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克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3)
道书文献、历史文献以及钱树的出土情况表明钱树的出土分布与早期天师道地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不能以此为据讨论钱树与早期道教的关系.所谓钱树的出土分布与早期天师道活动地域吻合,只是一种假象,是在没有认识到钱树年代不同分布地城也不同的情况下,在不顾及道书文献与历史文献对早期天师道活动地域记录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贸然将二者加以比对而产生的一种假象. 相似文献
2.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3-111
金丹派南宗与南方的符箓派道教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南宗"内修金丹,外用符箓"的修行方面,而且集中体现于南宗宗教制度、科仪教规、人员交往和道脉传承上:南宗传教制度沿袭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制度,白玉蟾师徒各自都设有主治的"靖";白玉蟾曾到访过江西省贵溪县龙虎山上清宫,作有《上清集》,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多有往来;白玉蟾与閤皂宗道士有密切交往,曾造访閤皂宗,并作《閤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和《心远堂记》;白玉蟾金丹派南宗多袭正一之风。 相似文献
3.
周德全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25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形成了"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的"道俗合一"政道价值取向,主张以"尊王""尊礼"来解决天下"长治久安"与个人"长生久视"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承认王权在"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中的至上性,这一主张适应了王权的政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志着道教从此摒弃了原始道教那种试图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为天师道获得合法性社会地位及道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正统开辟了道路,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以君权至上为基础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9-98
道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传播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从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中亚的西南丝绸之路,从秦汉至明清时期,这条道路成为道教文化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亚传播的重要路线。西南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古老的道教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道教文化传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有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在古代道教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北魏道士寇谦之的新道教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3):41-47
北魏道士寇谦之是新道教的倡行者,是民间道教转化为官方道教的重要人物。寇谦之的著述及《老君音诵诫经》所反映的思想,说明寇谦之秉承早期正一道教诫,新道教以维护张陵教法为特点。寇谦之汲取儒释思想于新科之中,其改革为道教成为国家宗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德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21-25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形成了"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的"道俗合一"政道价值取向,主张以"尊王""尊礼"来解决天下"长治久安"与个人"长生久视"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承认王权在"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中的至上性,这一主张适应了王权的政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志着道教从此摒弃了原始道教那种试图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为天师道获得合法性社会地位及道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正统开辟了道路,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以君权至上为基础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凯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
本文试图利用较为全面的史料,即使用官修及私修史书、笔记、文集等各种文献资料,与道书记载相互考证,以梳理晚唐两宋时期龙虎山天师道的发展脉落。全文以龙虎山天师世系为中心,围绕龙虎山天师道的起源;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是否受封真静先生;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与龙虎山天师道的一度中衰;北宋天师谱系的混乱及其原因;虚静先生封号是否世袭;南宋龙虎山天师道的统领三山符箓及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的作用等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曹群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2):60-65
明代宗教生活是多元化的,儒、释、道及多种民间宗教百花齐放,长期并存。明王朝初中期统治者崇奉天师道,后期对天师道是利用、抑制政策。政策态度演变大致包括四个阶段:其一,太祖和成祖既尊又抑的双重政策;其二,英、代、宪、孝、武朝双重政策渐遭破坏、尊崇过滥;其三,嘉靖崇道行为登峰造极;其四,穆宗对天师道的打击、抑制政策,神宗对天师道宽中有紧、恩中有威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7,(6)
汉藏语系下的宗教神性空间,因其民族性和媒介生态环境的不同,在其富有差异性的空间内构建起了不同的宗教形态以及宗教符号系统。宗教媒介环境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媒介历史演化的过程,并与汉藏整体演变史发生了不谋而合的视界重合。这种视界融合带来的所谓宗教媒介环境生成了教派思想传播媒介结构、历史地理空间上的差异性的教义教派形态以及历史时间维度中的思想传播偏向。 相似文献
10.
孙伯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25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社会混乱、局势动荡、灾荒不断的大背景下,有利于产生新的宗教形式,道教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但是由于早期道教尚处于始建阶段,不可能有完善的理论作为宗教的基础,而且早期道教形成在比较复杂的背景下,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借用当时流行的思想元素进行融合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宗教进行完善和发展。这样产生的思想就形成了一种看似新颖,但剖其内核仍然是当时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也就是"气化"的思想。这也是各种宗教在形成时期都无法避免的。本文以气化思想为主线探讨早期道教政治思想的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之际道教对民间巫道的批判——以天师道和古灵宝经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承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8-15
在中国道教近两千年的发展中,道教与民间巫道一直处在既相倚存又相矛盾和冲突的境地。国内外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强调二者的相互联系。道教其实自创立伊始即有同民间巫道的激烈矛盾和冲突。这一点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东晋南朝之际道教对民间巫道的批判,一方面反映了道教本身在这一时期的深刻变革,同时也突出了道教作为一种正规宗教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蔡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37-40
巍山是彝族南诏国的发祥地,在南诏统治时期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的历史长河中深受道教影响,在巍山,无论在彝族宗教体系上,还是在道教宫观里都能体味到两种文化的交融。道教丰富了彝族宗教信仰的内容,道教在传播中又吸收了彝族的传统文化,为道教能在巍山彝区长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论文根据本人到巍山彝区的调查探讨了巍山彝区道教的传播以及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14.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63-70
梓潼梦是古代士人祈求梓潼神保佑中举的梦境。梓潼神主管科举桂禄的神格衍生出梓潼梦的仙话传说,是揭示道教与中国梦文化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史籍中关于梓潼梦的各种灵验故事,是士人企盼科举成功心态的社会记忆。唐宋时期蜀中士人的各种梓潼梦故事,丰富了中国梦文化的内容,也反映出中华文昌文化的思想内涵。梓潼梦所彰显的文昌帝君司禄主功名的神格,奠立了士大夫阶层崇拜文昌帝君的格局。梓潼梦故事在科举制度下的流行,反映了道教对科举制度的神学影响。唐宋以来社会上流传的梓潼梦故事,是中国科举制度与道教神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宋代道教宗师通过编撰褒扬梓潼帝君灵验的经书、用于祭祀梓潼帝君的斋醮科仪、供信仰梓潼神的文士受箓所用的文昌箓,对梓潼神进行道教神学的提升,以彰显梓潼梦的感应功能。通过一系列对梓潼神的道教化改造,宋代以后道教已建构起文昌帝君信仰体系。道教对梓潼梦灵验故事的特殊建构,道教的梓潼神成为中国社会专掌司禄的文化大神,深刻影响了古代拳拳于科举的士人。 相似文献
15.
彭垒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2):251-256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16.
彭垒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251-256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孔令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53-57
既有的世俗化理论、社会学理论、市场化理论都只关注宗教的一个特定方面而具有局限性。文章基于术、学、道的三维互动关系而以道教为例,把宗教视为一个在环境中生存的自组织体系,具有自立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通过术、学、道的双向互动关系,可以把宗教的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打通,由内而外,内外交融,从而可对宗教进行更为全面、合理的解释,因其综合性,或可称之为文化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谷丽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2,(3):78-84+86
新职业青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并且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中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新职业青年政治观、政治参与困境的调研,发现其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政治参与活动类型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新职业青年政治观的现状,在对新职业青年政治参与困境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认同感;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创新共青团工作模式,提高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19.
高洁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观察和反思既有的政治传播实践,探讨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方法和传播结果,形成了意涵丰富的政治传播思想。基于政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逻辑自洽,政治传播思想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仍具深刻借鉴价值。在信息时代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能够从宏观层面提供价值指引和理论指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生成多维驱动,从而不断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苏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3):66-71
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