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快,我国现存的社会利益关系必将受到触动,并且将发生很大变化。重视做好社会利益关系变化中的心理调适,关系到社会成员能否普遍以正确态度投入到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中,关系到社会的团结稳定,极为重要。作为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之中,极为关注自己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地位和变化。当社会利益关系出现大的变化吋,一方面由于心理定势,难免“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一方面则会直接看自己的得失如何,并因此形成自己的印象及相应的态度体系,社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社会上长时间内存在严重的遗民心理,这对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在题材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多设在明代,较少设在明以前和清代,有的作品还直录了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事;事件上偏重于战乱和战乱背景下的故事;强调题材的历史感;官吏、官场题材明显增多,其中出现表现武官的题材;有的作品还表现出归隐倾向,等等.  相似文献   

11.
清初由于统治者的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普遍的逃避现实心理.这种心理也影响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品侧重于才子佳人、穷书生发达和喜剧性故事等,远离现实,不能真实、本质地揭示现实矛盾,表现出明显的自娱倾向.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在经济平面上进行,而是与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变革配套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多元多维多变量多层次的巨大系统中,各种纵横交织的要素有着错综复杂的交叉效应,其中改革与社会心理的相互依赖、交互作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证明,任何一次社会改革,都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中,社会心理基础对社会改革的进程乃至改革的成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无论是始初阶段还是深化阶段,人们的心理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对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人们在改革中的利益感和使命感则是主要的原因。研究这些原因与改革的相互关系,对扩大参与改革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明末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到清初才逐渐获得解决,清初的各项经济措施,也都是发源于明末的各种社会问题。明末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皇朝,但明朝遗留下来的各项社会问题,到清朝才告一段落。过去史学界关于清初历史的研究,往往有人喜欢割裂明末清初之间的有机联系,他们强调满族的落后和野蛮,把恩格斯关于易洛魁部落的论述硬套在满族身上。他们认为清初是一个黑暗的倒退的历史时期,由于满族的落后,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延缓了一百二十年。另一些人在研究南明史时,把清初的抗清运动加以全盘肯定,认为满族入关以后,阶级矛盾交织着民族矛盾,社会的危机更加严重了。也有人把清初的人口稀少经济萧条归咎于满族入关的原故。这些观点完全不符合清初的历史事实。清初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巨大意义的历史时期。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无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从结构、功能和行为反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二者是如何互为因果和彼此迭加,以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何区别联系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证了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活动的心理背景,对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社会心理条件作了逐一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社会心理概念的辨析社会心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的含义一直含糊不清。需要做一番清理工作。关于社会心理问题,很早以来就为各派思想家所注视。十九世纪法国的批评家和文学家泰恩,曾经用“周围环境的性质”,表示普通群众的一般精神状况和流行的习俗,即某一时代和某一阶级的普通人的一般心理。他认为“这种心理是科学家最后靠山。”黑格尔从绝对精神出发,在探索历史人物活动动机背后的动力时,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民族精神是指民族的意识和意志。它渗透在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以及科学和艺术各个方面。同时,这些不同方面的各种特点,都可以从民族精神中得到说明。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心理描写(本文所谈均指直接的心理描写)走了一条其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方法由简到繁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关于心理描写的议论多了起来,但是,这些议论中很有一些是失之偏颇和片面的。例如,提倡现代化则特别推崇心理描写,提倡“传神笔法”则贬低心理描写;强调不能代言人物心理便反对想象和推测,强调想象和推测又否定写实原则。这些偏颇和片面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心理描写的基本理论还缺乏研究,只把心理描写的研究囿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之内,没有把关于人的心理的基本理论同文学理论结合起来。这种描写手段离开描写对象的研究,必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描写的本质、功能、特点和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也不可能对心理描写的其他许多具体问题作出中肯的说明。因此,笔者想从心理描写的对象——人的心理出发,在心理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比照中,对心理描写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言锋 《江汉论坛》2008,(4):119-121
清朝建立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专制政策,严厉打击反清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了避祸心理,清初文人在创作上开始有所顾忌,尤其是对于一些统治者敏感的社会问题只能采取种种曲折、间接的表达手段.以<醉醒石>、 <清夜钟>、 <豆棚闲话>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主要通过历史题材、一定程度地借用参入历史事件、改编历史故事,及类比、象征、小故事大处着笔等多种手段,间接地抒发作者的胸臆,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创作主旨.并以此形成了当时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种社会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在他们身上暴虐.因此.可以这么来说,二十多年里,人们的角色位置与身份意识被席卷到全国经济一社会一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而震颤;大众心理正是发生在人口向"市场"移动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大众社会心理变化的认知,正需要我们从这个走向"市场"的颠沛流离之中去体证和确认.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民族地区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 ,还要面对社会结构的较大变化。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变化具有迟滞性、特殊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今后这一变化将逐渐加剧 ,社会冲突逐渐增多 ,但总体保持合理发展的态势。应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 ,促其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