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伦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分韵表式同音字典和部首笔画式字典两类概述了潮汕方言字典编写、出版的历史和现状,并以陈凌千的《潮汕字典》、吴华重等的《新字典》和李新魁的《常用字黄》为代表,讨论了潮汕方言字典的优缺点,最后就方言字典的收字、注音、释义和索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一同音字、方言字和训读字流行在粤东地区,使用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潮汕话,早已被公认是形成较早的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它不但保留了较多的古音特点(如无轻唇音,无舌上音,有入声等等),而且还保留了很多古语词。这使得它同普通话在语音上、词汇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因而,不少潮汕人搞起方言文学创作或方言研究,要记录潮汕方言词时,便惊呼潮汕话“有音无 相似文献
3.
吴姗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205-206,215
《福州方言拼音字典》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供西方人学习福州方言的词典,也是我们研究十九世纪福州方言音系最好的参考材料之一。文章首先对该部字典的三个版本及所采用的注音方案详加介绍,最后对《福州方言拼音字典》1897年版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4.
5.
6.
孙文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9-73
从分析识记书面语言的心理过程出发,指出大量使用国际音标对英语拼读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在综述我国近年出版的几种英语简易音标的基础上,介绍一套新的就字注音方案. 相似文献
7.
孙文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69-73
从分析识记书面语言的心理过程出发,指出大量使用国际音标对英语拼读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在综述我国近年出版的几种英语简易音标的基础上,介绍一套新的就字注音方案. 相似文献
8.
孙文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从分析识记书面语言的心理过程出发 ,指出大量使用国际音标对英语拼读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 ,在综述我国近年出版的几种英语简易音标的基础上 ,介绍一套新的就字注音方案。 相似文献
9.
邵文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一、同源字与同源词字是写词的。词是字的书写对象,字是词的书写符号。因此,要讨论同源字,必须首先讨论同源词。词有同源,词可推源,这是我国古代的训诂大师们早已认识到了的问题。从先秦两汉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字母说”,再到清代的“音近义通”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论及了这个问题。先哲们的一系 相似文献
10.
冯青青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03-108
根据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读音差异,将宿迁方言分为三种类型:宿城区型、双沟型和沭城型。宿城区型的特点是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双沟型和沭城型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不同,前者分两类,后者分三类。宿迁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归纳为四个特点:沭城型为主、"等"是主要元音分化的重要条件、分化条件不完全一致、主要元音表现出高化的特点。根据古山摄合口一二等主要元音是否相同将宿迁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淮南方言的归属,历年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争议就在于淮南方言当属江淮官话还是中原官话,焦点是淮南方言中有无入声字。认为存在入声字的学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淮南方言中有入声调;而时过六十年后,有学者认为淮南方言中没有入声字,当属江淮官话。事实上,在方言的研究过程中,既要重视共时研究,也要重视历时研究,因为方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避免方言研究中出现争议,最直接的方式是全面而深入的保存下方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蒋军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6):105-107
湖南湘乡非组今读声母均为舌根音,部分乡镇方言中奉母读为舌根塞音;奉母的舌根塞音源于三等重唇音的分化以及匣母的影响;奉母的舌根塞音在未来演变中会擦化为舌根擦音,进而受普通话影响发生唇化。 相似文献
13.
王泽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97-100
发展方言语料库有助于提高方言研究的水平和方言词典编纂的质量,对于语言学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粤方言语料库建设为例,说明了优先建设该种方言语料库的有利条件:粤方言是一种强势方言,语料丰富,研究力量突出,成果众多。文章最后就建设方言语料库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孙宏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98-100
分析古今字应该从古今字的性质、产生时间、形义关系及语音关系上综合考虑同时在古汉语文字教学当中处理古今字问题,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按照古今字的特点去讲授古今字的进一步研究仍需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王群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拜读了黄雪贞先生的“西南官话的分区”及鲍厚星、颜森两位先生的“湖南方言的分区”两篇文章之后,获益不浅。然而,两篇文章关于湖北中部几个县市方言分区的问题,我们觉得还有可商榷之处。现提出我们的肤浅的看法。 1.黄先生认为,西南官话滇西片及灌赤片的仁富小片的特点是z、c、s与zh、ch、sh对立。而 相似文献
16.
曹文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简述方言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略述我国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而对《长阳方言志》作出评价,揭示其特点:语言三要素并重;历史的考辨与现实的比较相结合;材料翔实,注意发掘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7.
信应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更”这个字在我国古笈中,词义很多,出现频繁,古汉语方面的大字典如《中华大字典》就收有十六个义项。清人编的《经笈纂诂》是集古代典笈注释之大成的书,凡“更”字的旧注几乎全部收入,这在字书中所收“更”字词义算是最多的了。旧版《辞源》《辞海》由于它是以收复音词为主,“更”字的有些词义散布在有关的复音词目之中;有些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8.
朱声琦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所谓喉牙声转,就是喉音影、晓、匣和牙音(即今之舌根音)见、溪、群、疑之间的互转。由于它们的发音部位靠近,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常常互谐。喉牙声转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饶有趣味的音韵学原理。本文从谐声偏旁与反切上字的关系、反切又音、反切异文、喉牙二读、直音等古代注音材料、古注、一字两读等方百论证喉牙声转这一古音规律,同时对“上古音晓匣两纽读归见溪群纽”,中古以后的晓系字是魏晋以后“从上古的见溪群纽字分化出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崔荣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上下册,杨时逢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9月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二)。16开本,序1页,目录4页,四川方言调查点图1幅,正文1761页,四川方言地图说明1页,地图目录1页,地图47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