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况钟的笔》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杂文家巴人同志发表在1956年5月6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杂文,后收入杂文集《遵命集》。本文不但命意好,而且针对性强,可称得上是文质兼优的杂文佳品。它闪光耀目,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2.
一种文体的产生,首先是基于社会的需要。鲁迅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①,它是为适应五四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文艺武器而出现的。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杂文,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00篇,共130多万字,收在16本杂文集中。他的前期杂文包括从1918年至1927年以前的作品,收编为然风火《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个集子、共128篇,另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中还收有这一时期的杂文物余篇。总计前期杂文达170篇左右。关于杂文,鲁迅曾多次论述过,在《且介亭…  相似文献   

3.
《一知半解集》是古丁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本杂文集,这本集子是评价古丁文学成就的重要依凭。在伪满14年的创作历程中,古丁先后操持过小说、诗歌、电影脚本等文体。文学成就殆无超过杂文者,包括他的获得"盛京文艺赏"的短篇小说集《奋飞》和"大东亚文学赏"的长篇小说《新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论申公豹》和《再论申公豹》是作家聂绀弩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两篇著名杂文,由于取譬奇特,含蕴隐晦,世人对其写作背景及讽喻对象存在着误解。从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看来,这两篇杂文的写作背景都与1944年延安指派何其芳等人来重庆宣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有关:前一篇杂文侧重于批评胡风对延安"文艺特使"何其芳的态度;后一篇杂文侧重于挖掘胡风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集命名的修辞艺术段留锁按照命名的先后.鲁迅14本主要杂文集依次是《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淮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事杂文二集》、《...  相似文献   

7.
本人有幸被《沈从文全集》的主编张兆和先生招邀为编委之一,承担了传记、诗和杂文两卷的编辑工作。趁《全集》第13卷,即“传记”卷行将面世之机,将本人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点想法记述如一下,以就正于广大读者。《沈从文全集·传记》卷,依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共收5个作品集,即《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其中《记胡也频》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11月上海的《时报》上(前11次题为《诗人与小说家》,自12次始用《记胡也频》),1932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局结集出版。们已丁玲》和《记丁玲续…  相似文献   

8.
提起廖沫沙,人们会记得他于五十年代中期以笔名“闻璧”撰写的《乱弹杂记》专栏杂文,五十年代后期以笔名“繁星”发表的《<师说>解》、《从一篇古文看调查研究》等杂文名篇。至于六十年代初期他与邓拓、吴晗、夏衍等合作的《三家村札记》和《长短录》两个杂文专栏,就更为大家熟知了。其实,早在三十年代,廖沫沙的杂文创作就具有特色,是研究左翼文学运动史的人们不应忽略的。以杂文为投枪的作家廖沫沙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为逃脱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从家乡长沙潜往上海。在从事党的工作之余,主编进步小报《远东日报》。一九三四年由聂绀弩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几年中他用埜容、达伍、熊飞、易庸、林默、野容等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大晚报》、《新语林》、《太白》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他的诸种体裁作品,以杂文创作最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9.
“语丝文体”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丝》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1930年3月在上海自行停刊,前后历时5年多。本文通过对《语丝》杂文的世界、精神和文体的分析,表明了《语丝》的成就在于杂文,探讨了《语丝》杂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说明了《语丝》的杂文被认为是“语丝文体”的原由。《语丝》聚集了一流的写作队伍,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语丝文体”,为现代文坛增添了迷人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林帆.广东中山市人,1930年生。1950年从香港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到复旦大学任教。198o年成为建国后国内培养的首批副教授之一,1985年晋升为教授。曾分别出任复旦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有《新闻写作纵横诙》、们河内门外文谈》、《杂文与杂文写作》、什马咏叹调》、《老马咏叹调续调》、《杂文写作论》等学术专著和作品集。林帆教授治学的特声、在于…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的早期诗歌,主要指的是一九四○年他在延安时凭记忆默写出亲自编辑成的《预言》诗集中的诗歌。这个诗集基本上包括了他早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中的《燕泥集》,和他自己的《刻意集》中的诗作。这看来是经过他有意筛选的。因为从近来找到的他发在《红砂碛》、《新月月刊》、《西湖文苑》、《新时代月刊》、《文艺月刊》、《华北日报副刊》、《万县民众教育月刊》、《文丛》、《成都社会日报》……等报刊上未被选入《预言》的诗看来,还没有突出的超出《预言》水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任务。“左联”在成立时就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后除不断号召、组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在理论上还进行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公开讨论。瞿秋白于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底,在上海一面养病,一面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在积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杂文创作的同时,对文艺大众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导与建树。正如一九五三年版《瞿秋白文集·序》中所说:“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瞿秋白参加研究、拟定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4.
人间食粮     
《退步集续编》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定价:36元本书由近两年陈丹青的杂文、演讲、博客、采访汇编而成,与《退步集》在体例上接近,既有对教育体制的系统剖析,也有对"文艺复兴"的借题发挥,还有三篇关于写鲁迅的杂文。与《退步集》相比,本书话题有所调整:教育、城市的议论相对减少,人文与艺术的剖析,相对增加。回顾往事,作者向历史借一双眼,试图更为清晰地描述当今文化的种种情境,于是谈鲁迅、谈文艺复兴、谈木心。  相似文献   

15.
<正>痖弦,(1932—),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49年去台。1954年毕业于复兴冈学院影剧系,《创世纪》诗刊创办人之一,1966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后入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创世界》、《诗学》、《幼狮文艺》主编,现为《创世纪》发行人、《联合报》副刊主编兼副总编辑。诗论集有《痖弦诗集》(洪范书店1981年版)。诗论集有《中国新诗研究》(洪范书店1981年版)。另有为文朋诗友写的序跋集,近期将由洪范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的重要作家.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参加“左联”,与鲁迅等合编文艺刊物,受到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监视,安全受到威胁,被迫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携眷回杭暂避,住在今天大学路浙江图书馆附近的场官弄约两年光景.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后,郁达夫读到鲁迅写给他夫人王映霞的诗.这诗就是后来编入鲁迅《集外集》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当时他虽在杭州,但仍对上海文化战  相似文献   

17.
邓拓是一个身份复杂的人。他最初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后改学历史,写出中国第一部灾荒研究的专著《中国救荒史》。后来参加革命工作,投身新闻事业,做的是编辑,而又通过《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等一系列杂文引领一时风气。作为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又是一名出色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丁玲的一生有5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她1929年与沈从文、胡也频合办《红黑》、《人间》月刊;1931年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又在延安创办我党党报第一个纯文艺副刊———《红中副刊》;1941年她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20世纪50年代,她又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0世纪80年代复出之后,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创办了全国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因此,对丁玲的研究离不开对她编辑活动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的丁玲研究者都把研究视线投射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现代杂文,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战斗里程。杂文是中国新文学最早诞生的文学作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同时也开始了现代杂文的历史。在呼唤思想革新的启蒙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战斗中,议论性的散文就呼啸而出,不过当时还没有杂文这个名目。1918年4月,《新青年》四卷四期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成为现代杂文运动的开端。当年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几乎都是杂文的作者。其中,鲁迅由于辛勤拓荒,锲而不舍,成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路先锋。 1924年11月,由鲁迅、周作人等主办的《语丝》月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以登载杂文为主的期刊。到了三十年代,杂文创作蔚为大观。1932年12月,“《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茅盾《多事而活跃的岁月》)杂文逐渐成为一种独创性的文体。杂文这种文体的概念,是由鲁迅最早界定的,并且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柔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革命作家.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奋斗伊始就不幸遭害,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死时年仅二十九岁.鲁迅先生与柔石情笃谊深.他们曾共同致力于左翼文艺运动,创办“朝花社”;编辑《朝花月刊》;介绍各国进步文艺.鲁迅还为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写了《<二月>小引》对这部作品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