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国家视角出发,在构建贸易投资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基础上,利用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与GDP、人口、对外投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等因素相比,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贸易投资便利化各分项指标对中国出口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运输和基础设施指标影响程度最大。对于不同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毛乌素沙地位处温带荒漠与干草原过渡地段 ,其适于人类生活却又易沙化的脆弱性 ,本区居民成分及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段内的不稳定性 ,以及沙地变迁深受气候变迁影响的特点 ,提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研究应因时因地进行 ,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以明代河套地区 (相当于今鄂尔多斯市 )以南长城修筑时间及地点作为时空坐标 ,讨论了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部分在明代的变迁 ,并联系战争对长城沿边垦殖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垦殖活动和沙地变迁关系。结论是 :明代毛乌素沙地南界基本沿长城一线 ;河套地区持续不断的明代政府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和战争极大地限制了沿边垦殖活动的范围 ,有限的垦殖不是明代长城沿线流沙形成的主要原因 ,流沙范围的扩大更可能是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2006—2016年间HS1992级6分位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与农产品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升级.并且,随着收入水平、地理位置、产品类型等的不同影响有所差异,即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农产品出口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亚洲国家、"一路"沿线国家、动植物油脂的出口产品质量正向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稳健性分析表明农产品出口质量受海关效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语言距离对我国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降低语言壁垒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语言距离与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大;语言距离主要通过成本机制作用于贸易和投资;相比于高收入国家,语言距离对我国向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和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弱化语言距离对贸易和投资的负向影响;此外,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中,采用当地官方语言而非英语更有利于降低语言壁垒,推动投资活动顺利进行。明晰语言与贸易和投资的关系,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减少语言障碍和文化摩擦,促进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经贸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邻近效应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产生显著影响,调节作用因目的地收入水平不同而存在门限效应,只有当目的地经济增长率较高时,调节作用才会充分体现出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受邻近效应的影响,且邻近效应整体表现出聚集性,各分区域邻近效应均显著,但不同区域分别表现出聚集性或竞争性。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客观评价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同时应注意区域贸易布局平衡,减弱区域贸易竞争效应,促进贸易关系良性发展,配套政策应注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朝逐步统一中原和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长城沿线直省地区在清朝完成统一之前是守御京师和内地的前沿,在统一进程中是清朝统一边疆民族地区的依托,在实现大一统之后则是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撑。长城沿线直省地区从军事、行政、后勤等多方面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体现了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选择,对未来国际化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矿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涉及到国家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为矿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制约矿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立矿产品贸易合作预判机制,继续大力推行与沿线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贸易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矿产资源贸易向更合理、更高效贸易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8.
古丝绸之路在促进各国文化贸易交流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充分发掘好、利用好这个宝贵遗产,让"新丝路"、新亚欧大陆桥在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做出更大贡献。这将使沿线国家和地区都从中受益,并对沿线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维指标,基于2010—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主要通过贸易调整供需机制、投资环境优化机制和科技创新改革机制促进了国内沿线省市产业结构优化,相较于“一路”沿线省市“,一带”沿线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内陆边疆贸易是指一国境内陆地边疆沿线一带与毗连境外的国家贸易。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陆边疆贸易具有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同族亲缘性、时机成熟性等特点。正是对其特点的认识,才极有必要加速内陆边疆贸易的发展。加速发展内陆边疆贸易不仅可以利民,而且可以睦邻、安邦,所以,意义深远、重大。  相似文献   

11.
北魏六镇长城南线、北线两条长城墙体,均总体呈东北-西南向蜿蜒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原,于中部地段有短暂交汇。六镇长城南线、北线均以阳山秦汉长城东段所在山脉的北麓地带作为其西南防御端点,其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5千米。选择丘陵间的谷地修筑墙体,是六镇长城的主要特点之一,六镇长城的墙体以土筑最为普遍,保存较为低矮,墙体外侧普遍见有壕堑的痕迹。北线墙体对南线墙体的局部沿用,及墙体沿线发现的32座戍堡,是此次北魏长城调查的重要发现与收获之一。六镇修筑在先,后有六镇长城南线和北线。六镇修筑完成于延和二年至太平真君八年之间。沃野镇最初即建在了根子场古城,白灵淖城圐圙古城经考证为怀朔镇镇址,抚冥镇镇址已确定为位于今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的乌兰花土城子古城,而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克里孟古城、三工地土城子古城应分别为武川镇、柔玄镇、怀荒镇旧址。  相似文献   

12.
宁侠 《阴山学刊》2012,(2):18-22,33
康熙自言"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在语境上表现出"满蒙一体"的融合局面,这句话也往往成为研究者高度赞扬清廷对蒙古怀柔政策的佐证,认为"以蒙古为长城"是18世纪清政府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事实上,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并没有消失,康乾时期清廷在长城沿线重要关口均驻有重兵,且清朝之所以能够"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离开了对叛乱和离心倾向的镇压,离开了在内外蒙古设置的军府,仅仅靠所谓"施恩",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长城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大众认可度最高的,本身就含有品牌价值,要充分利用这种品牌效应;秦皇岛市正是长城资源的名城,占有地域优势,这为在秦皇岛市打造长城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立足秦皇岛市长城旅游资源,将"长城游"打造成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打造"长城名城"的崭新的旅游形象,在旅游产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出特色,既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将长城文化旅游与城市形象宣传结合起来,提出立足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线路等策略,以期推动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形象的重新定位与宣传。  相似文献   

14.
重点关注了《王白的长城》、《湖光山色》等几部“长城反思小说”与“长城乡土小说”,通过叙事形态变化和社会价值变化两个层面,论述了近年来“长城小说”题材内容的变化.在叙事形态上近年来有关长城的反思小说和乡土小说引人关注;而在社会价值方面长城小说呼唤“生态意识”、“家园意识”的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忧虑以及对古长城开发与保护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为抵御南方的魏国及北方胡人的进攻,分别在其南部和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此即人们所说的赵国南长城、北长城。文章对赵国两道长城修筑的时间、原因、方位及现状作了考证,并对赵国北长城与当时燕、秦两国的长城,相继的秦始皇长城及今所见的明长城的关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王玉亮  金久红 《河北学刊》2006,26(6):210-214
河北北部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文明起源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变迁对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响,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最终融合于商周文化,亦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汇聚的这一文明起源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杜林渊 《学术探索》2012,(1):128-131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此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于多珠  赵艳玲 《河北学刊》2006,26(5):218-222
随着庄田的建立和开发,承德这一塞外荒漠之地,生齿日繁,谷田丰产,为八旗军北上木兰秋?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避暑山庄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避暑山庄的建立,是训练八旗、控制蒙古、加强北部边防之需,清康熙帝在避暑山庄的活动又促进了承德的进一步开发,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清康熙帝在北巡中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边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治边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锡厚 《河北学刊》2003,23(2):148-154
宋金之际,幽蓟富户被强制迁往塞外,北方汉族人民的耕地被猛安谋克屯田户占夺,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其最终结果却是封建化范围的扩大。在一段时间内.奴隶数量增多,并不是女真固有的家内奴隶制和债务奴隶制发展的结果,而是女真统治者扩充了中原封建社会内部固有的、作为封建生产关系补充形式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20.
陶玉坤 《阴山学刊》2005,18(5):47-49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筑的长城,都具有区分文化地理的意义,即将农业为主的文化与游牧为主的文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农业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样做了,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也有这样的举措。而且还出现了“塘泊”、“金界壕”等不同特色的长城。随着长城的南移和北移,中国的文化地理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呈现南来北往的反复过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各种独特的现象的出现也与这种文化地理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