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仁玕与洪秀全一样,最初是通过梁发的《劝世良言》接触到“耶火华”这一词的,它被奉为独一真神,而这一真神主要是用“神天上帝”这个词来表达的。洪仁玕和太平天国在接受这一概念后,与中国古籍中的“皇矣上帝”、“惟上帝不常”等词意紧密结合起来,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里及神学观念加以改造。特别是他在阐述上帝创世的时候,对于上帝的“自有者”解释,表现出了泛神论的倾向,并赋予了一些非神性的解释,但就其本质仍属于唯心主义神学体系。他之所以这样作,是有其深刻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学性质,费尔巴哈提出未来哲学应当是"人本学"。但费尔巴哈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没有能够充分挖掘和汲取黑格尔的泛神论体系中有关人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他所建立的"人本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不能将"人本学"与"泛神论"形式地对立起来,而必须吸纳后者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从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理解,并进一步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提升为辩证法的解释原则,创立了人本学辩证法。它为马克思摆脱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依傍,从而将辩证法的解释原则导回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并进一步通向具体的现实生活道路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有两个特征尤为明显,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但是,科学的光辉并没有能够完全驱逐上帝,自斯宾诺莎(Sp inoza)的泛神论之后,"上帝"的身影依然存在于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知识分子心中。这并非罗素判断的错误,其实泛神论中让众多哲学家、科学家陶醉的上帝并非圣经中创世纪的上帝,而是人们心中关于宇宙、星空、美与和谐的法则和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上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的斗争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形神关系而展开.早期斗争的重点是天人关系,具体化为神民关系.它大致经历了如下路径:殷朝以前,有神论居统治地位,实现了从原始的自然神向统一至上神的转化,神统治着人;西周初年,人文意识提高,神已具有了更多的理性内容,人也逐步摆脱神的绝对控制,神民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无神论思想萌芽;西周末年,神从绝对的至上神变为被人诅咒、怀疑、否定的神,无神论思想壮大;春秋时,季梁、子产、叔兴、晏婴等人,以天道、人道相区别为基础,向有神论猛烈进攻,初步树立了无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他从人本学的人的学说出发阐述了感性,并把感性规定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感性东西是第一位的实体。人是感性的存在,只有爱才是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感性、现实性、真理性是同一的。这样一来,他的感性也就成了一个本体论的概念,人本学哲学也就是感性本体论哲学。他提出“我欲故我在”,主张只有既与感性紧紧相联又同物质手段相联的意志,才能在行动上确证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感性实体的存在,这就为后人构建理解感性本体论的新视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唯物论的出现,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他的人本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与宗教神学进行否定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入学思想,对哲学中人的原则的确立作了最后的深化,为现代人类学思维范武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生态神学体现出当代宗教思想家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和明智思考,主张重新确认“上帝-人-自然”之间的关系,认同自然的神圣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本文梳理了生态神学理论形成和流变的线索,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以来怀特海、施韦泽的生态神学理念,林恩.怀特、考夫曼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以及莫尔特曼的“三位一体创造论”、“创造的圣灵论”和“生态的安息日论”等理论。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他借泛神论"神"的外衣,将与"天人合一"相近的东西方哲学沟通起来,使它具有了世界意义和现代性特征,形成"人神合一"的宇宙观和人学观,突出自我,表现自我;但他仍旨在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新时代的一个独特表达方式、命名而已。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从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实体对幸福的追求出发,毕生致力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他不仅否定了宗教领域中的奇迹,而且希望以此来否定政治领域中的奇迹。这在德国当时的情形下产生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是他对于宗教与其世俗基础的关系的片面理解,极大地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他用人与神的对立模糊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对立,则又在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遮蔽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从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实体对幸福的追求出发,毕生致力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他不仅否定了宗教领域中的奇迹,而且希望以此来否定政治领域中的奇迹。这在德国当时的情形下产生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是他对于宗教与其世俗基础的关系的片面理解,极大地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他用人与神的对立模糊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对立,则又在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遮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费氏人本主义不仅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泥坑中拯救出来,而且是马克思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人本主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核,对当代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明确声称 :自然界这个无意识的、非发生的永恒实体 ,是第一性的实体 ,但不过是时间上第一性而不是地位上的第一性。人这个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的实体 ,在时间上是第二性的 ,但在地位上则是第一性的。人不仅是哲学的对象 ,而且也是历史的、国家的、法律的、宗教的和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与哈拉智所生活的年代差异跨越了近千年,各自所接受的是不同形态文明的影响。前者来自19世纪的德国这样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国家,而后者则生活在9世纪下半叶至10世纪20年代的西亚与阿拉伯半岛这片由政教合一的哈里发所统治的广大地区。两者所生活的地域的信徒们皆视对方为异教徒。两者在宇宙观方面也大相径庭。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而哈拉智则是一位"信仰虔诚、纯正"的苏菲派穆斯林,泛神论思想的倡导者。然而,正是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世界观迥异的哲人,对各自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社会群体所笃信的神祗及其相互关系,均作了一番人神一体化的解构,在诠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不同,中国诗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中国诗中人也没有消失,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国古诗中没有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的美学是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其基本原则有:艺术表达现实生活的原则;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艺术的人学原则。这种特殊的现实主义美学,不仅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揭示宗教本质的直接产物,而且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直接来源之一。它值得我们批判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而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一些学者对此问题没有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思考,从而歪曲和误解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本质,使马克思“费尔巴哈化”。今天,我们只有辩证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企业化教育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的企 业 化教育入手,论述了日本企业化教育的宗旨和业务培训的企业化特色,旨在以日本企业 化教育为镜,帮助我国企业 走出教育培训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