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雏形是在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才确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经历了魏晋的发展、隋唐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强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巩固封建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对官员的控制和调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封建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古代监察官的沿革、职能、选拔、考核和升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均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作者认为,封建统治者对待监察的态度是认真的;古代监察官在历史上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它既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也是古代监察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考课和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的重要时期。不但封建国家对广大官吏进行考课和监察的专门机构已相继设立,而且还制订一系列相应的考课标准和监察法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浊扬清”和“惩奸除暴”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吏治的清明和廉政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两个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因而也对廉政建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本文拟对隋唐时期的考课和监察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与流弊略作探讨,庶几能得到某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其利弊邱永明,朱莲华以御史弹劾为核心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部分。它能否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功能,不仅与社会政治的清明、监察官的思想作风等因素密切,更是同王朝的政治体制,尤其是监察体制紧紧相关,换句话说,监察...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带有根本性的制度 ,是封建国家用以维护国家统一 ,促使社会安定 ,加强皇权的基本手段 ,它的完善程度与否 ,执行情况如何对封建国家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吸取了历代监察制度的精华 ,集历代监察制度之大成 ,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整套相当严密的监察制度 ,不仅在中国监察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而且在世界监察史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古鉴今 ,研究清代监察制度的利与弊 ,总结其经验教训 ,对于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 ,加强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监察制度作为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器。监察制度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都具有浓厚的历史传承性和特定的时代性,并在整个国家生活中有不断强化的趋势。它的推行,为保障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起了较大的作用,成为整个国家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其体制的某些环节,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开始出现监察活动,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监察制度,则是在秦汉时期才形成的。因此,所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就是指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其形成与发展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过程相适应,或者说是同步发展。大体上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北宋司法监察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设置内含不少合理之处,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整个体系中没有一个单一行使监察职能的监察机构,司法职能与其他监察职能往往相混;司法监察实际分为两套几乎不相干的体系——地方监察与中央监察,使地方监察受不到中央控制;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沦为行政的奴婢.而这一切的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封建专制体制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封建统治体制中有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其特点是:严密布网有效监督;监察渠道,畅通迅捷;监督考核,奖惩分明;以卑临高,动态监察。曾经在明朝初期“纠察官邪、整顿吏治、严肃法纪、惩贪防腐”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一项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总结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进行历史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忽必烈、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统一、封建化进程和中国多民族国家建立乃至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结束时期重要的领导者和见证人.巴根以他们为主人公所进行的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进程,显示了巴根对蒙古族在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商鞅学派和韩非子的监察学说,属于中国早期的法学、政治学理论范畴.本文阐说了这一学说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了它的基本内涵.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代,封建政权正处在结构转换的阶段,为解决官僚制度的种种弊端,逐步形成了以御史衙门为标志的封建监察制度.法家学派论证了确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为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出谋划策,有些观点是颇有见地的.法家监察学说的诞生,顺应了地主阶级以法治代替礼制的时代潮流,然而,其学说在根本宗旨上的失误和关于监督机制的某些狭隘看法,明显表现出阶级偏见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官本位职业观念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积淀的产物,封建的自然经济体制、宗法政治统治、科举制度以及传统价值观念是它产生的原因.它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当今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克服传统官本位职业观念,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官僚政治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体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支柱。历代封建君主在通过各级官僚机构来实现其对全国人民统治的同时,为了防止官僚机构的腐败,又建立了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官僚政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监察制度的监控作用。本文旨在论述,元代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政权核心的封建王朝,其强烈的民族统治和依赖胥吏实施统治权的特点,不但削弱了监察制度对于官僚政治的自我调节功能,而且引起监督机制本身的紊乱,从而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了二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加强集权统治,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庞大而严密的官僚体制.封建官僚体制是封建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特点,对封建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是封建政治呆滞、僵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最大惰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监察作用,但督抚制度最终没能脱离"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嬗变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对督抚制度嬗变过程的考察及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析,为目前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改革协同性、监察权独立性、监察程序规范性、对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官员的配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且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机构独立,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行政监察制度及其运作,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形成、发展、成熟完善等时期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以便从中得到一些现时代的借鉴意义,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盛行于两汉的吏民上书,不论是在巩固统一,防范分裂,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方面;还是在抨击权贵、整肃纲纪,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都起了一定的监察作用。作为监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吏民上书扩大了监察主体的范围,具有吏不分职位高低,民不论身份贵贱,人人皆可直接上书皇帝检举不法的特点,它不仅对职能监督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使汉代的监察工作深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根源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种种弊端,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其监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0.
秦汉监军制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军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秦汉封建大帝国建立之后,君主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而创设的。秦和西汉的监军官吏除临时派遣的监军使者外,常设监军官吏分属护军、军正、监军御史三个系统。分别职掌监督将领、按皇帝符节发兵、刺举惩治犯法将士等责任。东汉一代,监军使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出征将领有无抗命违法,作战不力等情事。这一制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