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研究.陈思和的"创作理想与文本叙事的错位"观点弓l发了有关<红旗谱>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热潮.社会历史观、经济史观的渗入,<红旗谱>八种译本的介绍都将推动其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中的研究.2005年有关红色经典的讨论、当前对红色经典价值的重新认定也必将使得<红旗谱>文本的深层次、多方位解读持续不衰.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文学"中,现代历史题材的小说流行一时,受苏联作家的影响,中国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宣扬革命主义的长篇小说,许多"红色经典"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这段历史的文艺政策和传播环境也对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小说提出了质疑.本文主要从传播叙事学的角度,探究杨沫<青春之歌>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传播效应,旨在揭示其前后文本修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上,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第一位藐视情理规则、反对18世纪古典文学传统、珍视个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虎>诗为布莱克创作并被收入到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是一首反映作者进步思想的著名中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听觉意象、象征意象、动感意象、引喻意象来具体表现其思想,读起来使人感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对<虎>诗进行评论,旨在领会诗中的深刻涵义、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借鉴诗歌中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乐记>一文,囊括古今言乐之道,现在多被看作是美学和音乐美学的经典,或者被看作是"先秦的社会学".关于<乐记>的作者,自古以来争论纷纷而无定论.从六经的含义及其流传入手,从学术背景上对<乐记>的作者问题进行深化,可知该问题的争论可能是一个难以有结果的结果,而以"治道"为中心要义对<乐记>思想进行挖掘和整合,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文本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因开启西方哥特小说创作先河而获得的文本价值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善于设置迷宫般的悬念和不断交叉移动的多重视角叙事,又是该文本能唤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与红色经典叙事相比,姜安的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因素,比如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对女性压迫、女性苦难的揭示,对极"左"政治的反思,对革命者及其组织封建性的批判等,但总体看来,其创作仍没有超越红色经典叙事的正史意识、英雄传统、国家主义框架和暴力美学范型,而这些又使反思和批判显得苍白无力。她的文学创造表现出权威历史话语与现代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充当社会历史家的意识与建构文学审美价值的背离。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文学艺术是文化产业的原创地,对具有原创意义或价值的文学艺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可以生发一条可观的文化产业化路子.我国新的媒介正催化红色经典文学迅速向红色经典影像转换,从红色经典之一<红岩>以及其中的重要红色人物形象之一的江姐形象的形成过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播技术和出版技术的发展,文学经典文本经历了纸介质文本、影视文本、网络文本、手机文本等演变的多种形式.通过<三国演义>文本演变的轨迹及过程,探索"去经典化"的影响因素,探讨文学经典文本演变带来的启示,对已有经典的重塑和新经典的创造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月"是中外国文学史上常见的美学意象,但对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歌德的<对月>是"月亮诗"的代表,在对经典抒情诗<月下独酌>和<对月>的意境的生成机制和美学蕴涵的比较分析中,阐释出意境的美学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文本所营造的意象和文本的审美理想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青春之歌>的创作的探讨,将绕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共性失误,深入到文本区别于其它同类作品的个性失误.虽然本文承认政治介入文艺和左倾路线的思想对于<青春之歌>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直接的影响,但又认为把其创作上的失误简单地归咎于政治原因和左倾路线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作者先在的主观认知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其初始的创作意图就表现出对这种错误文艺理念的认同,进而在文本演绎中逢迎和图解了作者所认同的政治理念,这是作品创作失误的主要原因,其中又涉及到作者的艺术操守和文艺修养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以它开阔的学术视野,打破了时空地域的局限,展现了文学的丰富性、完整性,表现了以文本为根基,以文论人的审美的文学意识,强调作家个性、气质、性灵、心态与创作的血脉联系,展示了文学的整体意识,具有前沿性.  相似文献   

12.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文本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清代朱卷集成>的研究及利用,多局限于文本本身述及的内容及相应的学科领域,这是当前<清代朱卷集成>不为学界广泛重视的原因所在.为此,文章举例指出只有超越文本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才能拓宽<清代朱卷集成>的学术价值,才能使其作为文献资料的学术张力真正为学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吴子林新作<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以深层的历史文化视角,立足于对金批<水浒传>的文本细读,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互贯通,进行了整体性、体系化的美学阐释,为我们探寻金批<水浒传>的美学魅力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悲剧美学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蕴,以求重新审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定位他的创作风格,认识他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文学经典理论观照金庸长篇小说《鹿鼎记》,从本质主义文学经典理论考察小说文本的思想、艺术价值;从建构文学经典理论考察小说文本的生产与接受,及背后潜藏的巨大消费价值。通过对《鹿鼎记》的文本分析和深度思考,认为在思想内涵、艺术特性以及消费价值上都有其成为经典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审美与欲望的关系问题是美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审美欲望化与欲望审美化分别是中西方对于欲望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的两条基本阐释进路.<论语>和柏拉图的<会饮>作为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经典文本,对此问题的理解具有代表性意义.<论语>一方面将审美欲望化,另一方面又将纯化、道德化的欲求审美化,可以看作是对欲望的否定性超越;<会饮>中的不同讲辞则以各自的方式将欲望审美化,可以看作对欲望的肯定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文聚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社团,先后创办了<文聚>、<文聚丛书>和<独立周报·文聚>三个文学刊物,并在其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由于刊物存世稀少,至今无人做过介绍和研究,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文聚社创作成就的认识.本文以史料学的方法,如实地介绍这几种出版物,系学术史上第一次公布其具体内容.本文披露的史料,无论对于文聚社的研究,还是对于中国抗战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晓初的近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它以文学现代性为价值维度审视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文学演变及其美学品格,建立了一个自足的文学史框架,在写作视点、编撰体例以及文本细读上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本有着自己学术特色和价值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20.
一 200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赖力行)、<明清叙事思想研究>(赵炎秋、陈果安、潘桂林合著)、<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何林军)等三部著作,加上2003年已经出版的<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赵炎秋)、<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颜翔林)、<中国美学与诗学研究>(毛宣国),六部著作是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诸位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集中展示了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美学研究的前沿性和整体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