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协会的公共权力包括行政管理权和自律权两种类型,前者来源于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委托,而后者则出自会员通过契约的让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公共权力都有可能偏离其预定轨道、背离其追求公共利益的本原目标,行业协会所享有的公共权力也不例外.现实中,行业协会公共权力的"懈怠"或"滥用"现象并不罕见.要保证行业协会的公共权力在既定轨道上正常运行,以法律角度看,应当分别从设立体制、权力规制、救济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非法律惩罚--以行业协会为中心展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阐述和论证了非法律惩罚的必要性和性质,然后具体论述了非法律惩罚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作者详细探讨了法律惩罚和非法律惩罚的关系及其司法处理.  相似文献   

3.
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了网络银行消费者的保护问题.英国为网络银行顾客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和替代救济制度.合同法、侵权法和刑法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而替代性救济制度如存款保险、行政措施和银行内部救济制度也不可偏废.我国立法应当细化网络银行和顾客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银行的内部救济制度,而监管机构则监督银行内部救济制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民事保护令制度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救济与保护,降低了受害人再度遭受暴力的可能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家庭暴力的事后救济和惩罚机制较为完善,但缺乏事前和事中救济措施。民事保护令制度恰是法院发布的对受害人进行临时性或终局性人身与财产保护的制度。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确立这一制度有其法理基础。我国应从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两方面确立民事保护令制度,具体可对民事保护令的适用范围、种类及内容、申请、核发、执行,以及违反民事保护令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实现"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所确认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有关受教育权的保障和救济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一系列教育诉讼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法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因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与技术以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其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两大法系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相关制度的设计、实践差异,借鉴域外先进的法律技术经验,可以对我国的制度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实施,表现为固定价格、划分市场等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和限制转售价格、独家交易等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由于行业协会所代表的特殊利益性,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更可能排斥其他竞争者的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扰乱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加以规制.通过与美国立法进行比较,我国<反垄断法>法律条文比较概括,没有规定判断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对行业协会的法律责任规定也比较简单,不足以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和救济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应在立法中明确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来判断行业协会的行为是否限制竞争,同时为了更好地规制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监管机构应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处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精神打击是指自然人因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或者持久刺激而导致的,独立于身体权、健康权等权利损害的且非一般可容忍的可辨别性损害。司法实践中精神打击一般难以得到法律救济。德、法、奥对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虽有不同,但也有殊途同归之效。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中渗透着丰富的法政策考量,其本质是权益救济和行为自由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纯粹精神损害应该给予法律救济,但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防止法律救济机制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法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行为在现代行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造成的利益侵害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救济,这种严重的法律救济缺失,给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工伤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对工伤的救济和预防备受工业化各国立法的关注.从最初人们在传统民法的侵权行为法范围内寻求权利救济至今,工伤法律救济制度历经了从劳动者自己负责制、雇主责任制到工伤保险制度,从民事侵权单一救济形式发展为多种救济手段并存的制度变迁.目前,面对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工伤事故的严峻形势,检讨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缺陷,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完善工伤民事责任立法,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协调发展工伤的商业保险制度,改进工伤救济的程序制度等,将是完善我国工伤法律救济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侵权救济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土地征收侵权救济方式为行政裁决,国家赔偿和传统的民事赔偿的组合救济,其具体的责任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广大征收相对人土地权益的保护。考察英美法系代表国英美、大陆法系代表国德法以及日本相关立法可知,采取民事、行政和刑事混合的救济手段是世界土地征收侵权救济方式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应从开拓传统民法保护,深化民事救济机制;完善行政救济相关机制,将土地征收侵权纠纷的行政处理方式作为前置程序、强化刑事救济机制的最后屏障作用,加重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